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初步探讨通过降低kV降低超重和肥胖人群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超重患者60例、肥胖患者72例,每组均分成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记作A1和A2、B1和B2组, A1组采用100 kV、A2和B1组120 kV、B2组采用140 kV,对比剂选用碘海醇(350 mg/ml)进行增扫描。对冠状动脉9个主要节段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对右冠状动脉近段(RCA-p)、左主干LM(LMA)、左前降支近段(LAD-p)、左回旋支近段(LCX-p)4个主要节段管腔增强后CT值及SD和同水平前胸壁肌肉组织的CT值及SD进行记录。对A1和A2、B1和B2以上增强水平、图像评分、图像噪声、信噪比( SNR)、噪声比( CNR)、有效辐射剂量( ED)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纳入病例均完成冠脉检查,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9个冠脉节段图像评分、4个冠脉节段增强水平、图像噪声、SNR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CNR、E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1组和A2组ED 分别为(8ó.47±0.76) mSv和(12.22±2.41)mSv,B1和B2组ED分别为(13.69±1.142)mSv和(20.31±1.36) mSv。结论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进行冠脉检查,可通过降低kV减少检查个体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冠脉图像CN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前、中、后部运动的可重复性和差异性。 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患儿30 例。患儿取平卧位,使用5 MHz超声探头,置于右锁骨中线与肋下缘交点,用M型超声记录随呼吸运动的膈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重复测量两次。采用ICC系数表示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可重复性。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不同部位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差异性。 结果 膈肌各部位移动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ICC前膈肌=0.89、ICC中膈肌=0.95、 ICC后膈肌=0.90,膈肌各部位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 ICC前膈肌=0.90、ICC中膈肌=0.94、ICC后膈肌=0.95,膈肌各部位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测量均显示出良好的可重复性。膈肌前、中、后部移动度分别为[(8.1±3.1)mm]、[(7.4±3.0)mm]、[(5.5±2.3)mm],膈肌前、中、后部收缩速度分别为[(12.5±4.8)mm/s]、[(11.5±6.3)mm/s]、[(8.9±4.0)mm/s],膈肌前、中、后部位间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前、中、后各部位运动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儿童膈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具有差异性,单纯某一部位的膈肌运动不能代表整体膈肌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保定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典型病原学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58例符合CAP诊断的患儿应用ELISA技术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A)、副流感病毒(PIV)、柯萨奇病毒(COX)IgM抗体,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IgM抗体。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558例CAP患儿中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267例,占47.8%。特异性IgM抗体按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MP 19.9%(111例),RSV16.3%(91例),ADV5.6%(31例),PIV3.6%(20例),IA2.5%(14例),COX1.6%(9例),CP0.4%(2例)。病原分布有年龄、季节差别。【结论】保定市儿童CAP非典型病原体主要是MP、RSV、ADV,尤其是MP感染在儿童CAP中占重要地位。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季节病原不同。  相似文献   
15.
王素娟 《现代医院》2008,8(2):147-14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0例体检结果为高血压病的社区老年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家庭访视的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教育、行为干预、自我监测、家属的健康知识宣教。结果家庭访视后患者的健康意识、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家庭成员配合等意识较前明显提高。结论家庭访视可提高社区老人的健康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加大力度培养社区家庭访视护理人员,对提高家庭访视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褐藻叉开网翼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网地藻科褐藻叉开网翼藻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实验。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HPLC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借助IR,MS及NMR鉴定结构;通过改良的MTT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从叉开网翼藻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orreyol(Ⅰ),4β,5-αdihydroxycubenol(Ⅱ),3-farnesyl--phydroxybenzioc acid(Ⅲ),chromazonarol(Ⅳ),岩藻甾醇(Ⅴ),苯乙酰胺(Ⅵ),4-羟基苯甲酸(Ⅶ)和正十六酸(Ⅷ)。结论:化合物Ⅱ和Ⅳ系首次从该海藻中发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网地藻科海藻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无明显活性(IC50>10μgmL-1)。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三列凹顶藻Laurenciatristicha中寻找具有多样性结构的倍半萜化学成分,供药理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借助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和X-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海兔阿普里素(aplysin,)、海兔阿普里醇(aplysinol,)、去溴海兔阿普里醇(debro-moaplysinol,)、凹顶藻联苯(laurebiphenyl,)、约翰斯顿醇(johnstonol,);在人肿瘤细胞株HCT-8、Bel-7402、BGc-823、A549和HeLa模型上,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化合物对HeLa细胞显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其他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无明显毒性,IC50均大于10.0μg/mL。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列凹顶藻中得到,化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  相似文献   
18.
