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与远侧指间关节增生变形的关系 , 为临床治疗老年人常见的变性性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 1995/1997门诊就诊的 50岁以上的女患者 205例,不包括手指有创伤史及类风湿病的病例.根据手指远侧指间关节( DIP关节)的变形程度,参考 Swanson分类方法,将 DIP关节分为 6级.选腰椎、髋关节及手指骨为测定部位进行骨密度评价.腰椎与髋关节用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法,手指骨用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DIP)法测定.以 Spearmem顺位相关系数计算, P< 0.05时判定有意义.结果 ( 1) DIP关节的级别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r=0.381, P< 0.001).( 2)腰椎、髋关节及手指骨的钙盐含量与年龄存在有意义的负相关(相关系数 r=0.371, P< 0.001).( 3) DIP关节的级别与手指骨钙盐含量之间不存在有意义的相关性( r= - 0.612, P >0.05).( 4) DIP关节的级别与腰椎、髋关节的钙盐含量不存在有意义的相关性(与腰椎 r=- 0.071, P >0.05,与髋关节 r=- 0.180, P >0.05).结论 DIP关节的变形程度与骨质疏松不存在有意义的相关性,但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材料改进及固定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人工髋关节从设计应用、改进历史,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从材料学及临床应用方面阐述提高人工髋关节性能的重要性,为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4-01/2006-12关于人工髋关节的文章。检索词“Artificial HipJoint”并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人工髋关节”。结果:人工髋关节从设计应用、改进、再应用已经经历了100余年历史,目前已成为一种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手段。虽然假体材料及临床技术渐趋成熟,但对材料改进及技术探索从未停止,近年,国外生物陶瓷材料被广泛研制、已应用于临床,硬质耐磨的钴铬钼合金关节假体在临床试用。人们仍在寻找更加理想的人工关节材料。结论:低磨损型人工髋关节是提高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临床技术的改进依赖于材料改进,需要多方向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X线照相观测12周和24周胎儿的脊柱发育宽度,积累国人胎儿脊柱发育宽度的参考数据。方法采用X线摄片的方法,在正位片上,选择存在于整个胎生期内椎弓两个骨化中心间的距离为标志,对120例正常胎儿(胎龄12周60例,24周60例)脊柱宽度的发育进行观测,分别报告两组所得结果,并加以分析。结果在12周内颈椎和腰椎的增大不明显,至24周胎儿颈椎和腰椎发生了明显的增大。两组C1椎弓两个骨化中心间的距离,总是比其他椎骨大。在第12周,脊柱的宽度自C2~T7逐减,而T8~L1宽度逐增,直至L1宽度约达到与T2等值的水平,从L1~S1宽度大致保持不变。在第24周,脊柱的宽度有一完全不同的形态,C2比C1的宽度大为减小,C3~6迅速增宽,T1较C7有一大的减小,T2~7逐减,T8~S1逐增,宽度几乎恢复到T1水平,自S2开始,宽度又迅速降低,至S5成为最窄部分。根据椎骨发育的生长类型,将椎骨分成5个椎骨群,C1~5,C6~7,T1~12,L1~S1,S2~5。结论填补了国人胎儿脊柱发育宽度的参考数据,为临床诊治先天性脊柱疾病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预后糖尿病坏疽患者的心理障碍,寻求有效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治疗及其评估模式。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糖尿病足坏疽患者86例(愈合组32例、未愈组22例、截肢组32例)进行一般统计学资料、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医学应对问卷(MCM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查,进行单因素方差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愈合组BDI评分(19.10±7.13)最低,与截肢组(24.00±4.8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46,P=0.003);各组PSSS和EPQ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BDI总分与PSSS内支持间呈显著负相关(β=-0.273,P=0.02),BDI总分与屈服呈显著正相关(β=0.373,P=0.000)。结论: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在抑郁、焦虑、医学应对方式方面与不同预后密切相关;糖尿病足坏疽患者不同预后与年龄、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多项自然状况及疾病特征因素有显著的相关性;期望心理干预支持,能改善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抑郁障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的社会心理及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综述社会支持对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价值,以及国内外糖尿病坏疽患者心理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焦虑、抑郁和人格障碍对医疗过程的影响。②影响截肢术后生活质量因素的相关分析(如家庭状况、生活环境、婚姻状况、年龄等)。③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心理护理。仍缺乏对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案的严格科研设计系统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6.