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与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s)肝转移肿瘤负荷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4例无功能性pNETs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39例患者具有临床和随访资料,25例患者仅有临床资料.64例患者中,58例具有尚未发生肝转移时的血清CgA水平资料,51例具有已发生肝转移时的血清CgA水平资料.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患者出院后每3~6个月定期复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患者血清CgA水平升高或降低程度≥50%治疗肝转移瘤前的血清CgA水平,定义为血清CgA水平升高或降低,其余定义为血清CgA水平稳定.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gA.CT检查三维重建测定肝转移肿瘤负荷.采用国际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无功能性pNETs肝转移患者疗效.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归为治疗缓解,疾病稳定归为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和肿瘤复发归为疾病进展.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检验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无功能性pNETs肝转移患者血清CgA水平为94.8 μg/L(67.4 μg/L,181.4 μg/L),显著高于尚未发生肝转移时的血清CgA水平59.9 μg/L(39.1μg/L,88.5 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6,P<0.05).无功能性pNETs肝转移患者血清CgA水平与无功能性pNETs肝转移肿瘤负荷呈正相关(r=0.486,P<0.05).39例具有临床和随访资料的患者中35例获得完整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14例治疗缓解的患者中,血清CgA水平降低和稳定患者比例分别为11/14和3/14;12例疾病稳定的患者中,血清CgA水平降低、稳定和升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12、7/12和1/12;9例疾病进展的患者中,血清CgA水平稳定和升高患者比例分别为2/9和7/9.3种不同疗效的患者血清CgA水平降低和升高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1.02,18.82,P<0.05);血清CgA水平稳定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68,P>0.05).治疗缓解的患者血清CgA水平降低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其余两种疗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进展的患者血清CgA水平升高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其余两种疗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清CgA水平可能提示无功能性pNETs患者发生肝转移,疗效不佳.血清CgA水平越高,可能提示肝转移肿瘤负荷越大.  相似文献   
12.
疝外科的历史很长,近年来现代疝外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从无张力疝修补术开始,新的疝修补技术不断涌现.在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的推动下,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经历10余年的快速发展后,也暴露出一些突出的、普遍性的问题.本期唐健雄教授撰写的述评就我国疝外科存在的问题作了全面的总结和剖析,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post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hemorrhage, PPH)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较高, 发生时间不定, 处理十分棘手, 病死率较高, 是胰腺外科医师的噩梦。PPH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生存, 对其正确的认知和处理尤为重要, 应秉承"预防为主、源头控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原则。本文通过梳理PPH相关的循证医学依据, 分析各类初始治疗方案的优劣性。对于早期PPH, 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迟发性PPH, 应以介入治疗为主, 手术的作用仍不能替代。对于前哨出血, 应立刻采取干预措施。发生PPH行再手术止血时, 手术方式应本着"胆胰分流"的目的和"损伤控制"的原则酌情处理。认识及制定正确的治疗决策能够显著提高干预PPH的成功率;同时, 优化PPH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PPH的发生率, 这些对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十多年前,主流观点认为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不能改善病人的生存期。第一个术后辅助治疗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是1985年的GITSG研究,此后欧洲和美国先后组织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包括EORTC、ESPAC-1、RTOG-9704、CONCO-001等.今年的ASCO年会上发布了最新的ESPAC-3研究结果。上述研究均证实.胰腺癌切除术后辅助治疗可改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但对于胰腺癌术后最佳的辅助治疗方案.跨大西洋两岸的观点始终不一致,美国倾向于先予联合放化疗,随后化疗;欧洲则以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construct new MUC1-VNTR-C144 DNA vaccine for pancreatic cancer and study both CTL responses and antibody responses specific to VNTR enhanced by the C144 gene. Methods DNA encoding the 144 amino acids of the N-terminus of HBV core gene was cloned and then inserted into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cDNA3.1-VNTR/Myc-his( + ) A. C57BL/6 mice were randomly immunized intramusscularly into anterior tibialis muscle with 100 μg plasmid DNA encoding VNTR ( V group,n = 15) or VNTR/CI44 (VC group,n = 15). Mice injected with the plasmid pcDNA3.1-C144/ Myc-his( + ) A vector (C group, n = 15 ) were used as controls. Four weeks later, all mice were injected a-gain with the same solution as before. Two weeks after the last immunization, spleen cells we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for cytotoxic activity 6 days after in vitro stimulation by the synthesized VNTR polypeptide (Calcein AM assay). Blood was collected for the ELISA assay of anti-VNTR antibodies. Results The specific CTL killing rate against VNTR polypeptide induced in the VC group (46.7±8.