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3篇
临床医学   60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评估2014年4月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以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4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有一定程度增加。3月,麻疹及手足口病疫情已显著升高,预计4月发病水平将继续上升;近期人感染H7N9禽流感报告病例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近期内疫情发生比较大规模的或者是较多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应该会有个别病例发现,但是近期不会出现多地大范围的、数量大的情况;4月食物中毒事件将出现上升,中毒原因将以微生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为主;西非埃博拉病毒病及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低,但仍需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及时开展风险评估。结论 2014年4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事件数将开始上升;需重点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及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评价中华医学会影响因子在0.5以上的核心期刊中慢性病观察性研究论文的统计学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近5年影响因子在0 5以上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杳表,对是否有研究设计类型、样本量估计、变量及赋值描述,以及统计描述、推断及解释等进行调查,分析慢性病观察性研究论文统计学应用情况.结果 共 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肿瘤杂志》6种期刊中的352篇慢性病观察性论著人选.明确说明研究目的、目标对象、抽样对象、对象入选标准和变量定义率的分别为99.43%、98.57%、95.43%、92.86%和96.87%;计量资料和分类变量描述正确率分别为90.94%、91.46%;计量资料、分类变量及模型推断正确表达率分别为100%、95.32%和87.19%;研究结论正确回应研究目的的占89.49%.没有明示研究设计类型的占69.60%,需要进一步说明人选对象排除标准而没有说明的占11.14%,仅有5.16%论著提及了样本量估计情况,变量赋值说明率为24.21%.介绍了数据库建立方法的为24.15%,18.75%论著统计推断方法介绍不全.进行率标准化的论著约有1/4使用不当,对统计检验前提条件进行验证和说明的仅占24.12%,有9.94%论著需要做推断分析而未做.结论 目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的慢性病观察性研究论文统计学应用总体良好,但设计类型表述、样本量估计、变量赋值说明不充分;统计方法介绍不够明确;应加强了解统计推断使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估2015年8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流行特点分析,预计8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仍处于低水平。鉴于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基本结束,MERS由韩国输入我国的风险极低,从中东地区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目前正值盛夏季节,且周边国家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因此我国部分省份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流行风险增加,同时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暴发疫情也会逐渐增多。此外,高温中暑和食物中毒事件也相对较多。 结论 预计2015年8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仍处于低水平;需重点关注登革热、伤寒副伤寒、MERS、高温中暑和食物中毒对我国公共卫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估2015年5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流行特点分析,预计5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4月将有所增加.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登革热、手足口病、布鲁氏菌病流行强度会逐渐增强,受优势病原的变化及异常气象条件影响,部分省份可能会出现病例异常增多或重症、死亡病例增多现象.近期我国内地仍将发生人感染H7N9散发病例,其他可感染人类的禽流感可能有散发病例报告.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均极低. 结论 预计2015年5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4月将有所增加;需重点关注登革热、手足口病、布鲁氏菌病、埃博拉出血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估2015年12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12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将有所上升,但不会超过往年同期水平。近期我国内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其他可感染人类的禽流感散发病例的可能性将增大。诺如病毒所致病毒性腹泻已进入高发季节。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埃博拉出血热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输入风险较前期继续下降。我国北方地区全面进入燃煤取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人数将明显上升。结论预计2015年12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11月将有所增加;需重点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诺如病毒腹泻、季节性流感、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病毒病等传染病以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分析2011-2012年全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全国2011-2012年手足口病实时统计个案信息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应用SAS 9.2软件,对两年间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计算罹患率、重症率、病死率、重症病死率及病原分型构成比等指标,趋势比较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不同病毒型别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探索影响疾病转归的因素。结果 2011-2012年的年均罹患率为138.60/10万,重症率10.50,病死率0.29,重症病死率27.23。5 7月的病例数、重症数和死亡数分别占全年的49.90%、57.19%和53.88%。全国各地域中华南地区罹患率最高(330.95/10万),重症率最高为华中地区(18.62)、病死率和重症病死率以西南地区最高(0.71,45.72)。病例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随年龄增加递减,年龄0~岁组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分别是10岁组的4.1倍(OR=4.10,95%CI:3.16~5.31)和12.93倍(OR=12.93,95%CI:1.81~92.36)。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者与感染其他肠道病毒者相比,发生重症的风险增加1.77倍(OR=2.77,95%CI:2.65~2.89),发生死亡的风险增加10.04倍(OR=11.04,95%CI:7.62~16.02)。结论 夏季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华中地区发生手足口病重症率最高,西南地区病死率和重症病死率最高,低龄幼儿和EV71感染者是手足口病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估2013年11月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11月仍将是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较高的月份之一,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可能较10月有所升高。进入秋冬季天气转冷后,禽间禽流感病毒活动有可能趋于增强,在我国禽类养殖、流通、交易方式和人-禽接触(暴露)方式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的前提下,未来数月我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风险将有所增加。世界卫生组织评估认为,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目前尚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11月仍有部分麦加朝觐人员归国,相关省份仍需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传入我国的风险。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燃煤取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有所增加。结论 2013年11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处于全年较高水平;需重点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性感冒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评估2013年12月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首次以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司局和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12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和病例数较前期将有所下降。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会继续呈上升趋势,随着入冬后气温继续降低,预计全国范围流感样病例就诊数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暴发数也将继续增多。由于我国禽类养殖、流通、交易方式和人-禽接触(暴露)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加上受气温影响禽间禽流感病毒活动有可能趋于增强,预计未来数月我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的风险将有所增加。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对中国人群健康仍然存在威胁,但其风险并未提高。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目前尚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我国因MERS输入病例导致国内暴发或流行的可能性依然较小。2013年1 11月流行性出血热疫情上升趋势明显,但11月疫情较2012年同期明显下降,预计12月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水平较往年会有所下降。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燃煤取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有所增加。结论 2013年12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疫情将有所下降;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性出血热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索建立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评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的特点,通过文献综述初步设计指标框架,采用Delphi法对效度与信度进行评价,进而遴选出指标体系.结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评价指标分为3级:一级指标4项(包括组织体系、网络平台、监测报告和分析利用),二级指标16项,三级指标70项.在一级指标中,组织体系14项,占20.00%;网络平台21项,占30.00%;监测报告24项,占34.29%;分析利用11项,占15.71%.各指标重要性平均得分为4.29(3.77~4.94)分,平均变异系数为0.14(0.12~0.16).各指标α信度系数均数为0.84(0.81~0.89).不同指标适用的评估对象不同.结论 本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符合监测系统的特征及目的;二级指标明确了管理控制的核心内容;三级指标可获得性、操作性强.本指标专家认同率高,效度与信度良好,对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评估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评估2017年8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高发,我国输入病例将持续增加,南方重点省份的本地传播风险将上升;而寨卡病毒病等其他蚊媒传染病也存在输入性病例和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食物中毒事件将会继续上升,农村聚餐、升学宴等食物污染或者食物变质导致中毒事件将增多,而7-8月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高发期。洪涝灾区灾后发生水源性、食源性、动物源性和接触性传染病风险将有所上升。8月为高温中暑高发月份,当有持续高温潮湿天气出现时,易出现中暑病例高峰。结论 预计2017年8月全国总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7月有所下降。需重点关注寨卡病毒病、登革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食物中毒,以及洪涝、台风和高温热浪等可能造成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