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清TNF-α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将44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均给予常规的抗感染、脏器保护、对症支持等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 mL/d静滴。2组均治疗7~10 d,于患者入院后24 h、48 h、72 h、7 d、14 d分别抽血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的水平;统计14 d存活率。结果 14 d存活率中西医结合组为91%,对照组为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NF-α浓度在添加了血必净治疗后的第1,2,3,7天均有明显下降,而第14天2组TNF-α浓度非常接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降低细胞因子TNF-α的血清浓度。  相似文献   
62.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是导致患者住院及死亡的常见原因.导致死亡的CAP被称为严重肺炎.可靠的评估肺炎严重程度的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分诊,并决定对患者是否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更加积极的治疗.然而,精确地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对我们来讲是一大挑战.目前,临床上有很多肺炎严重程度量化评分系统,最常用的有英国心胸学会推荐的CURB-65源于美国的PSI,以及CURB-65量化评分系统的各种衍生如CRB-65、CURB.PSI需要有详细的病史资料、体格检查、静脉血样本、动脉血气及胸片结果,评分可能更为准确,但忙碌的急诊科医生未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杂的PSI评分或哪怕进行了也容易产生不正确的评分而造成偏差;  相似文献   
63.
背景: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清楚。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目的:观察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11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100只大鼠作为实验组,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髋人字石膏固定方式,建立大鼠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在伤后即刻、24,72,120和168h时相点切取股静脉血管组织,随后抽取总RNA,采用Affymetrix 2302.0芯片对股静脉血管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与结论:在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演化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实验组的表达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说明其参与血栓形成过程,可能是影响深静脉血栓生物学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4.
背景: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清楚。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目的:观察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从11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100只大鼠作为实验组,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髋人字石膏固定方式,建立大鼠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在伤后即刻、24,72,120和168 h时相点切取股静脉血管组织,随后抽取总RNA,采用Affymetrix 230 2.0芯片对股静脉血管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检测。 结果与结论:在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演化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实验组的表达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说明其参与血栓形成过程,可能是影响深静脉血栓生物学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人类乙肝核心抗原重组质粒pEGFP-N1/CpG-HBcAg(ISS)转染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后,细胞培养上清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CpG-HBcAg(ISSa,c),将其转染人外周血来源DC,用培养上清诱导HepG2的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已转染DC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检测培养上清诱导HepG2凋亡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转染后DC培养上清的IFN-γ、IL-2、IL-12、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pEGFP-N1/CpG-HBcAg(ISSa)转染DC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1)。转染后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12的表达增强(P0.01),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下降(P0.05),pEGFP-N1/CpG-HBcAg(ISSa)组培养上清对HepG2细胞具有促凋亡作用,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HepG2细胞在诱导后24小时凋亡率达到最大,为18.4%。结论:重组质粒pEGFP-N1/CpG-HBcAg(ISSa)转染培养上清能明显促进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ZeoSV2(+)/CpG-HBcAg(ISS)对Balb/c小鼠免疫的作用。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ZeoSV2(+)/CpG-HBcAg(ISSb,ISSc),将其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HBcAb、IFN-γ、IL-2、IL-12、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 pZeoSV2(+)/CpG-HBcAg(ISSb,ISSc)重组质粒均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HBcAb,pZeoSV2(+)/CpG-HBcAg(ISSb)组较pZeoSV2(+)/CpG-HBcAg(ISSc)组产生的抗-HBc效价显著增高(P<0.01),且其免疫Balb/c小鼠后能使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12的表达增强,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产生。结论 pZeoSV2(+)/CpG-HBcAg(ISSb,ISSc)重组质粒对小鼠HBcAb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含CpG-HBcAg(ISSb)的重组质粒能够明显增强小鼠血清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67.
目的:通过对单侧肋骨移植术后种植体植入的下颌骨进行几何模拟和有限元分析,评价其生物力学情况以指导,此类颌骨的种植修复。方法:基于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下颌骨缺损肋骨修复的几何和有限元力学模型。结合修复需要,利用计算机模拟种植部位并进行有限元分析,评价该种植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生物力学性能。结果:该患者下颌骨肋骨移植术后可进行种植修复,种植后应力集中于35近中区域,可垂直肋骨植入,后期需进一步制作赝复体,调整咬合关系。结论:可通过术前CT图像处理技术及生物力学分析,设计种植体位置和角度,后期制作赝复体、调,减少应力,提高肋骨移植术后下颌骨种植修复的精确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褪黑素受体1(MT1)和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4例乳腺导管内癌和35例癌旁乳腺组织中MT1和ER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R、MT1在两组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其在癌旁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4例乳腺癌中,ER与MT1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P=0.036,P=0.015)、临床分期(P=0.014,P=0.021)及淋巴结转移(P=0.014,P=0.006)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T1与E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内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1,P=0.000;r=-0.454, P=0.007)。结论: MT1高表达和ER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展和转归有关,联合检测MT1、ER的表达可为乳腺癌预后的判断及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9.
<正>多基因突变的累积作用被视为肿瘤发生的前提条件,这些基因突变经常导致原癌基因过度表达、活性增强及抑制抑癌基因的生物活性。因此,研究原癌基因及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无论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还是对寻求肿瘤靶向治疗都有极其重要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通窍鼻炎方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6及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左西替利嗪口服,观察组7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通窍鼻炎方联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临床主要症状评分、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QLQ-C30)评分、发作频率及血清IL-4、IL-6、IL-10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喷嚏、鼻涕、鼻塞及鼻痒积分,发作频率,血清IL-4、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和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通窍鼻炎方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有效减轻鼻部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发作风险,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避免远期复发,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