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5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评价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对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红细胞(NRBC)计数准确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仪器计数NRBC阳性的63份新生儿外周血标本,分别用仪器计数法和显微镜计数法计数其NRBC数量,对两者结果进行比较。从中选取NRBC高值、中值、低值的3份标本,每份标本用仪器计数法和显微镜计数法重复计数10次,计算出各自的平均CV值进行比较。结果仪器计数法和显微镜计数法计数新生儿外周血NRBC数量无显著差异(P<0.01)。仪器计数新生儿外周血NRBC的重复性明显好于显微镜计数法。结论 Sysmex XE-2100对新生儿外周血NR-BC计数快速、准确,能很好的满足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脑利钠肽(BNP)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分别测定51例KD患儿应用IVIG前、后及15例对照儿童(对照组)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结果 KD组、对照组血浆NT-proBNP、BN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KD(n=12例)血浆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患儿明显升高,BNP水平增高不明显。结论血浆BNP和NT-pro BNP可作为早期诊断KD较好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氨溴索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119例患儿。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联合氨溴索治疗,在治疗满一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治疗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和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后的主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应用氨溴索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以缩短患儿的住院治疗周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重症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血清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B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重症轮状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6例重症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和48例普通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不同病程中的血清MBP水平以及43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MBP水平。结果重症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急性期血清MBP水平明显低于普通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恢复期血清MBP水平仍低于普通轮状病毒肠炎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MBP水平明显低于普通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MBP水平;重症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生与血清MBP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5.
铅中毒研究思路一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铅中毒研究思路一瞥王世俊经过上百年的研究,到本世纪40年代对铅中毒的临床、病理和动物实验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是铅中毒研究的第一阶段。50年代又进一步研究铅中毒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以贫血和卟啉尿为突破口。认识到铅中毒贫血主要是由于铅干扰卟啉代谢而影响血红素...  相似文献   
76.
中毒性肾病     
肾脏是体内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肾小球过滤,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泌,调节体液的容积和成份。肾脏是排泄器官,要清除血液中的多余成份,血流量大,每分钟约有20~25%的心搏血量要通过肾脏,而肾重只占体重的0.4%。肾皮质的血流量更多,更易受毒物的危害。肾  相似文献   
77.
(三)毒物的转运和分布毒物进入血液后,可转运到全身。分布到每个器官的量取决于器官的血流量、毒物通过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能力以及器官中化学成分对毒物的亲和力。 1.毒物在血液中的转运毒物吸收到血液后,溶解在血液中。水溶性毒物溶解在血液中的水份中,脂溶性毒物溶解在血液中的乳糜滴或中性脂肪中。有机磷化合物可吸附在  相似文献   
78.
给小鼠注射萄葡秧注射液可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提高小鼠对电和热刺激的痛阈,均证明有镇痛作用。脑室注射微量萄葡秧注射液即可明显提高痛闽,提示本品作用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并初步证明其镇痛作用不通过吗啡受体而与脑内单胺类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79.
毒物的作用强度取决于作用部位的毒物浓度。作用部位的毒物浓度主要取决于毒物的吸收,但也受分布和排泄的影响。毒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合称为转运。毒物在转运过程中还要进行转化。毒物转运和转化合称为体内过程。毒物转运要通过很多细胞膜。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的病因分析和早期诊断的价值,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158例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4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检测血清P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新生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疾病中,由感染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8.2%患者血清PCT升高。新生儿重症感染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不特异等特点,且因新生儿个体差异大,如日龄,胎龄,免疫力及基础疾病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因而早期诊断较困难,特别是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血培养结果时间较长,且阳性率不高。降钙素原(PCT)是一种降钙素前肽,有报道显示,PCT的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PCT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和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