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发精神障碍抗精神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T2DM伴发精神障碍患者94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及治疗组(47例),对照组仅给予T2DM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施加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FBG、2hPG、HbAlc、IL-6、TNF-α、BDNF水平及BPRS、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FBG、2hPG、HbAlc、IL-6、TNF-α、水平及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BDNF水平、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精神病治疗能有效提高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减轻其炎症反应与精神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2.
国内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迫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国内调查其患病率为0.3% ,约占神经症门诊的2% ,强迫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下面介绍国内常用的几种强迫症的心理疗法。1森田疗法森田疗法是由日本森田正马博士于上世纪20年代创立,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有神经质特点的精神障碍。森田将具有疑病、易焦虑、完美理想主义特征的人格特质称作神经质,提出了“疾病=神经质×偶发事件×机会”的学说,森田认为神经质的治疗要点是陶冶神经质素质和破坏精神交互作用。要达到此目的就要对症状“接纳客观,为所当为”。森田疗法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被介绍到中国,…  相似文献   
83.
医护人员慢性疲劳综合征心理社会危险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调查医护人员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情况,分析其与生活事件、个性和应付方式等心理社会因素关系。方法 对615名医护人员进行CFS和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7人作为病例组,其他498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病例对照研究。对39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对有显著性关联的14个因素进行变量调整,将有显著意义的10个变量拟合主效应模型。结果 经常感到疲劳的医护人员232人,伴头痛219人、肌肉酸痛207人和睡眠障碍180人。危险因素包括急诊重症科(or=4.50)、内科(or=2.44)、护士=(or=1.86)和年龄(or=1.40);聪慧(or=4.61)、怀疑(or=3.44)和有恒(or=1.75);正性社交其他类生活事件(or=1.58)和正性工作类学习生活事件(or=1.30);退避(or=1.52)和自责(or=1.43)。结论 医护人员是CFS的高危人群;心理社会因素是CF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4.
女性抑郁症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女性抑郁症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孕酮、睾酮、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女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雌二醇、游离T4、睾酮和孕酮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促甲状腺激素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盐酸氟西汀治疗后,雌二醇、游离T4、睾酮和孕酮含量显著升高;促甲状腺激素显著降低。结论:女性抑郁症患者存在性激素水平显著改变,尤其雌二醇极显著偏低,与抑郁症发生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85.
在所有的与失眠相关的精神障碍中,抑郁症是最常见.有研究表明约90%的抑郁症患者会抱怨睡眠质量问题[1].自从20世纪70年代首次报告了抑郁症快速眼动睡眠(REM)潜伏期缩短,睡眠剥夺可减轻抑郁症状后,一些睡眠研究涉及到有关抑郁症病因学假设,但是机制并不清楚[2].尽管近几年来国内外已有关于"主观"睡眠(睡眠量表评估结果)和"客观"睡眠(多导脑电图检测结果)在抑郁发作期的同步研究,但结果不一,他们的研究对象包括轻中度、重性抑郁症以及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者,这可能混淆了研究结果.国内同时用匹茨堡睡眠量表评估和多导睡眠脑电图对重性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的报告较少.为此,笔者对重性抑郁症患者进行匹茨堡睡眠质量评估和多导睡眠脑电图的研究,探讨重性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特征以及重性抑郁症患者心理因素对睡眠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对强制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和抑郁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心理弹性量表(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强制戒毒者复吸倾向性心理调查表对261名戒毒人员实行问卷调查。所有数据处理和分析均采用SPSS 25.0,采用相关分析、Bootstrap分析法等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儿童期虐待得分为(44.690±18.550)分,心理弹性得分为(60.210±22.788)分,抑郁得分为(48.370±12.450)分,复吸倾向得分为(15.300±9.833)分。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r=-0.396,P<0.01),与抑郁、复吸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584、0.298,P<0.01);心理弹性与抑郁、复吸倾向呈显著负相关(r=-0.558、-0.147,P<0.05);抑郁与复吸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286,P<0.01)。儿童期虐待可以直接预测复吸倾向(β=0.202,P<0.01),也可以通过抑郁的中介作用(β=0.082,95%CI=0.007~0.165),以及心理弹性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β=0.029,95%CI=0.002~0.064)间接影响复吸倾向。结论具有儿童期受虐待经历的强制戒毒人员心理弹性较低,易导致较高水平的抑郁,进而引发较高程度的复吸倾向。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调查社区居民主观健康及客观健康的现状,分析影响居民主观健康认知的客观因素,进而探讨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健康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居民,使用<社区居民卫生调查表>调查居民的客观健康状况,同时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调查居民的主观健康状况,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基本健康知识水平及患病情况与自测健康水平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200、r = 0.182、r = 0.159;合理饮食和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测健康水平呈负相关,r = -0.011、r = -0.016,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生活行为方式、基本健康知识水平及患病情况3个因素均进入自测健康的回归方程.结论:居民普遍认为拥有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掌握了一定的健康知识,并对自身已患疾病的了解有肋于保持一定的健康水平.但是居民认为饮食是否合理、是否有自我保健意识与自身健康无关,因此需要社区卫生工作者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普及定期的体检和重点慢性病的筛查工作,增加居民对自身的身高、体重、血压等基本健康状况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