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4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337篇
预防医学   200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146篇
  5篇
中国医学   152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NO)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百分比(EOS)检测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北京核工业医院呼吸内科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患者88例(FeNO≥36 ppb或EOS≥3.7%),随机分为观察组1(27例)、观察组2(3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1根据FeNO值调整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剂量,观察组2根据EOS值调整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剂量,对照组则按照指南哮喘病情控制分级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三组均按需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每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时检测EOS、FeNO并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 AC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与对照组FeNO比较,除观察组1第四次复查结果外,其余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与对照组EOS比较,除观察组2第二次复查结果外,其余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36 ppb≤FeNO或3.7%≤EOS的哮喘患者长期管理中,可依据FeNO值、EOS值或ACT评分调整治疗方案;FeNO和EOS值均为客观监测指标,可避免ACT评分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检测操作简单、安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并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6例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对本组患者进行诊断,观察并比较2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在检出率方面,多层螺旋CT(84.38%)低于核磁共振成像的检出率(95.83%),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更加科学有效的诊断数据,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检出率,为治疗提供了更多科学的依据,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了解北京市区(县)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评价卫生资源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配置的均衡性。 方法 2011年8-9月调查全市所辖18个区(县)(包括原宣武区和崇文区)结防机构326名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等信息,同时收集当年人口数和地理面积,并利用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测算均衡性。 结果 实际在职326名,结防专业人员平均年龄(42.04±5.37)岁。结防专业人员以大专及以下学历为主,占74.85%(244/326);其次是本科学历,占21.78%(71/326);硕士学历3.07%(10/326),无博士学历。初级职称占52.15%(170/326);中级职称40.18%(131/326);高级职称4.60%(15/326)。人均服务人口5.38万人,人均服务半径为4.05 km。按照人口分布和陆地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9和0.62。 结论 北京市区(县)结防机构专业人员学历偏低,高级职称人员较少,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在服务地理分布和人口数方面配置均未达到较好均衡性,北京市区(县)人力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麻风畸残预防(Prevention of Disability,POD)干预措施对麻风畸残预防的远期效果,为制定麻风病畸残防治策略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贵州省兴义市参加过2000—2003年POD项目的242例麻风受累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通过比较患者确诊时、POD基线调查和2014年调查这3个时期的畸残情况来了解POD项目的远期效果。结果 242例患者在确诊时1级和2级畸残分别占76.86%(186/242)和12.81%(31/242);在POD项目基线调查时,1级和2级畸残患者占比变为25.62%(62/242)和63.63%(154/242),畸残不断恶化;但POD项目结束后的10年间,仅有7.02%(17/242)患者的畸残发生恶化,另有17.36%(42/242)例畸残状况好转,这与从患者确诊到POD项目开始病人畸残发生恶化相比,患者畸残情况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例需要自我护理的患者中,有173(77.23%)例患者坚持每周2次以上自我护理,坚持自我护理的患者与未坚持自我护理患者相比,畸残情况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52例患者实施的64项手术的满意率为48.4%,15.6%的不满意,不满意中占比最高的为复杂性足溃疡清创术手术。结论在患者治疗管理的2~3年期间帮助患者学会并养成自我护理和功能锻炼习惯,是预防患者在结束治疗管理后防止畸残恶化最有效、最简便、最经济的干预措施,防止畸残恶化的远期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氟砷联合染毒对大鼠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5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根据预实验及文献确定染毒剂量,用NaF和NaAsO_2分别对实验动物予以灌胃染毒,各染毒组毒物剂量及缩写分别为:对照组(F_0As_0)、低氟组(5 mg/kg,F_5)、高氟组(20 mg/kg,F_(20))、低砷组(2.5 mg/kg,As_(2.5))、高砷组(10 mg/kg,As_(10))、低氟低砷组(5 mg/kg+2.5 mg/kg,F_5As_(2.5))、低氟高砷组(5 mg/kg+10 mg/kg,F_5As_(10))、高氟低砷组(20 mg/kg+2.5 mg/kg,F_(20)As_(2.5))、高氟高砷组(20 mg/kg+10 mg/kg,F_(20)As_(10))。