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随着化疗方案的完善,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不断增加.然而无病长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患者仍然有限,影响患者长生存的主要原因就是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导致的复发,即便连造血干细胞移植仍存在复发的风险.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起源于髓系,是迄今所知人体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能诱导原发和继发的免疫应答,激活辅助T淋巴细胞(Th)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克服对肿瘤抗原的自身耐受,从而产生强大的抗肿瘤反应.  相似文献   
22.
报告了9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原发6例,继发3例。临床以贫血、黄疸、肝脾肿大最常见,半数有低中度发热。抗人球蛋白试验是诊断该病的主要实验指标。糖皮质激素仍为主要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3.
目的:为寻找最佳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比较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生长、细胞表型及多项分化功能方面的差别.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3在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分子实验室、江西省医学分子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1]实验材料:脐带血30份及正常骨髓30份均取自正常自愿捐献者,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及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将脐血及骨髓单个核细胞以1×109L-1接种于培养瓶中,加入含体积分数0.20自体血清,1mmol/L氢化可的松的IMDM培养液,7d后换液,去除悬浮细胞,以后每三四天换液1次,待细胞90%融合后,经胰蛋白酶 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消化,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并比较两种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点及向脂肪细胞分化能力的差别.结果:[1]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较早阶段形态即成长梭形,第3代后与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2]培养至第3代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检测与脐血单个核细胞比较结果显示,CD166、CD29、CD54表达增高,CD13、CD34、CD45表达降低.[3]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成功率低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较早阶段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快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但后期培养过程中脐带血来源问充质干细胞增殖慢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两种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分化为脂肪细胞,且分化能力无明显差别.结论:脐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新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生长速度、培养成功率上虽然低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但在细胞表型及分化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以携带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为特征,编码持续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导致瘤细胞过多积累。羟基脲、干扰素等传统药物未使患者生存期延长;人类白细胞抗原匹配供者少、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严重等限制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伊马替尼(IM)的出现,为CML患者带来了福音。Kantarjian等回顾分析了1569例CML患者资料,发现8年生存率:1983年之前低于15%,1983-2000年为42%~65%,2001年以来为87%。IM显著延长了CML患者的生存期。随着IM将疾病模式转化为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药物依从性问题成为一个治疗成功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5.
邹彬镔  石庆之 《肿瘤防治研究》2014,41(10):1139-1143
miRNAs (microRNAs)是一类短小的非编码RNAs,通过调节基因表达的转录水平,影响细胞周期进程并起关键作用,参与细胞的增殖、代谢、凋亡与分化。miRNAs的异常表达促进肿瘤发生,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本文就miRNAs在MM中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于2005-06,2007-09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拟建立一种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方法.所用无血清培养基血清替代物是将纯化人转铁蛋白直接溶于DMEM培养基金,再将去毒后的BSA、超声波粉碎后的胆固醇、胰岛素及过氧化氢酶直接加入DMEM培养基中稀释至所需浓度.体外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以1×109 L-1接种,加入含氢化可的松、纤维连接蛋白的无血清培养基,7d后消化传代.取传至2,5,8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达60%~70%融合时以含β-巯基乙醇、丁化羟基苯甲醚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结果在无血清条件下能培养扩增出大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融合后可继续传代扩增;不表达CD34、CD13和CD45,强表达CD166、CD29、CD105.较强表达CD54,80%以上细胞处于G0G1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能形成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的神经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神经胶质元纤维酸性蛋白均呈阳性表达.提示在自行研制的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可成功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7.
石庆之 《江西医药》2010,45(9):955-957
粒细胞缺乏(简称粒缺)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109/L。据Bodey等报道,当ANC〈0.5~1.0×109/L时,感染的发生率为14%,若0.1×109/L时(严重粒缺),感染的发生率将增加到24%~60%。粒缺是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8.
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一例报告石庆之杨碧云曹瑞生杨桂玲汤爱萍(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330006)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1996年9月在本院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D型,λ链),经M2方案一疗程血象及骨髓象达正常。1997年1月病...  相似文献   
29.
 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许多癌基因下游蛋白的分子伴侣,参与多重致癌途径,涉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的发生和不良预后。HSP90抑制剂是当前AML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药物之一,通过抑制HSP90同时实现对多重致癌信号通路的调控发挥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白血病细胞可溶性蛋白抗原诱导的抗急性白血病的特异性CTL作用。方法采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可溶性蛋白抗原致敏体外培养的DC,并通过MTT法测定CTL活性。结果利用反复冻融法可获取可溶性蛋白抗原;在效应细胞:靶细胞为20∶1时,可溶性蛋白抗原组CTL活性达(38.83%±5.42%),不同效靶比对CTL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可溶性蛋白抗原可诱导产生一定程度的抗白血病特异性CTL,为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免疫治疗提供了1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