我科2004年12月至2007年3月,以甘露聚糖肽联合羟基喜树碱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组共60例肺癌患者,男性50例,女性10例,年龄42~79岁。以上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鳞癌10例,腺癌44例,未分化癌6例。胸腔积液经B超或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象征性游戏测试(SPT)的信度、效度和项目难度等心理测量学特性。方法 共有484名幼儿,年龄13~72个月,平均(33.4±12.3)个月,参加了此项研究,包括正常组30名,年龄15~38个月,平均(25.4±7.1)个月;脑性瘫痪(脑瘫)组138例,年龄13~63个月,平均(30.1±11.3)个月;精神发育/语言发育迟缓组316例,年龄15~72个月,平均(36.2±12.2)个月。以484名被测试幼儿的SPT测试结果为样本进行内在信度研究;随机选取12名幼儿进行重测信度研究(间隔4~11 d);随机选取18名幼儿进行评分者间信度研究(3名评分者间);分别以30名正常组幼儿的贝莉婴儿发育量表-Ⅱ(BSID-Ⅱ)和87脑瘫和精神发育/语言发育迟缓组幼儿的雷妮语言发育量表(RDLS-Ⅲ)的测试结果为效标,确定SPT的平行效度;通过分析相同月龄段正常幼儿、脑瘫幼儿和精神发育/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SPT相当月龄差异来确定SPT的结构效度(样组间差异分析);对484名被测试幼儿的SPT测试结果进行Rasch分析,确定SPT的24个测试项目在此样本群中的项目难度顺序,同时与原著提供的项目难度顺序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SPT有良好的内在信度(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97 2);同时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0.944 9,95%CI:0.808 6~0.984 1)和评分者间信度(ICC=0.997 2,95%CI:0.992 6~0.999 0);与BSID-Ⅱ原始分值之间的Pearson r分别为0.755 4和0.718 5,与RDLS-Ⅲ原始分值之间的Pearson r为0.765 0;脑瘫组和精神发育/语言发育迟缓组各随机抽取30例15~38个月的患儿,SPT测试时的实际月龄与正常组幼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脑瘫组和精神发育/语言发育迟缓组的SPT相当月龄明显落后于正常幼儿,通过本研究样本群重新确定的项目难度顺序与原著提供的难度顺序保持良好的一致性(Spearman r=0.924 0)。结论 SPT测试具有令人满意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包括良好的内在信度、重测信度、评分者间信度、平行效度、结构效度和稳定的项目难度顺序,可以用来测试幼儿的智力和语言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以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信度和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出院后分别在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记录GMs。在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至少记录1次GMs,在不安运动阶段至少记录1次GMs。随访至1周岁以上明确神经学发育结局,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 2)确定是否有运动发育迟缓。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通过30名评估者对12例研究对象进行GMs评估,用来检测评分者间信度。由6名评估者在第1次测试间隔2个月后,对12例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测试,用来测定重测信度。结果 纳入58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24例,早产儿42(72%)例,孕周为27~36周,平均(31.4±2.0)周,出生体重为830~2 900 g,平均(1 642±408)g;足月儿16(28%)例,孕周为37~41周,平均(38.6±1.1)周,出生体重为2 650~4 150 g,平均(3 401±365)g;随访年龄最小为12个月,最大为40个月。在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GMs记录115次,人均记录(2.0±0.8)次;在不安运动阶段GMs记录89次,人均记录(1.5±0.6)次。随访结局:7例(12%)诊断为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5例(9%)评定为运动发育迟缓,46例(79%)评定为运动发育正常。评估者间信度ICC值为 0.97~0.99,重测信度ICC值为0.69。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GMs评估预测效度:敏感度83%、特异度78%、阳性预测值为50%和阴性预测值为95%;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预测效度:敏感度75%、特异度98%、阳性预测值为90%和阴性预测值为94%。结论 在高危新生儿出生后4~5月龄内应用GMs质量评估可以就后期神经发育结局作出准确有效的预测,对脑瘫的预测更为准确。GMs质量评估在不同评估者间的稳定性高,在初学者中具有中等程度的重测信度。GMs质量评估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非干扰性的新型神经运动评估手段,操作简便,经济投入少,适于在我国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