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3篇
  8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目的:系统评价带状疱疹并假性肠道梗阻相关研究文献,以减少带状疱疹致假性肠梗阻的误诊误治,提高诊断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VIP及Cochrane等数据库。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表格并评价质量。结果:(1)老年男性为高发人群;免疫力低下为主要诱因,国内诱因不详;(2)皮肤及腹部症状为主要症状,腹部X线平片为确诊手段;(3)国内外以一般治疗、胃肠减压及抗病毒治疗为主,国内外治疗效果相近,无并发症报道。结论:免疫力低下老年男性为高发人群;皮肤及腹部症状为主要症状;国内外各研究一致性认为腹部X线平片为确诊手段,一般治疗、胃肠减压及抗病毒为主要治疗手段,疗效相近;纳入证据级别低,该病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尚需结合临床医生经验及患者价值观。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联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6月~2012年11月接受三氧化二砷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1例(治疗组)及接受VAD方案治疗的患者27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5.8%,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8%)(P=1.302)。结果:三氧化二砷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耐受性好、不增加不良反应、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期间,寒战出现规律与抗寒战措施,以保障血管内低温治疗的顺利实施。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2例接受血管内低温治疗并经抗寒战处理的患者,根据寒战程度,分为无寒战或轻度寒战(0~1级)组(5例)和中重度寒战(2~3级)组(17例)。分析寒战与低温的相关性、寒战与抗寒战药物的相关性、抗寒战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寒战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22例患者中,低温全程伴有寒战19例(86.4%),其中轻度(1级)2例(10.5%)、中度(2级)12例(63.2%);重度(3级)5例(26.3%)。各低温阶段中,诱导低温期寒战发生率最高,为68.2%(15/22),0~1级寒战患者平均降温速度[(0.92±0.59)℃/h]快于2~3级寒战患者[(0.51±0.15)℃/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1,P=0.090)。②应用哌替啶、咪达唑仑和肌松药的患者,寒战发生率分别为89.5%、83.3%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级寒战组与2~3级寒战组比较,抗寒战药物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抗寒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胃肠动力抑制(95.5%,21/22)、肝功能异常(77.3%,17/22)和循环抑制(40.9%,9/22)。④无寒战和轻度寒战患者与中重度寒战患者相比,不良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过程中,诱导低温期间寒战发生率最高,并以中度寒战为主;中重度寒战可减慢诱导低温期间的降温速度,需采取更加积极的抗寒战措施;抗寒战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高,但可以控制,对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复发性胶质细胞瘤病人再手术的效果.方法 统计22例复发性胶质细胞瘤再次手术后存活期,其中多形胶质母细胞瘤3例,星形细胞瘤Ⅲ~Ⅳ级19例,与第1次手术间隔期平均为15个月,有2例病人接受3次手术.结果 再次手术后平均存活期为12月,10例术后1个月患者功能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中全切肿瘤的病人术后生存期较相应组明显延长.结论 再手术治疗复发性胶质瘤是可行的;术前功能情况好,手术间隔>12月及术中全切肿瘤者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5.
牙周病治疗希求牙周支持组织的再生。有人认为钙化的牙或骨碎片遗留在手术区会发生明显的生骨/生牙骨质反应。而另一些人则报导这种碎骨片可作为移植用。 Rbinson氏临床证明自体骨的碎粒在牙槽骨的再生过程中是活跃的。他在骨成形及骨切除术时钻取骨碎粒,并混有血液和唾液,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患者血中尿酸水平与心室室间隔相关性。方法:测定28例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中尿酸脂水平和心室室间隔。结果:高血压患者血中尿酸脂水平和心室室间隔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中尿酸浓度与心室室间隔呈线性正相关,将为降低尿酸、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检测血干扰素λ4(IFNL4)和白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应答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CHB患者140例,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2个月。应用市售试剂盒检测外周血IFNL4和IL-28B基因多态性。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在140例CHB患者中,108例(77.1%)获得应答,32例(22.9%)无应答;应答组IL-28Brsrs8099917位点基因TT型占比为88.9%,显著高于无应答组的68.8%(P<0.05);应答组血清ALT、AS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35.4±3.2) U/L、(38.6±2.1) U/L和(3.8±2.1) lg copies/ml,均显著低于无应答组的(61.5±4.8) U/L、(73.5±3.0) U/L和(5.2±3.1)lg copies/ml(P<0.05);125例IFNL4 TT/TT型患者血清ALT、AS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47.1±2.5) U/L、(49.1±1.6) U/L和(4.5±1.2) lg copies/ml,与15例TT/△G型患者的(48.0±2.1) U/L、(59.4±1.5) U/L和(4.7±1.3)lg copies/m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118例IL-28B TT型患者血清ALT、AS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36.4±2.1) U/L、(38.9±2.7) U/L和(4.0±1.7) lg copies/ml,显著低于22例TG型患者【分别为(59.0±1.4) U/L、(72.1±1.1) U/L和(6.0±2.1) lg copies/ml(P<0.05)。结论 CHB患者IFNL4rs368234815位点基因以TT/TT型和IL-28Brs8099917位点基因以TT型居多,检测IFNL4基因多态性可能对预测抗病毒疗效无明显指导意义,而检测IL-28B基因多态性可能对抗病毒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8.
背景:研究表明自身高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小鼠对药物诱导糖尿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对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①体外实验:以Ad-rIGF-1、Ad-eGFP直接感染鼠胰岛β细胞标准细胞株-R1Nm5F细胞,然后两组再分别加入0,1.5 mmol/L链脲佐菌素.②体内预防实验: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糖尿病对照组(制作糖尿病模型)、空载体对照组(仅腹腔注射Ad-eGFP重组腺病毒液)、Ad-rIGF-1组(于糖尿病模型制作前2周腹腔注射Ad-rIGF-1重组腺病毒液).③体内治疗实验:将7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糖尿病对照组、胰岛素组、Ad-rIGF-1组、Ad-rIGF-1联合胰岛素组.后3组制作糖尿病模型后给予相应干预.结果与结论:①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胰岛β细胞有效表达,并具有抑制链脲佐菌素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②Ad-rIGF-1组糖尿病发病率低,平均血糖水平低,胰腺炎症浸润程度轻.③与糖尿病对照组、胰岛素组相比,Ad-rIGF-1组和Ad-rIGF-1联合胰岛素组胰腺炎症浸润程度轻,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胰岛局部高表达;胰岛素组、Ad-rIGF-1组、Ad-rIGF-1联合胰岛素组血清C-肽水平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 > 0.05).表明胰岛β细胞局部表达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够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提高细胞存活率,预防和减轻链脲佐菌素诱导的昆明小鼠1型糖尿病.但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导与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应用对糖尿病早期残存胰岛细胞功能的保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9.
3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血液病中疑难复杂疾病之一,中医将其归为"髓毒劳"。孙伟正教授认为髓毒特点似火热毒邪,有其象而无其形,本病病因以邪毒入侵伏留骨髓为外因,肝脾肾三脏亏虚为内因,生活环境、化学品接触等为不内外因。治疗以辨阴阳,定脏腑为辨证思路,运用自创验方"正天饮",以补虚扶正,抗癌解毒为治法,酌加具有多靶点、抗肿瘤活性的单味中药,攻补兼施,有的放矢,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