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观察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与人工髋关节置换联合Ⅰ期治疗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经验。本组病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36-59岁,平均49.1岁。其中行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植骨的一侧,Ficat分期为Ⅱ、Ⅲ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一侧Ficat分期为Ⅳ期。结果 经过18-84个月(平均56.5个月)随访,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植骨的股骨头外形好,关节间隙清晰,患者较为满意。结论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与人工髋关节置换联合Ⅰ期治疗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可以明显缓解疼痛,延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时间。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的新术式---部分带阔筋膜张肌骨膜瓣移植术,进行随访观察并评估其早期疗效。方法时间为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共14例14髋。外伤性4例,原因不明10例;男11例,女3例;年龄6~15岁,平均(10.28±2.98)岁。 CatterallⅡ期4例,Ⅲ期10例。术前Harris评分为62~87分,平均(71.9±6.9)分:良2例,可7例,差5例。 VAS疼痛评分为0~5分,平均(3.0±1.8)分。手术中保留逢匠肌,切取部分带阔筋膜张肌的骨膜瓣,股骨头减压和植入骨膜瓣,缝合固定骨瓣,手术后常规蛙式位置固定3个月。结果14例手术全部成功,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8~33个月,平均(22.61±8.60)个月。随访时患儿疼痛基本消失,步态基本正常,髋关节活动度良好,X线提示股骨头坏死改善,股骨头高度较术前增加明显,股骨颈骨折愈合。随访时Harris评分为79~95分,平均(89.5±4.7)分;优6例(42.9%),良7例(50%),可1例(7.1%);总体优良率达92.9%。所有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VAS疼痛评分为0~1分,平均(0.2±0.6)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StulbergⅠ期3例,Ⅱ期10例,Ⅲ期1例。结论部分带阔筋膜张肌骨膜瓣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相关文献未见报道,是一种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时机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骨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75例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54例,年龄90~99(92.35±2.60)岁。股骨颈骨折3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1例。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入院后48 h内手术,n=27)、延迟手术组(入院后48~72 h手术,n=18)、晚期手术组(入院后72 h以后手术,n=30)。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身体条件好者早期手术治疗;身体条件差、基础疾病严重者适当延迟手术,给予损害控制。搜集并分析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包括术前评估情况、基础疾病、手术相关指标等,比较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不同时期死亡率、生存曲线的异同。结果早期、延迟和晚期手术组原发病数量分别为(3.04±1.91)、(4.06±1.59)、(4.13±1.61)种,晚期手术组多于早期手术组(P=0.019);心源性基础疾病分别为6、4、15例,晚期手术组高于早期手术组和延迟手术组(P=0.044);伤前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别为(68.89±8.70)、(67.50±8.95)、(62.83±7.73)分,晚期手术组明显低于早期手术组(P=0.008)。晚期手术组住院时间多于早期手术组和延迟手术组(P<0.05)。3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手术方式等一般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3、6个月死亡率,生存曲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础疾病严重、身体条件差的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适当推迟手术同时全面评估其风险、纠正机体紊乱是安全、有效的,其术后生存状况可达到与身体条件较好的早期手术患者等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本研究基于GEO数据库综合数据分析,鉴定与食管鳞癌相关的免疫基因及miRNA。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75241基因表达矩阵,通过差异分析对比食管鳞癌与正常食管组织基因表达数据,筛选鉴定出与免疫相关的差异基因,并进一步预测免疫相关基因的miRNA。结果分析得到130个上调和39个下调显著差异的免疫相关基因,最终确定关键免疫相关基因为IL-6、CXCL8(上调)和IL-18(下调)及其共同miRNA(miR-6806-5p)。