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比较经左肠入路(Sweet)、经右肠和上腹正中切口术(Ivor - Lewis)和经右肠-腹正中-颈部三切口(McKeown)3种开胸食管肿瘤切除术式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估各个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72例食管癌切除手术患者,Sweet 327例,Ivor - Lewis 119例,Mc - Keown 2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转移数量等的差异。结果3组手术方式中 Sweet 组手术时间最短,Ivor - Lewis 组最长(P ﹤0.01或0.05);Ivor - Lewis 组术中出血量最少,McKeown 组出血量最多( P ﹤0.05);McKeown 组住院时间长于其他2组( P ﹤0.05);总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淋巴结清扫数 Sweet 组最少( P ﹤0.01), McKeown 组最多(P ﹤0.05);腹腔淋巴结清扫数 Sweet 组最少(P ﹤0.01),Ivor - Lewis 组最多((P ﹤0.05);淋巴转移情况,3组中胸腔淋巴结 Ivor - Lewis 组转移最多,腹腔淋巴结转移最少( P ﹤0.01);Sweet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13%, Ivor - Lewis 组发症发生率为25.21%,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McKeown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31%,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P ﹤0.05)。结论3种术式食管癌根治术各具特点,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术式选择原则、患者及医院实际情况选择术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2.
23.
对于间歇性跛行、神经根性疼痛症状明显以及影像学诊断明确的腰椎管狭窄患者,手术减压是有效且可以使患者长期受益的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也在进步。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减压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也存在其局限性。本文总结了微创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24.
梁海峰  杨明  韩凌  高亢  陈萍  李晓红  马铮 《河北医药》2013,(13):1941-1944
目的对比替罗非班对不同炎性反应水平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手术期血小板活性、炎性因子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348例ACS患者分为A1:SIRS替罗非班组(n=64),A2:SIRS非替罗非班组(n=64),B1:对照替罗非班组(n=110),B2:对照非替罗非班组(n=110)。所有患者给予标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及PCI治疗。A1、B1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A2、B2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测定4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2d(24~48h),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可溶性CD40L、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观察4组患者术后30d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前,A1、A2组4项指标水平均高于B1、B2组(P<0.01)。A1、A2组之间及B1、B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A1、B1、B2组mPAR较术前降低(P<0.01);4组患者hs-CRP均低于术前(P<0.01);A1、B1组sCD40L低于术前(P<0.05);A1组MMPs-9较术前降低(P<0.01),B2组术后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2d,A1组mPAR、hs-CRP、sCD40L、MMPs-9均低于A2组(P<0.05),B1组mPAR、sCD40L均低于B2组(P<0.05)。术后30d,A2组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A1、B1、B2组(P<0.05)。A1、A2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B1、B2组(P<0.05)。结论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血小板功能活化的一个因素,对于高度炎性反应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5.
梁海峰  侯亚利  刘新华 《河北医药》2008,30(10):1473-1475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CS)对冠心痛(CHD)合并2型糖尿病(2DM)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80例CHD合并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普伐他汀20 mg每晚1次.B组:普伐他汀20mg每晚1次 西洛他唑50 mg,每日2次;另设健康对照组38例,治疗并随访6个月.于入院第2天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3个月后A、B 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降低(P<0.05);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TC、LDL-C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显著低于A组,HDL-C显著升高(P<0.01).B组冠心病加重百分率较A组降低(P<0.05).结论 西洛他唑可降低CHD合并2DM患者的TG水平,并提升HDL-C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6.
目的检测肺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为肺腺癌病情判定及预后估计提供辅助手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nzyme-linkedimmunosor-bantassay,ELLSA)法检测60例肺腺癌患者,20例健康人和20例肺良性病变血清中VEGF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正常健康人与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肺腺癌的分期、分级和淋巴结转移而显著增高(P〈0.01),且与血清VEGF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肺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表达的增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行为有关,可作为临床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低肺功能肺结核外科治疗手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08年10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47例低肺功能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分析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总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治愈例数为46例,治愈率为97.8%,其中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5%,术后有33例患者痰菌阴性,阴转率为86.8%,随访期间1例患者持续微量排菌。结论:经研究结果显示,对低肺功能肺结核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分析比较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LaTME)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选择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4例择期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TaTME组与LaTME组,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标本完整率、环周切缘(CRM)阳性率、远端切缘(DRM)阴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保肛率、中转开放手术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2年总体生存率(OS)各指标间的差异。 结果TaTME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放手术率、手术时间、标本完整率、CRM阳性率、保肛率、术后住院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优于LaTME组(均P<0.05)。患者均获随访2~24个月,TaTME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3.9个月,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分别为6.2%(2/32)、3.1%(1/32)。LaTME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9.7个月,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均为3.1%(1/32)。两组术后复发率、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0.516,P=0.554、0.472)。TaTME组与LaTME组1年OS分别为100.00%、93.75%,2年OS分别为96.87%、81.25%。两组1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6,P=0.472),TaTME组的2年OS显著高于LaTME组患者(χ2=4.402,P=0.036)。 结论与LaTME术相比,TaTME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0.
结石引发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分析5例结石引发XGP的诊治特点。结果:5例肾切除后,均经病理证实为XGP。结论:XGP往往是由结石等上尿路梗阻因素继发逆行感染,引起肾实质持续性破坏,术前B超及CT检查有助于与肾癌及肾结核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