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3岁,主因上腹部胀痛3个月,发现上腹部包块1个月收入本院。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工作时从梯子上跌落,出现上腹部胀痛,于当地医院腹部B超示胰腺损伤,当时查血尿淀粉酶正常,给予抗炎、抑制胰酶分泌等药物治疗,疼痛有所缓解,但仍有上腹部胀满不适。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4-磷酸酶Ⅱ型(INPP4B)调控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HGC-2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测定胃癌细胞和正常胃黏膜细胞中INPP4B表达变化.INPP4B过表达慢病毒感染HGC-27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在炎症性肠病(IBD)治疗中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er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ails、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系统性评价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治疗IB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就诱导缓解率、维持缓解率、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3篇RCT,13篇病例系列研究),333例IBD患者。2篇RCT显示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中,沙利度胺均能够显著提高诱导缓解率(46.4% vs 11.5%,P=0.010;83.3% vs 18.8%,P=0.005)。病例系列研究显示沙利度胺能够诱导CD缓解,合并缓解率为50%(95%CI=36%~65%)。沙利度胺不良反应中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常见(207/316,65.5%),周围神经病变是患者停药的最常见原因。结论 沙利度胺治疗IBD疗效理想,在CD诱导缓解治疗中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与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09-09/2016-09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直径≥8 cm单纯性肝囊肿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无水乙醇治疗组(A组,69例)和聚桂醇治疗组(B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根据囊肿直径分为A组(8-12 cm)、B组(13-16 cm)、C组(17-20 cm),B组根据囊肿直径分为D组(8-12 cm)、E组(13-16 cm)、F组(17-20 cm);分别比较3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肝功能异常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治愈率(67.4%)要优于A组(47.8%);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1%)明显高于B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痛、腹胀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A组要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经无水乙醇治疗的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4%、43.8%、81.8%,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C组较A、B组均有明显的统计意义(P0.05或P0.001);其中肝功能异常发生率,3组分别为11.5%,37.5%,81.8%,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C组较A、B组均有明显的统计意义(P0.05或P0.001).经聚桂醇治疗D、E、F组,不良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与聚桂醇硬化治疗较大肝囊肿的总有效率相当,但聚桂醇治疗的治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无水乙醇治疗期间,肝囊肿的直径越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对肝功能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自主神经功能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方法:对IBS患者45例,其中腹泻型23例、便秘型22例,对照组3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因素评分,体位应激实验来进行心率变异(低频功率/高频功率)的短程频域分析,进而评价精神心理因素、自主神经功能与IBS的关系.结果:(1)IB...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双气囊内镜以及两项联合检查对小肠肿瘤及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此类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316例怀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中,178例行胶囊内镜检查,138例行双气囊内镜检查,32例行两项联合检查,分别对两项内镜的小肠肿瘤及克罗恩病的检出率及确诊率进行分析.结果: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为4.5...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食管间质瘤和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内镜治疗的30例食管间质瘤和146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及起源、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治疗情况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食管间质瘤30例,男22例,女8例。病变多位于食管下段,63.3%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胃间质瘤146例,男41例,女105例。病变多位于胃底部,98.0%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食管间质瘤 CD117,CD34,SMA,desmin 阳性率分别为93.3%,93.3%,73.3%,73.3%;胃间质瘤 CD117,CD34,SMA,desmin阳性率分别为94.5%,88.4%,21.9%,19.2%。22例食管间质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8例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病灶均一次性完整切除,1例患者 ESD 术中发生穿孔。145例胃间质瘤行 ESD,1例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一次性完整切除率95.2%,术中穿孔39例,出血1例。所有穿孔及出血患者均经内镜下修复。术后随访3~50个月未发现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食管间质瘤和胃间质瘤在肿瘤位置分布和起源、免疫组织化学方面各具特点,内镜下微创技术已发展为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新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评估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是否对心血管事件存在影响,以期对临床医师用药提供一些帮助.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ehrane library,EMbase,Elsevier,EBSCO,OVID,Springer Link,Web of Knowledge等数据库,以及国内各种文献数据库.运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出140篇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与心血管事件相关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最终确定12篇文献入选,共计106 403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与单用氯吡格雷相比,主要负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所增加(RR =1.38,95% CI =1.30~1.47);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后心肌梗死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也比未服用者高(分别为RR=1.54,95% CI =1.11~2.14和RR =1.25,95% CI =1.13~1.37);而二者在全因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RR =2.11,95%CI =1.03~4.30).并且相关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兰索拉唑联用氯吡格雷对负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影响最高,其次为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最后为泮托拉唑.结论 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后会增加某些心血管负性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在联合使用时应当权衡利弊,尽可能避免相关负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戴鑫  吕宗舜  王邦茂  杨雪敏 《临床荟萃》2012,27(14):1218-1220,F0002
目的 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N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NAFLD伴转氨酶升高患者14例,NAFLD伴转氨酶正常者24例,健康对照组31例.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肠道黏膜上皮细胞ZO-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转氨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NAFLD转氨酶升高组,NAFLD伴转氨酶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AFLD伴转氨酶升高组的BMI、TC、TG,FPG,AST,ALT均高于NAFLD伴肝功能正常组;而后者的指标又高于健康对照组.3组在ZO-1蛋白的强阳性表达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x2=11.731,P<0.01).健康对照组,NAFLD伴转氨酶正常组,NAFLD伴氨酶升高组,ZO-1蛋白的表达情况依次减低(rs=0.424,P<0.01).在NAFLD患者中,ZO-1的表达程度与肝功能的升高水平呈负相关(rs=-0.347,P<0.05).结论 肠道黏膜上皮细胞ZO-1蛋白的表达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为“肠-肝轴”机制解释NAFLD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circ_0001588对人胃癌AGS细胞糖酵解、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人胃癌细胞株中circ_0001588、miR-1286表达;将人胃癌细胞分为si-NC组、si-circ_0001588组、miR-NC组、miR-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