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类特殊的慢性胰腺炎,超声内镜在其诊断中有特殊作用。本文结合作者单位经验及近年发表文献,从无创超声技术、细针穿刺活检及人工智能等方面,探讨超声内镜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中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总结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中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导致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所有接受胃ESD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病史资料、胃内病变特点、操作过程及患者预后。 结果 共纳入422例患者的437处病变,其中胃上皮性肿瘤406例。ESD术中出血率为32.3%(141/437),其中急性大出血2例。ESD术中出血可增加肌层损伤和术中穿孔的发生概率,延长操作时间,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ESD术中出血的发生主要与术中解剖粘连、病变位于上中2/3胃、标本面积≥15 cm2、男性、非ESD绝对适应证相关。 结论 术中出血是胃ESD操作的限速因素,应注意把握操作适应证,对于男性患者、病变位于上中2/3胃、切除标本较大或术中存在解剖粘连时,应注意预防术中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超声内镜在胰岛细胞瘤定位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在胰岛细胞瘤定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查诊断胰岛细胞瘤的患者15例分别行腹部B超、CT、选择性动脉造影(DSA)和内镜超声检查(EUS),通过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各影像学检查在胰岛细胞瘤定位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胰岛细胞瘤15例(包含16个病灶),各检查诊断准确率分别为:腹部B超20.0%(3/15),CT33.3%(5/15)。DSA64.3%(9/14)和EUS86.7%(13/15)。EUS发现的14个病灶中,表现低回声者10个,中等回声者1个,中等偏强回声者3个,病变边界均清楚,回声均匀。EUS发现病变小于2cm者10个,最小为0.5cm。EUS误判断的2例中,1例位于胰尾与脾门交界处,另1例胰腺内有2个病变,而EUS仅发现了1个。结论 EUS对胰岛细胞瘤定位诊断的敏感性明显优于B超、CT、DSA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激素治疗的远期疗效、预后及激素治疗的给药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8月至2008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并随访的13例AIP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AIP患者中男12例、女1例,平均年龄58.7岁,平均随访30个月.合并胆管病变11例,其中9例放置胆管支架且均已取出.11例患者接受激素治疗,平均起始剂量为每日0.6 mg/kg.10例患者临床治愈,已停用激素,平均激素治疗时间为9.2个月,其中6例联合胆管支架置入者平均激素治疗时间为7.9个月,4例单纯激素治疗者则为13.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激素治疗后患者各血清学指标于5.3~8.8周内恢复正常.经激素治疗后第1次影像学复查时(1.0~11.3周)患者胰腺肿大均获改善,9例患者平均经16.6周激素治疗后胰腺大小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影像学胰腺炎复发表现.8例合并新发糖尿病的患者经激素治疗后4例血糖恢复正常.2例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随访结束时出现早期肝硬化表现.1例患者在停用激素6个月时颌下腺肿大复发.结论 AIP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放置胆管支架可缩短激素治疗时间,合并胆管病变及新发糖尿病者在激素治疗后部分可获缓解,但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以外科手术患者为对照,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远端胃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远期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胃功能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筛选出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ESD或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EGC患者,对术后1年以上的患者进行随诊。采用QLQ-C30,SF-36,EQ-5D和消化不良症状评定量表评价QOL;通过5 h胃排空率评价远端胃功能;采用胃镜观察吻合口是否通畅。根据切除时年龄,对胃下1/3行ESD(EP)组和远端胃大部切除(SP)组进行1∶1匹配,对比两组的QOL和胃功能。结果 共纳入EP组和SP组患者各25例。经QLQ-C30测定,认知功能的得分分值分别为EP组83.3(83.3,83.3),SP组83.3(83.3,100.0)(P=0.056);两组症状(疲倦、恶心呕吐、疼痛、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和经济困难)阳性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EQ-5D健康状况和SF-36的得分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消化不良症状评定量表测定,EP组有烧灼症状的患者占56.0%,而SP组仅28.0%患者有此症状(P=0.054);SP组有恶心症状的患者占20.0%,而EP组仅4.0%患者有此症状(P=0.084)。胃排空结果显示EP组5 h胃排空率异常者高达31.8%,而SP组没有排空异常(P=0.003)。胃镜结果示,EP组1例患者存在幽门管狭窄,但5 h胃排空率正常;Sp组吻合口均通畅。结论 ESD和外科手术治疗远端胃EGC,对患者QOL的远期影响大致相同。远端胃ESD后的远期胃排空功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6.
大脑后部皮质萎缩(PCA)是一种罕见的进展性痴呆,主要以皮层视觉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独立综合征。在行为和病理生理上类似阿尔茨海默病(AD),但与其又有明显的差异。常以视觉失认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失读、失写、失命名、环境失认、结构性失认,最终发展为部分或完全性的Balint综合征和Gerstman综合征及经皮质感觉性失语。语言和记忆功能到疾病的晚期才受到损害。PCA的概念、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神经检查、评估和诊断将在本文中回顾。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验证炎症相关基因在克罗恩病(CD)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分别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和分子特征数据库(Msigdb)下载CD数据集(GSE193677、GSE66407和GSE179285)和炎症反应相关基因(IRGs)。利用GSE193677数据集进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明确CD和健康对照人群中免疫细胞和炎症水平;然后利用DESeq2方法于CD数据集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以|log2FC|≥1且校正P <0.05标准筛选获得CD患者和健康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DEGs和IRGs取交集获得炎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IRDEGs)。对IR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的cytoHubba插件筛选确定关键IRDEGs。利用GSE66407和GSE179285数据集对CD组与健康对照组、炎症组及非炎症组关键IRDEGs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 GSE193677数据集中ssGSEA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08.
胰腺囊性病变很常见,在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中发现率约为2-45%。其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IPMN)和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 MCN)是癌前病变,因此如何将IPMN和MCN与其他良性的胰腺囊性病变区分开来是相当重要的。此外,鉴别有恶变潜能的胰腺囊性病变能对其进一步处理提供指导。本文将对近年来生物标记物在鉴别胰腺囊性病变的类型及预测囊肿恶变潜能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