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本组15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按Child分类,A级6例,B级6例,C级3例。其中,10例实施紧急分流术,5例属选择性分流。吻合口口径大小自1.0~1.2厘米不等,完成分流后门静脉压平均下降11.3厘米水柱。本组观察,小口径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对控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有效的,术后脑病仅有两例,且较轻。术后随访时间自半年至3年,均未见复发曲张静脉出血。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直肠黏膜植入5-Fu缓释剂(5-FuSR)后,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及其调控基因的变化。方法将25例大肠癌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两组均在手术前后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观察癌组织病理形态和识别凋亡癌细胞,SP免疫组化法检查给药前、手术后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p53及Bcl-2基因表达状况。结果Ⅰ组用药后24、48、72h外周5-Fu血药浓度维持较稳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72h时门静脉血浓度显著大于外周血(P=0.013);癌组织浓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Ⅰ组术后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术前(P〈0.001);术后癌细胞的增殖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术后较术前显著下调(P=0.03);p53基因突变与非突变者,二者术后Bcl-2表达均较术前下调。结论直肠黏膜下植入抗肿瘤药是术前区域性化疗的最佳途径;5-FuSR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满意,大肠癌细胞凋亡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明显下调,并且对p53基因突变者亦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3.
王瑞祥  周扬 《中医药学刊》2006,24(12):2279-2280
中医是一门经验科学,个性化色彩非常浓厚,不同的医家处于不同的医疗环境,对于中医理论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但是中医毕竟有着公认的理论基础,文章借鉴循证医学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建立中医理论公理化体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84.
中医辨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分类问题,根据临床表现得出辨证分型结果,是中医专家系统的核心问题。考虑到各种症状之间有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我们利用贝叶斯网络给出了一种分类的算法。  相似文献   
85.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进展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6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通过检测不同组别之间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平均水平为(5.16±1.13)g,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平均水平为(3.71±0.52)g,健康体检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平均水平为(1.21±0.67)g。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说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对于脑梗死疾病的进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