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V group (34.8±3.1 ) % and the C group ( 12.9±1.2) % ( P < 0.01 ) ,indicating the C144 gene enhances the CTL response induced by the vaccine. However,CTL lysed much more VNTR positive EIA than VNTR negative EIA ( P < 0.01 ), while the anti-VNTR antibody VU 3C6 significantly restrained such activity ( P <0.01 ) ,which indicated the CTL response was specific to VNTR. The equiva-lent 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antibody against VNTR in the VC group (2810.2±308.3 ) mg/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V group (2323.5±238.3) mg/L and the C group (2130.9±138.5) mg/L (P < 0.01 ),which implied that the C144 gene could enhance the antibody response induced by the vaccine. Conclusion The VNTR specific CTL response and antibody response induced in mice immunized with new MUCl-VNTR-C144 DNA vaccine for pancreatic cancer can be enhanced significantly by the C144 gene.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胰腺细胞凋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理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68只SD大鼠随机分成SAP组和对照组,SAP组大鼠采用胰腺包膜下广泛多点均匀注射4%牛磺胆酸,并行空肠造口。对照组大鼠仅行开腹手术。分别于术后12h、24h.36h处死大鼠,用Sehmidt方法进行胰腺病损严重度评分,观察胰腺病理损害,检测各时点胰腺细胞凋亡指数。观察1周死亡率。结果:SAP组大鼠胰腺发生明显病理损害,SAP时各时点胰腺细胞存在胰腺细胞凋亡,SAP大鼠1周死亡率为90%。结论:胰腺细胞凋亡参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理反应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诊断局部进展期胰头癌侵犯胰周大血管及术前预测胰头癌普遍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92例疑有局部浸润的胰头癌患者术前行横断面CT及SCTA检查。比较单纯横断面CT和SCTA检查在诊断肿瘤侵犯胰周大血管以及术前预测胰头癌普遍可切除性的区别。结果:SCTA诊断胰头癌侵犯胰周大血管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98.6%、99.1%)高于单纯横断面CT(82.1%、89.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SCTA术前预测胰头癌普遍可切除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而横断面CT分别为100%、78.7%、81.8%、100%。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SCTA可精确诊断胰头癌侵犯胰周大血管情况,术前可准确预测胰头癌普遍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8.
术前精确判定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的良、恶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极其重要.本研究分析比较良、恶性IPMN间的差异,寻找术前判断IPMN良、恶性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种肿瘤成分并存的胰腺及壶腹部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及临床治疗方 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8例多种肿瘤成分并存的胰腺及壶腹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病理特征、治疗过程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该组18例病人,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62.4±11.7(36~80)岁.其中碰撞癌11例,即肿瘤成分间无混合及移行状态;其余7例为混合癌,即肿瘤成分相互掺杂.肿瘤分别位于胰腺、胆总管下端及十二指肠壶腹部14例,其余4例则分别位于胰头+胆囊(双碰撞癌)、胰头+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壶腹部+胆总管下端以及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近幽门部.组织学类型以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癌(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IPMC)合并导管腺癌/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导管腺癌合并其它壶腹部少见类型恶性肿瘤为主.pT分期以2、3期多见,而病理分期则以早、中期为主.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胰体尾+脾切除术2例,全胰切除术1例.所有病人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18例,术后均辅以化疗或加中医治疗,其中10例死亡,多死于肿瘤复发或肝脏转移.全部病人中位生存期仅13.2个月,较同期实施的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性切除者(中位生存期27个月)、胰腺及壶腹部恶性肿瘤姑息性手术者(中位生存期20.9个月)更差.结论 多种成分并存的胰腺及壶腹部恶性肿瘤多发生在胰头及胆总管下端,以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癌或导管腺癌合并其它少见类型恶性肿瘤为主,pT分期以2、3期多见,而病理分期则以早、中期为主,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20.
节段性胰腺切除治疗胰颈体良性肿瘤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了了胰腺节段切除并胰肠双吻合法治疗胰腺颈部良性肿瘤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