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淼  陶晓南  张晓菊 《新医学》2006,37(11):723-725,F000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肺组织的livin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了解2种蛋白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0例NSCLC患者的病变肺组织(肺癌组)以及12例正常或肺良性疾病患者肺组织(对照组)的livin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2者与肺癌组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2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组的livin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在NSCLC组中,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组织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组织中livin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高(73%比17%,64%比27%,均为P<0.01).肺癌组中不同分化程度肺组织的livin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vin蛋白与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 livin蛋白与突变型p53蛋白可作为诊断NSCLC的特异性指标,亦为抗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2.
L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c-erbB-2和激素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Livin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c-erbB-2基因和激素受体之间的表达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Livin mRNA和其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增生性病变、乳腺非浸润性癌和乳腺浸润性癌中表达及ER/PR和c-erbB-2的表达.结果 Livin蛋白和mRNA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增生性病变、乳腺非浸润性癌和乳腺浸润性癌的表达阳性率之间差异显著(P<0.01),Livin蛋白与mRNA表达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ivin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年龄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Livin蛋白与c-erbB-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Livin表达阳性的乳腺癌ER标记指数(32.25±34.90)%明显低于Livin表达阴性的乳腺癌(59.29±34.04)%(P<0.01),而PR的标记指数在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Livin基因及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提示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有效、敏感的肿瘤标记物,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新分子标记物和乳腺癌诱导凋亡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infarct,LI)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 pathwayinhibitor,TFPI)测定的临床意义以及组织因子途径在L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择确诊的LI患者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测定血浆TF和TFPI相关指标抗原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对不同危险因素患者组之间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患者组血浆TF抗原水平显著增高(217.4±101.3pg/ml对140.9±27.1pg/ml,P=0.0003)、游离TFPI抗原水平降低(41.4±16.7 ng/ml对30.0±18.6 ng/ml,P=0.005);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LI患者血浆TFPI相关指标的改变不同;③LI患者血浆t-TFPI和tr-TFPI抗原水平与血浆TF抗原水平相关.结论LI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改变表现为凝血活性增高和抗凝活性减低.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肝素锂抗凝血用于门急诊临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采集40例门急诊患者静脉血液标本,每一患者标本分别置普通干燥真空管、肝素锂真空管和肝素钠真空管3种不同的标本收集管内,用Roche Modu larP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6项常规生化项目。结果26项项目中除钾(K )、钠(Na )、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肝素锂、肝素钠抗凝血浆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K 、Na 、LDH外,肝素锂抗凝血浆可用于其他门急诊临床生化项目的检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对成人哮喘患者心理情绪的作用。方法4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口服扎鲁司特20mg,2次/d,疗程4周。对照组不用扎鲁司特。试验期间两组按需使用β2-激动剂,停用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服药前及4周后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肺功能,采用医院内焦虑、抑郁评分表(HAD)进行心理情绪评估。结果治疗组口服扎鲁司特4周后日间及夜间症状计分、夜间憋醒次数、无症状天数和吸入β2-激动剂用量及肺功能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流量峰值率以及焦虑抑郁评分有显著改善。结论扎鲁司特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和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外周血及痰中白细胞介素(IL)-8、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变化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30例患者治疗前后及15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及痰中上述指标的含量。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COPD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均升高,说明COPD患者气道炎症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始终存在,IL-8、IL-17和TGF-β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塞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根据神经自觉症状和肌电图检查将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组(SDPN组)、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并分别设30例正常对照组(NC组)与糖调节受损组(IGR组)。所有受试者量身高、体重、血压,测血浆Hcy与CysC浓度、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肌酐、纤维蛋白原,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Hcy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NC组、IGR组、SDM组、SDPN组、DPN组血浆Hcy浓度分别为:(6.00±1.43)μmol/L、(7.21±1.64)μmol/L、(8.21±2.40)μmol/L、(12.48±4.15)μmol/L、(13.51±5.80)μmol/L,SDM组、SDPN组、DPN组高于NC组、IGR组(P0.05),NC组与IGR组、DPN组与SDPN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与所测神经传导速度负相关(均P0.05),与神经反射潜伏期正相关(均P0.05);与BMI、病程、Cr、CysC、FIB呈正相关(P0.05或P0.01),控制BMI、病程、Cr、FIB后,CysC仍然与Hcy相关。结论血浆Hcy可作为DPN的预测因子,CysC可能与Hcy共同作用,加重DPN。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格拉司琼不同用药方式对预防术后镇痛后发生恶心、呕吐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四组:镇痛泵联合静脉用药组(A组)、镇痛泵用药组(B组)、静脉用药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15例。记录手术结束后的不同时间段(0~1h、1~3h、3~6h、6~12h、12~24h))恶心、呕吐发生例数以及不同时间点(0h、1h、3h、6h、12h、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不同时间点组内和组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在A组和C组间以及B组和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间以及C组和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静脉注射格拉司琼较其他用药方式可明显减少术后镇痛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口服降糖药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方法之一。作为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已在临床应用50余年,它起效快,患者对其耐受性强,但在不同个体间的疗效差异较大。其原因除了不同个体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情况、葡萄糖基线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严重程度不同外,患者的遗传背景差异也是造成疗效不同的原因之一。药物基因组学是在药物遗传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胃癌细胞的凋亡与p5 3蛋白的异常表达 ,细胞增殖抗原 (PCNA)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Bio dUTP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6 2例胃癌病例进行研究。结果 :p5 3蛋白的异常表达为 5 8.1%( 36 6 2 ) ,凋亡指数 (AI)阳性组为 2 .1%~ 7.4%,平均 ( 3 .6± 0 .92 ) %,阴性组为 7.6 %~ 18.8%,平均 ( 13 .6± 2 .4) %,P <0 .0 1;PCNA的阳性率为 6 7.8%( 42 6 2 ) ,AI阳性组为 1.8%~ 6 .4%,平均 ( 3.2± 0 .78) %,阴性组为 8.2 %~19 .6 %,平均 ( 14.8± 2 .7) %,P <0 .0 1。结论 :胃癌细胞的凋亡与 p5 3蛋白的异常表达和PCNA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