结论IL-6、CXCL8和IL-18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起作用,三者的共同靶标为miRNA(miR-6806-5p),其在食管鳞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人肾癌ACHN细胞株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姜黄素诱导ACHN细胞株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人肾癌ACHN细胞24 h后,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姜黄素对人肾癌ACHN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诱导细胞的凋亡率;RT-PCR检测姜黄素对ACHN细胞Bcl-2、Bax、NF-κBP65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对细胞Bcl-2、Bax、NF-κBP65I、κ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对人肾癌ACHN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引起细胞凋亡,并且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细胞24 h后,Bcl-2、NF-κBP65 mRNA水平下降,Bax mRNA水平升高(P0.05),Bcl-2、NF-κBP65蛋白表达量下降,BaxI、κB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姜黄素通过上调IκB,下调NF-κB活性,调控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抑制人肾癌ACHN细胞的增殖,诱导人肾癌ACHN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凯时注射液(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的排泄率(UAER)将84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加用凯时治疗组。结果联用凯时治疗组24h尿白蛋白明显减少(P〈0.01)。凯时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青春期前苯甲酸雌二醇(EB)暴露对SD大鼠睾丸发育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21 d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EB 0.1、100.0 μg/(kg·d)2个实验组(Aea和Aeb组)和1个对照组(AC组),于青春期前,即出生后第22 d(PND 22)实验组每日皮下注射相应剂量的EB,共14 d,对照组仅注射溶媒(玉米油).观察各组大鼠睾丸下降时间.于青春期晚期(PND 50)、性成熟后(PND 64)和成年期(PND 130)分批处死各组大鼠,称量睾丸质量,测定大鼠血清睾酮浓度,观察睾丸形态学改变以及PND 130大鼠附睾尾精子质量.结果 AC、Aea和Aeb组睾丸下降时间分别为出生后(27.00±0.89)d、(27.50±1.05)d和(43.17±1.72)d,其中Aeb组较AC组明显延迟(P<0.01).PND 50时,与AC组比较,Aeb组血清睾酮浓度明显降低(P<0.05),单侧睾丸质量减轻(P<0.01),生精小管发育较差、生精上皮中细胞数目减少、精子发生阻滞、间质细胞发育幼稚.PND 64时,与AC组比较,Aeb组单侧皋丸质量和睾丸组织形态学改变与PND 50时类似,但总体较PND 50时有所改善.PND 130时,与AC组比较,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单侧睾丸质量和睾丸组织形态学改变无明显差异,但Aeb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动率下降(P<0.05),a+b级精子比例降低(P<0.01).结论 青春期前小剂量EB暴露对SD大鼠睾丸发育及功能无明显影响,大剂量EB(100.0 μg/(kg·d)×14 d]暴露对大鼠睾丸发育及功能有明显的近期(PND 50和PND 64)和较远期(PND 130)毒性作用,该毒性作用随鼠龄增长而逐渐减退,其机制可能与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的发育及功能受损相关.  相似文献   
88.
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在儿童多发伤骨折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在救治以多发骨折为特征的儿童严重多发伤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996年5月~2006年6月,对27例严重多发伤儿童均应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快速止血、控制污染、骨折临时外固定-ICU复苏-二期确定性修复术)救治。结果20例成功救活,经6个月~1.5年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其中12例功能完全恢复正常,5例出现轻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1例还在进一步治疗中,6例死亡。结论早期正确地判断伤情,快速有效地止血、控制污染,合理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稳定、制动减少继发性损伤,是提高儿童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损伤控制技术是一种抢救儿童严重多发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1 概述 1.1 抢救的意义 骨盆骨折往往由严重的外伤造成,约占所有骨折病人的25%,多见于机动车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矿井或建筑物倒塌等严重事故.  相似文献   
90.
患者,男,16岁。因右跟部肿块8个月,进行性肿大伴疼痛(休息后疼痛缓解)、发热2个月于2007月8月入院:8个月前发现右跟部肿物,局部无红、肿、热、痛。2个月前包块进行性肿大,疼痛加重,夜间尤明显,伴高热39.8℃.当地医院诊断为跟骨骨髓炎,予以切开引流(病理检查提示感染),但肿胀继续加剧。查体:右跟骨外侧肿块12cm×8cm×3cm大小,表面静脉怒张,色素沉着,质软,压痛剧烈,肿块中央有一窦道口,有血性渗出,未见脓液(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