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应用肿瘤病人外周血克隆化LAK细胞对裸鼠的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高转移株(PLA801-D)模型进行实验治疗。结果表明,LAK细胞治疗组裸鼠14只平均活存天数118.3天,对照组12只平均活存88.8天,治疗组长于对照组,P<0.05。经LAK细胞治疗组有两例荷瘤裸鼠肿瘤消退。组织病理学观察,肿瘤细胞通过血行和淋巴转移于肺部和淋巴结,11例治疗组裸鼠中仅1例转移,而对照组裸鼠共观察8例中有4例发生转移,且1例除肺和淋巴结有转移外在心肌纤维间有广泛的肿瘤细胞转移。电镜观察,肿瘤细胞有超微结构的特点,部分细胞呈现凋亡的改变。本文对LAK细胞治疗的可能有效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16层Aquilion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2例肺动静脉瘘进行容积增强扫描,并行肺部血管重建(MPR,MIP,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结果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示肺内病灶强化程度与肺动脉分支类同,连续的MPR重建图像可显示病灶与肺血管相延续,肺部血管MIP及VR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动静脉瘘的影像特征--供血动脉、动脉囊瘤及引流静脉,多角度和多方向的旋转观察能显示三者关系的细节.结论多层螺旋CT肺部血管成像是诊断肺静动脉瘘的首选的非侵袭性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扫描对单侧上尿路多发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单侧上尿路多发癌患者的16层螺旋CT影像表现.结果 单侧肾盂、输尿管多发癌同时累及膀胱6例,肾盂及输尿管同时受累3例,输尿管中下段癌累及膀胱1例.CT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肾盂及输尿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和(或)腔内软组织肿块,管腔变窄,累及膀胱者表现为膀胱壁不规则增厚或软组织肿块,大范围的曲面重建可全程清晰显示上尿路病变累及范围,直观显示上尿路腔内外改变.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2例经病理证实为转移癌,影像所见与手术、病理完全符合.结论 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能清楚显示单侧上尿路多发癌发生的部位、累及范围.  相似文献   
75.
16层螺旋CT脑静脉成像对颅内正常静脉窦及大静脉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脑静脉成像(CTV)对颅内正常静脉窦及大静脉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 利用16层螺旋CT对因各种原因行全脑血管成像的病例中选取脑静脉正常者100例进行分析,得到颅内各主要静脉及静脉窦的显示率并分析成像结果.结果 上矢状窦、横窦、直窦、乙状窦、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2分以上显示率为100%;下矢状窦2分以上显示率为82%;丘纹静脉2分以上显示率为97%;透明隔静脉2分以上显示率为81%;脉络膜上静脉2分以上显示率为8l%;基底静脉2分以上显示率为94%;大脑中深静脉2分以上显示率为77%.结论 16层螺旋CTV可以清晰显示颅内各主要静脉系统,能为大脑深静脉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6.
应用MS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三维重建能获得多角度以及动态的图像,图像质量成为影响诊断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应用东芝 Aquilion M16层CT扫描机,开展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技术的质量控制研究,现就相关成像扫描技术质量研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7.
视神经管骨折CT分型诊断(附19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视神经管骨折CT分型。材料与方法 对 19例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进行CT分型。结果 将视神经管骨折分为 3型 :( 1)管内型 ( 10例 ) ;( 2 )管外型 ( 7例 ) ,又分为颅口型和眶口型 2个亚型 ;( 3)混合型 ( 2例 )。结论 视神经管骨折CT分型诊断有助于临床确定手术适应证和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为控制由医用超声探头表面污染引起的交叉感染,探索一种医用超声探头表面的快速消毒方法。 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对不同级别医院使用的腹部超声探头采用现场消毒试验,分析比较清洁处理方法、消毒湿巾消毒方法和B超探头消毒器3种不同方法处理超声探头表面前后的消毒效果。 结果 医院超声探头表面微生物污染严重,处理前细菌检出率为100%,细菌总数最高达6.01×108 CFU/cm2;纸巾擦拭方法细菌杀灭率为(89.16±18.59)%,消毒湿巾擦拭法细菌杀灭率为(96.76±14.95)%,以B超探头消毒器的消毒效果最好,杀灭率均为100%;用B超探头消毒器对不同级别的医院使用的腹部超声探头表面进行消毒,其消毒效果无差异,杀灭率均为100%。 结论 B超探头消毒器具有作用快,消毒效果好,是预防控制腹部超声探头表面污染引起交叉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9.
320排CT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320排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接受颅脑CTA检查并经病理和(或)DSA证实的脑AVM破裂出血患者45例,均接受增强动态容积多期CT扫描;利用sub/add软件得到动脉期和静脉期减影数据,对其进行VR、MIP,获得仿真脑动脉、静脉减影图像;回顾性分析原始及重建图像。21例同时接受CTA与DSA检查,对CTA与DSA显示的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TA 检出44例脑AVM,其中幕上39例(颞叶最多,8例,顶叶次之,7例),幕下5例,均位于小脑;漏诊1例。AVM破裂出血表现为脑实质血肿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单条动脉供血37例,2条动脉供血7例;引流至浅表静脉窦29例,引流至深静脉15例。CTA与DSA对AVM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20排CTA可作为诊断脑AVM破裂出血安全、准确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在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经红外线乳腺透照检查、B超、X线钼钯等相关检查后均诊断为乳腺增生病.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68例患者采用口服平消胶囊治疗.对照组(B组)68例患者采用传统的乳康片治疗.治疗后通过临床检查、红外线乳腺透照、B超、X线钼钯等相关检查观察疗效.结果:A组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总有效率94.1%,B组51.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好,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