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本文对仲景四逆散方用枳实的药理作用,结合有关文献归纳为行气理脾、强心通脉两个方面。认为此方不仅能治肝郁之气厥,亦可治阳热内陷少阴所致之热厥。指出《伤寒论》318条四逆散原文以“少阴病”冠首,既不是为鉴别诊断设,亦非错简,更不是含有“脉微细,但欲寐”临床见症,而是点明其病机所在。  相似文献   
32.
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ED)是男性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现代研究发现DED的发生多与高血糖导致神经及血管内皮病变相关,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患者年龄及病程的增长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严格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抗氧化、营养神经等及PED5抑制剂的应用是西医治疗DED的主要方法。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众多患者难以接受PED5抑制剂,迫切希望得到中医药治疗;随着近现代中医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理论研究逐步深入,中医药治疗DED的实验和临床报道越来越丰富,大多数学者均强调调节脏腑功能及祛除痰、瘀、毒等病理产物是治疗关键,为DED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了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33.
升阳益胃汤是李东垣《脾胃论》中的著名方剂,全国名老中医王德祖教授非常善于使用此方,笔者跟随侍诊多年,对王老如何使用升阳益胃汤非常熟悉,现简要汇报经笔者治疗的5个病案,以分享王老的经验。  相似文献   
34.
新加香薷饮出自于《温病条辨》,主要用于夏月无汗之外感,但全国名老中医王德祖教授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新加香薷饮不仅对夏月无汗之外感有效,对夏月有汗之外感同样有效,并且对于内科杂病辨证为暑湿所致者也有效,现将近年的王教授数个病例予以分享,以期抛砖引玉。案1易某某,男,44岁。夏月外感后绕头箍痛,汗出多,鼻塞流清涕,略恶风,二便调,纳平,舌淡红、苔浊,咽喉淡润,脉浮弦关滑。  相似文献   
35.
36.
37.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因结肠部位病变而产生久利不愈。腹痛绵绵,中医治疗常用疏肝理脾,止泻止痛方药及灌肠等。近年来,笔者另辟蹊径,采用大黄为主治疗本病24例。取得了治愈15例,好转7例,无效2例的治疗结果。慢性结肠炎之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  相似文献   
38.
熟附子治疗湿温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探索性地将熟附子运用于湿温病,并获得点滴体会,谨汇报如下。1.湿温(湿重于热)案林某,男,21岁。1985年5月7日初诊。患者起病已二月,午后身热不扬,体温38.7℃,  相似文献   
39.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载《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该方主治血虚寒凝、兼有久寒所致诸症。所谓“久寒”,历来有两种看法:一曰“久寒”,是指平素胃肠虚寒,有腹痛、呕吐清涎等症状;一曰“久寒”,乃指沉寒痼疾,表现为下焦积冷,少腹冷痛等症状。从吴茱萸、生姜并用,有温胃降逆,暖肝散寒的功效来看,以上两种意见均有道理,可以相互并存。  相似文献   
40.
林家坤 《江苏中医》1998,19(11):6-7
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的机理是阳明邪热炽盛,气阴两亏。此方的主药应是知母,生石膏等药仅起辅助作用,阳明经证,若脉洪芤时,宜用本方,脉浮法时,宜用白虎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