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34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283篇
预防医学   74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86篇
  6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外层型视网膜假体采用了MEMS技术,通过植入到视网膜相应部位的电极来刺激神经节细胞,并且能够在大脑皮层视觉区域引起对应的特征电位反应,最终部分恢复生物体的视觉.这种外层型视网膜植入装置可分为眼外和眼内部分.后者功能相对重要,设计也较为复杂.它是由包含MPDA和微电极的刺激芯片及附属装置组成.本篇文章主体包括四部分:首先是视网膜假体的概况;其次是视网膜生理基础和视网膜假体理论的简介;在第三部分,为设计理念和MPDA的制造过程;最后,是对难题的讨论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营养障碍风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18例年龄≥60岁2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营养障碍发生情况,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营养干预、呼吸支持及其他合并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呼吸衰竭)等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营养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18例2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中,有49例(41.53%)发生营养不良,其余69例(58.47%)未发生营养不良。营养障碍组无营养干预、年龄≥70周岁、NRS 2002评分≥3分及体温≥38.5℃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无营养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指数低于无营养障碍组(t=16.876,P<0.05),其他资料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大(OR=26.539,95%CI:1.095~62.358)、体温偏高(OR=11.215,95%CI:3.613~23.158)、NRS 2002评分≥3分(OR=1.287,95%CI:1.098~10.986)、BMI指数<18.5(OR=5.481,95%CI:1.236~18.442)是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营养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营养干预是保护因素(OR=0.338,95%CI:0.223~0.789)。结论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营养障碍发生风险较高,年龄、营养干预、体温、NRS 2002评分、BMI指数是2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发生营养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钩椎关节作为颈椎所特有的结构,其发生、发展和发育直接影响着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也与颈椎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深入了解钩椎关节的发育特点对颈椎病的发病类型、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的:利用影像学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年龄段的颈椎钩突相关夹角进行大样本测量和观察,旨在揭示其随年龄和椎骨增长变化的特点,以及与颈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设计,将收集到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447例完整颈椎节段CT影像学资料的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后处理,并进行钩突夹角、钩突矢状位角测量,按照性别、年龄、侧别分组。结果与结论:①钩突夹角随椎序的增加呈V字形增长,其最低峰值位于C5处;总体随年龄的增长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30-39岁年龄范围内;②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鱼钩样增长、总体随年龄的递增也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20-29岁年龄范围内;钩突夹角与钩突矢状位角在侧别和性别间仅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提示钩突夹角随椎序递增呈V字形增长;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递增鱼钩样增长,而2个夹角随年龄的增长总体呈尖峰状,钩突夹角在131°左右,可能与颈椎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而钩突矢状位角在14°左右,可能对限制颈椎过度旋转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7^kip1在骨肉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27例传统骨肉瘤、4例皮质旁骨肉瘤和12例良性骨肉瘤中p27^kip1的表达,表达程度采用半定量方式判定。结果:骨肉瘤中p27^kip1表达的阳性率为100%,良性骨肿瘤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5%,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骨肉瘤不同分化与阳性半定量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27^kip1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的发生有关,但与骨肉瘤的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 X线照射对脊髓神经元突起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 E18脊髓细胞 ,在培养第 2天进行 4Gy定量照射。结果 :培养 1、2、3、4周时 ,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分别为 (30 .16± 0 .71)、(37.0 3± 0 .2 9)、 (45 .2 2± 0 .36 )、(5 0 .83± 0 .72 )μm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X线照射有维持 NBN存活及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三虎应用《千金方》治疗癌症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若楠  王星 《中医杂志》2004,45(3):176-17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王三虎教授, 临床中擅长古方新用, 善治疑难大症. 我们在随师临证的过程中, 深刻体会到某些经方、 <千金方>的神奇功效. 现将其运用<千金方>治疗癌症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抗癌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癌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预防、治疗肿瘤的主要途径,明确中医药复方的抗癌机理,则是指导临床用药,发现更有效的抗癌新药的关键。回顾近10年抗癌复方的实验研究,从建立动物模型、提取有效成分、探讨抑瘤作用、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最近,韩国影视名星任美美、金英现不远千里,神秘来渝。难道是为了拍摄一部新的电影?或者举行一场盛大的活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在韩流盛行的今天,必然会给重庆造成强大的冲击波与无限的视觉享受。可是,她们却保持异常的低调,神秘得像国际刑警。这不禁让人感到纳闷。有媒体说,她们是到重庆整形的。这简直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韩国整形手术应该是亚洲一流的,中国的许多明星都争着去韩国做整形手术,那么,她们为什么会反其道而行之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有限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60例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在Constant-murley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对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B超检查方法和CT检查方法运用在急诊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中,分析以及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本医院收入且予以临床治疗的30例急诊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0例患者均实施B超检查和CT检查,统计并关注30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30例患者经由手术病理探查确诊率为93.33%,腹内脏器损伤的部位共检出34处。B超与CT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超与CT检查脾损伤检出数目、肝损伤检出数目、肾脏损伤检出数目、小肠或是十二指肠损伤检出数目、胰腺损伤检出数目、腹膜血肿检出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诊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中采取B超检查方法和CT检查方法均呈现良好效果,展示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