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ZCLA长爪沙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ZCLA长爪沙鼠作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的可能性。方法:选取鉴定含有戊型肝炎病毒的患者粪便,PBS混匀制成10%的粪悬液后10-1原液浓度腹腔接种ZCLA长爪沙鼠100μl,分别收集实验第0,7,14,21,28,35,42,49天的粪便,荧光定量PCR测定接种粪悬液以及收集的粪便所含戊型肝炎病毒滴度。结果:ZCLA长爪沙鼠腹腔接种的粪悬液所含戊型肝炎病毒滴度为4.1×103 copies/g,实验第7天ZCLA长爪沙鼠出现粪便排毒现象并持续至第35天,第7天粪便中戊型肝炎病毒滴度最高,为1.9×103 copies/g,随着实验进程时间推移HEV滴度逐渐降低。呈现下降趋势,第42天和第49天粪便HEV检测均为阴性。对照组粪便HEV检测均为阴性。结论:ZCLA长爪沙鼠能够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可以考虑进一步应用于戊型肝炎病毒动物感染研究。  相似文献   
52.
疟疾传播的防控迫切需要研制有效的疟疾疫苗,而疟原虫各发育阶段的表膜蛋白是疟疾疫苗的良好候选分子,其中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蛋白因其特有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此文以恶性疟原虫为主,对疟原虫红内期GPI锚定蛋白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不同发育阶段家兔直肠内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P物质(substance P,SP)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生后5、15、25、35、60 d及90 d家兔各10只。取直肠组织入Bouin液固定,梯度酒精脱水,常规石蜡包埋,制成连续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图像分析法对IAPP、S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定位和表达进行观察。结果生后5 d家兔直肠内可见少量散在分布IAPP阳性细胞,多位于上皮;35 d IAPP阳性细胞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至60 d达到最多(P<0.05),90 d时减少(P<0.05),主要分布于固有层。图像分析测得IAPP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随家兔的生长发育逐渐降低,60 d达最低(P<0.05)。SP阳性细胞于生后15 d始出现,35 d后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60 d达最高(P<0.05)。其平均灰度值也于35 d开始下降(P<0.05),于60 d达最低水平(P<0.05)。结论 IAPP、SP在直肠的表达随家兔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变化,推测两者参与调节生后发育期间家兔直肠消化功能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54.
55.
56.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价廉的根治幽门螺杆菌(Hp)的治疗方案。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符合标准病例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5.2&#177;6.5)岁],对照组31例[男性2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1.3&#177;8.5)岁]。采用OFA/C方案:奥美拉唑(Omeprazole)、呋喃唑酮(Furazolidone)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Amoxicillin/ClavulanicAcid)三联治疗,与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及甲硝唑(Metron-idazole)方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达28/33(84.85%),有效达2/33(6.06%);对照组显效达19/31(61.29%),有效达6/31(19.35%),二者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lt;0.05)。人均医疗费用治疗组(180&#177;40)元;对照组(1494&#177;20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治疗组出现2/33(6%)例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5/31(16%)例轻度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用OFA/C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费...  相似文献   
57.
戊型肝炎病毒的肠道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型肝炎病毒(HEV)原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由水源污染引起传染性或散发性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散发性戊型肝炎确切的传播途径还不清楚,但一般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比较不同方案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方法 将ITP患者分为四组 :Ⅰ组 (丙球 )、Ⅱ组 (丙球 +地塞米松 )、Ⅲ组 (地塞米松 )、Ⅳ组 (强的松 )。结果 Ⅰ~Ⅱ组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时间较Ⅳ组明显缩短 (P <0 .0 1) ,Ⅰ、Ⅱ组血小板上升峰值、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Ⅳ组 (P <0 .0 1)。Ⅲ组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所需时间明显长于Ⅰ、Ⅱ组 ,其上升峰值亦显著低于Ⅰ、Ⅱ组 ,但其止血时间、有效率与Ⅰ、Ⅱ组无显著差异 ,且明显优于Ⅳ组。结论 对于小儿特发性ITP尤其是血小板过低 (<2 0× 10 9/L)易致危及生命的出血 ,首选静滴丙球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而对于血小板较低但全身症状不严重且经济困难的患者 ,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9.
孔吟皓  徐龙飞  王琪  韩晶  洪艳 《解剖学报》2021,52(3):398-404
目的 探讨神经元素3(Ngn3)的过表达能否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的诱导分化。 方法 分离培养HUC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分子表达,成脂细胞、成骨细胞诱导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分阶段诱导HUCMSCs分化为IPCs,该过程包括低糖诱导和高糖诱导两阶段共21 d;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进行分阶段诱导,实验组在分阶段诱导第6天感染载有目的基因Ngn3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感染完成后继续诱导;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结构变化;两组细胞诱导完成后收集mRNA和蛋白质,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比较诱导后两组细胞的胰岛素和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A(Mafa)表达情况;收集诱导中后期培养基上清液,ELISA测定C肽含量。 结果 成功分离HUCMSCs,细胞阳性表达CD105、CD90,阴性表达CD34、CD45,具有成脂、成骨分化能力;通过分阶段诱导将HUCMSCs向IPCs诱导,细胞阳性表达Mafa和胰岛素;实验组在诱导过程中成功过表达Ngn3;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实验组诱导细胞结构更为成熟;实验组IPCs胰岛素和Maf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诱导过程中实验组细胞分泌的C肽量高于对照组。 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Ngn3过表达提高了HUCMSCs向IPCs的诱导分化效率。  相似文献   
60.
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virus,HAV)是广泛传播的肝炎致病因子,儿童接种HAV疫苗,可以有效控制HAV感染和甲型肝炎流行。近年来对HAV受体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主要包括:HAV受体(HAVcr-1)的发现、HAVcr-1的结构特征、HAVcr-1与HAV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这对阐明HAV吸附和进入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最近有关HAVcr-1与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报道,更使人们对HAV的感染性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即针对以上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