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足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介入或手术治疗.严重的往往需要截肢治疗,显著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性血管生成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的一项新技术.目的:评估糖尿病足忠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方法:选择大连医科人学附属第二医院北院综合治疗科收治的接受降糖药物和改善微循环扩血管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糖尿病足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6~72岁;其中双下肢病变14例,单肢病变16例,患足共计44例.糖尿病病程3~7年不等:其中有5例在外院建议截肢.全部患者均通过自体外周细胞动员,达到标准后,采集自干细胞悬液,在患足同侧小腿肌肉局部注射.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同时给予 E1.丁格地尔和刺五加等药物治疗,足部溃疡定期换约及清创治疗.移植成功后.观察经皮氧分压和皮温足部感觉,溃疡及坏疽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与结论:纳入糖尿病足患者30例,其中 1例同并心脑血管疾病在随访期病故,其余29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对所有病例行6个月定期观察和随访,发现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7~14d,30例患者(44足)疼痛明显缓解,患足皮氧分压和皮温显著上升,足部感觉明显增强.1~6周后,感染得到控制,12~16周,29例患者溃疡处坏疽明显好转,出现新生肉芽组织.6个月后4例完全愈合.15例患者在血细胞动员时感骨骼和肌肉酸痛,移植后5 d患者均感觉足部及小腿肌肉轻度胀痛.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有效增加患者下肢血流.促进溃疡愈合,可使一部分患者有免除截肢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力髋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4-01/2002-12采用动力髋技术治疗的124例患者中4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果:46例并发症包括下肢旋转畸形10例,成角畸形1例,髋内、外翻10例,头至转子间距短缩及退钉2例,小转子未复位3例,内固定失败4例,晚期髋内翻3例,髋关节痛3例,膝关节僵硬3例,膝关节疼痛3例,骨折延迟愈合4例。结论:造成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手术时机延误导致手术难度的增加,对骨折类型了解分析不充分;手术操作不规范,对所使用器材的设计特点、使用要领不熟悉;术后忽视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不当以及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与远侧指间关节变性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澎  楚同彬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054-2055
目的 了解骨质疏松与远侧指间关节增生变形的关系,为临床治疗老年人常见的变性性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 1995/1997门诊就诊的50岁以上的女患者205例,不包括手指有创伤史及类风湿病的病例。根据手指远侧指间关节(DIP关节)的变形程度,参考Swanson分类方法,将DIP关节分为6级。选腰椎、髓关节及手指骨为测定部位进行骨密度评价。腰椎与髋关节用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法,手指骨用digital image processing(DIP)法测定。以Spearmem顺位相相关系数计算,P&;lt;0.05时判定有意义。结果 (1)DIP关节的级别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r=0.381,P&;lt;0.001)。(2)腰椎、髋关节及手指骨的钙盐含量与年龄存在有意义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0.071,P&;gt;0.05,与髋关节r=-0.612,P&;gt;0.05)。(4)DIP关节的级别与腰椎、髋关节的钙盐含量不存在有意义的相关性(与腰椎r=-0.071,P&;gt;0.05,与髋关节r=-0.180,P&;gt;0.05)。结论 DIP关节的变形程度与骨质疏松不存在有意义的相关性,但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19.
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再手术方法。方法 1999年2月-2007年1月,收治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27~61岁,平均42岁。车祸伤14例,坠落伤6例,跌摔伤5例。股骨干骨折部位:上段4例,中段18例,下段3例。原固定方法:国产加压钢板内固定12例,进口AO加压钢板内固定4例,髓内钉固定7例,外固定架固定2例。入院X线片检查无连续骨痂,骨折线明显。骨折至本次手术时间8~16个月。术中采用AO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16例,AO加压钢板内固定7例,AO单管单臂架外固定2例。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5例均获随访6~14个月,平均9.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7.2个月。根据Tohner-Winch标准证定临床疗效;优14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2%。结论 采用恰当内固定方式、术中操作仔细、术后进行正确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