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结合恶性血液病病种、生物学特征和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的综合评分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移植中心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进行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148例,按照疾病预后和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综合评分分为低危组(17例)、中危组(100例)、高危组(31例)三组,分别比较总体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复发率和移植相关死亡率。结果 低、中、高危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5 %、66.0 %、41.9 %(P=0.002),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0.6 %、57.0 %、32.3 %(P=0.001),复发率分别为5.9 %、27.1 %、41.9 %(P<0.001),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23.5 %、17.2 %、 29.0 %(P=0.190)。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综合预后指数与总体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及复发率均相关(P=0.005,P=0.001,P<0.001),与移植相关死亡率无关(P=0.666),同时疾病综合预后指数是影响allo-HSCT复发率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 结合恶性血液病预后及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的综合评分与allo-HSCT复发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53.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不同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预后意义[1].AML标准诱导治疗方案以蒽环类和阿糖胞苷(Ara-C)为主[2].AML患者完全缓解(CR)后按遗传学预后分组进行巩固治疗:预后良好者以2~4个疗程大剂量Ara-C (HD-Ara-C)为主;预后差者推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 [2-3];预后中等者目前最佳巩固治疗策略仍存在一定争议[3-5],可选择allo-HSCT,也可选择多疗程HD-Ara-C、中剂量Ara-C (ID-Ara-C)或标准剂量化疗[6].为进一步明确HDAra-C巩固治疗在细胞遗传学预后中等的AM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我们回顾性分析92例细胞遗传学预后中等的AML患者的长期疗效,比较不同剂量Ara-C巩固治疗疗效的差异.  相似文献   
54.
王苓  高美华  吕婵  战连芬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1072-1073
目的 分析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7-01-2010-12住院的86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系列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MBI评分、QLI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SF-36评分、MBI评分、QLI评分及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社区康复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减轻其抑郁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VDP(长春新碱、蒽环类、糖皮质激素)±C(环磷酰胺或异环磷酰胺)±L(左旋门冬酰胺酶或培门冬酶)方案诱导化学治疗(化疗)的12例Ph+ALL患者。初始诱导缓解患者在等待移植期间进行巩固化疗,并加用伊马替尼(400~800 mg/d),与化疗同步或交替应用。初始诱导失败患者及巩固治疗期间复发患者应用Hyper-CVAD/LALA(大剂量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或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联合伊马替尼或达沙替尼进行再次诱导。所有患者缓解后经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Bu-Cy)或改良Bu-Cy方案预处理后进行allo-HSCT。部分患者干细胞回输后2~3个月始继续服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结果:12例患者移植前均获得血液学缓解、7例获得分子学缓解。其中完全缓解(CR)1期9例、CR 2期2例、初发难治性1例。移植前11例患者应用伊马替尼;移植后5例患者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中4例应用伊马替尼、1例应用达沙替尼。中位随访时间12.7(3~54)个月,7例患者生存,3例患者死于疾病复发,2例患者死于治疗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植入,移植后2年总生存率66.7%±13.6%;2年累计复发率40.6%±16.0%;2年累计非复发病死率16.7%±10.8%。首次缓解(CR1)后移植治疗的2年总生存率70.0%±14.5%;2年累计复发率40.0%±18.2%;2年累计非复发病死率20.0%±12.6%。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能会使更多患者获得缓解,从而有机会进行allo-HSCT。CR1的生存获益更大。allo-HSCT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Ph+ALL患者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6.
临床路径及其信息化在战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论证临床路径技术在战伤早期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照临床路径技术的应用条件和战伤发生的规律特点,分析临床路径技术的基本要义和早期治疗的目标要求。结果战伤发生规律特点符合临床路径技术应用的一般要求,早期治疗是将临床路径技术应用到战伤救治的良好切入点,临床路径的应用必须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结论信息化的临床路径技术应用于战伤早期治疗,有利于提高救治效率和救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供应室是医院无菌物品供应中心,是医院一切再利用物品的处理中心,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室[1].供应室工作人员经常与临床科室沟通协调,了解临床科室需求,配合临床科室的工作,定期到临床科室征求意见听取建议,在沟通协调中提高了我们的服务意识,也增加了临床科室对我们的了解,并使他们增加了消毒灭菌知识,供应室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CHD)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东莞市樟木头医院收治的CHD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折麦布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0.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LDL-C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提高CHD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血脂代谢,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髓系白血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175例接受allo-HSCT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05例,女性70例,中位年龄37(28,46)岁,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14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ia syndrome,MDS)30例。根据移植前疾病状态将患者分为早期和进展期2组。早期患者包括AML第1次完全缓解(first complete remission,CR1)期和低中危MDS共116例;进展期患者包括AML非CR1期和高危MDS共59例。所有患者按照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组(European Group for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EBMT)移植评分分为低危组(EBMT积分0~2分)86例和高危组(EBMT积分≥3分)89例。allo-HSCT干细胞供体来源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全相合同胞供体(Sib)85例,HLA相合非血缘供体(mismatched unrelated donor,MUD)64例和亲缘半相合(Haplo)26例。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移植前疾病阶段、EBMT积分、供者来源对移植后整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无事件生存(event free survival,EFS)率、非复发死亡率(non relapse mortality,NRM)和复发率(relapse rate,RR)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中位随访12.7(3.9,45.1)个月,预期3年OS率、EFS率、NRM和RR分别为51.4%±4.0%、46.8%±4.0%、31.6%±3.7%和29.0%±4.4%。其中疾病早期移植与进展期移植2组,EBMT积分低危和高危2组OS率、EFS率、RR、NR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所有移植患者或疾病早期移植组和进展期移植组中供体来源移植后OS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移植前状态及EBMT积分对髓系白血病接受allo-HSCT的整体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移植供者移植后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螺内脂与培哚普利对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DVHD)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SDVHD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治疗组(88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脂(安体舒通 )20 mg,2/d、培哚普利(雅施达2~8 mg/d),随防(9±3)mo,试验前后用彩超测定左室容积(LVV)、左室壁容积(LVWV)、左室腔容积(LVCV)及左室重量(LVM),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试验前后量化的LVV,LVWV,LVCV,LVM对比均有明显缩小(P<0.05),对照组试验前后仅LVV及LVCV有明显缩小(P<0.05).进一步对两组同期数据比较治疗后治疗组LVV,LVWV,LVM较对照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内脂与培哚普利合用防治SDVHD左室重构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