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含量及大鼠右侧股骨组织匀浆上清液中骨保护素(OPG)、前列腺素E2(PGE_2)、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_2D_3]含量。[结果]大鼠血清中ICTP、TRACP-5b蛋白表达水平在高氟组均较对照组升高(F_0As_0:1.352±0.025,2.942±0.078;F_(20):1.427±0.026,3.202±0.142;均P0.05),而单独染砷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s0.05)。对于氟砷联合染毒组,染氟剂量在20 mg/kg时,ICTP、TRACP-5b蛋白含量在高氟高砷组较高氟低砷组明显降低(F_(20)As_(2.5):1.442±0.034,3.280±0.095;F_(20)As_(10):1.345±0.042,3.053±0.084;均P0.05)。氟砷的偏相关分析及交互作用结果显示TRACP-5b、ICTP蛋白含量的改变与氟浓度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0.663,0.392;均P0.05),氟起到主效应作用(F=24.560,8.188;均P0.05)。大鼠骨组织OPG、PGE_2、1,25(OH)_2D_3表达水平在高氟组均较对照组升高(F_0As_0:12.278±0.220,1.352±0.025,9.582±0.363;F_(20):14.087±0.797,1.427±0.026,11.915±0.931;均P0.05)。对于氟砷联合染毒组,染氟剂量为2.5 mg/kg时,低氟高砷组的PGE_2较低氟低砷组低(F_5As_(2.5):1.442±0.034;F_5As_(10):1.345±0.080;P0.05);染氟剂量为20 mg/kg时,高氟高砷组1,25(OH)_2D_3较高氟低砷组低(F_(20)As_(2.5):12.082±0.860;F_(20)As_(10):10.567±0.695;均P0.05)。氟砷的偏相关分析及交互作用结果显示OPG、PGE_2、1,25(OH)_2D_3含量改变与氟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0.804,0.487,0.748;均P0.05),氟起到主效应作用(F=47.100,9.031,3.114;均P0.05);砷对OPG、PGE_2、1,25(OH)_2D_3的直接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砷能抑制氟暴露对大鼠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促进作用,氟砷之间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PGE_2、1,25(OH)_2D_3可能是氟砷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进行调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6.
江楠  张洪峰  王乐  陈晨 《药品评价》2014,(18):45-46
1例70岁女性患者,因急性胰腺炎给予泮托拉唑注射剂(泮托拉唑4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在滴入液体约50mL,10min时出现过敏性休克。本文对泮托拉唑致过敏性休克的机制和处理措施进行了讨论并对此药的临床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7.
岳洪峰 《中国药房》2014,(19):1785-1786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冠心病UA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酮酯滴丸,每次8丸,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T-AOC、SOD水平高于对照组,8-OHdG、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对冠心病UA有较好疗效,能削弱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贵州省2017-2019年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等位基因型别特征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为贵州省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贵州省毕节市、安顺市、仁怀市和威宁县4个国家级结核病耐药监测点2017-2019年分离的52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基于7个管家基因位点(recX、rpsl、rmlC、rpmG1、mprA、gcvH、ideR)的MLSA技术进行ST分型。选用异烟肼(INH)、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FP)、卡那霉素(KAM)和氧氟沙星(OFX)6种抗结核药物对52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菌株耐药与ST型别的相关性。结果52株结核分枝杆菌经MLSA分为11个ST型,其中优势ST型为ST11型(占32.7%)、ST1(占23.1%)和ST5型(占15.4%)。药敏试验显示,52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42.3%(22/52),其中单耐药率为15.4%(8/52),耐多药率为19.2%(10/52),多耐药率为3.8%(2/52)。基于7个管家基因位点的聚类分析和最小间距图分析结果显示,ST2、ST4和ST6型菌株全部为敏感菌株,ST7和ST8型菌株均为多耐药菌株,ST9型菌株均为耐多药菌株,其余ST型由耐药和敏感菌株构成。结论贵州省2017-2019年结核分枝杆菌以ST11、ST1和ST5型为主,ST型呈现多样性。菌株以单耐药和耐多药为主,ST型与耐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介绍了Giotto数字乳腺机准直器自检系统不通过,以及电源供给故障的现象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为18例胆囊结石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胆囊颈部结石嵌顿采取切开胆囊颈部取石。结果:16例(88.9%)保胆取石成功,2例(11.1%)未能成功保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囊颈部切开取出的嵌顿结石为质硬、黄色或一面为黄色另一面为黄黑色的圆形结石,直径0.3~0.5 cm,平均(0.39±0.06)cm。手术时间120~185 min,平均(136.5±16.0)min;术中出血量30~60 ml,平均(40.0±8.4)ml。术后无出血、明显胆漏、急性胆管炎、胆总管继发结石、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住院4~8 d,平均(5.0±1.2)d。16例保胆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4年,胆囊无残石,无结石复发,胆囊壁厚度正常,无明显消化道症状。结论: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中切开胆囊颈部取嵌顿结石安全、可行,效果良好,是处理胆囊颈部嵌顿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