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失眠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冠心病介入术后睡眠情况调查表,对218例行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术后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9.9%(196/218)的患者术后第1-2天出现失眠。入睡困难、睡眠中断、醒后难眠、醒后不适是最常见的症状。失眠的原因依次为:肢体制动、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失眠有进一步了解,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共治疗3个月,用经胸彩色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后3个月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由治疗前2.02±0.42升至2.68±0.63(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改善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改善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临床教学方法的改变,临床带教效果的检测、护理实习生对临床带教质量的反馈及带教老师对护理实习生的评估等多方面进行观察研究,加强对护理实习生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培养强化,以利于护理临床教学与护理现状相适应,使护理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质量能够得到提升,毕业后进入护理工作岗位能尽快适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58例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X线、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SDHVD+CHD),选择同期冠心病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CHD)。并对两组的年龄、心功能、冠脉血管病变、脂代谢异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重度SDHVD检出率增加;年龄、TC、LDL-C、HDL-C、FIB、血脂异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在组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SDHVD随年龄增加而病情加重,TC、LDL-C、HDL-C、FIB明显增高,冠脉病变总支数、钙化或弥漫性病变明显增多,易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应重视SDHVD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 pulsation,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肌梗死伴有心源性休克21例,比较IABP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脏指数,分析IABP的疗效。结果应用IABP 30min后,舒张期反搏压达到60~130mmHg(1mmHg=0.133kPa),心脏指数从(1.61±0.23)L/(min·m^2)上升至(2.31±0.21)L/(min·m^2)(P〈0.001),平均动脉压从(48±16)mmHg升至(85±25)mmHg(P〈0.01),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死于心源性休克或多器官衰竭各2例。结论 IABP显著地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