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85篇
  免费   6728篇
  国内免费   4214篇
耳鼻咽喉   718篇
儿科学   1526篇
妇产科学   805篇
基础医学   5507篇
口腔科学   1764篇
临床医学   17469篇
内科学   9755篇
皮肤病学   1247篇
神经病学   2482篇
特种医学   46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0篇
外科学   8629篇
综合类   38243篇
预防医学   14661篇
眼科学   1345篇
药学   14621篇
  116篇
中国医学   15623篇
肿瘤学   3514篇
  2024年   703篇
  2023年   2421篇
  2022年   2144篇
  2021年   2194篇
  2020年   2557篇
  2019年   2775篇
  2018年   2760篇
  2017年   1793篇
  2016年   2264篇
  2015年   2429篇
  2014年   7243篇
  2013年   5177篇
  2012年   5947篇
  2011年   6523篇
  2010年   6248篇
  2009年   6115篇
  2008年   6088篇
  2007年   6308篇
  2006年   5929篇
  2005年   6039篇
  2004年   5476篇
  2003年   5102篇
  2002年   4108篇
  2001年   3927篇
  2000年   4177篇
  1999年   4307篇
  1998年   3905篇
  1997年   3917篇
  1996年   3776篇
  1995年   3278篇
  1994年   3056篇
  1993年   2317篇
  1992年   1998篇
  1991年   1795篇
  1990年   1538篇
  1989年   1362篇
  1988年   830篇
  1987年   701篇
  1986年   581篇
  1985年   559篇
  1984年   469篇
  1983年   405篇
  1982年   377篇
  1981年   314篇
  1980年   210篇
  1979年   109篇
  1978年   70篇
  1965年   41篇
  1964年   44篇
  1959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特点及再手术治疗的术式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因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滑脱症曾行后路减压、植骨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12~132个月(平均41.6个月)出现新的腰腿痛症状的病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与术前资料比较,并行手术治疗.结果:X线片显示融合的上方(1个节段7例,2个节段1例)或下方(1个节段2例)邻近节段出现了退变,首次术前及术后上述邻近节段均未见退变征象.8例MRI显示邻近节段出现了新的椎管狭窄,且有明显的神经压迫.采用后路术式,将减压及固定融合范围向邻近退变节段延伸.经7~36个月平均12.1个月的随访,优良率80%.结论: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之一,应仔细鉴别症状复发的原因.对于有明显神经压迫者,再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2.
邹城市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价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预防艾滋病信息的可及性及知信行的调查。结果社区居民艾滋病知晓率为97.41%,熟悉艾滋病传播途径的87.78%,62.78%的认为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和正常人享有一样的入学/就业权,38.70%的人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同事继续共事,60.19%的人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家人继续共同生活,最近3次性行为100%使用安全套者为26.48%,82.04%的人有医疗用血安全意识,64.81%的人有医疗器械安全意识。最想获取艾滋病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理知识、症状表现、治疗方法、检测途径及检测方法、疫情信息,新闻、电视公益广告、专题报道、反映艾滋病病人生活的电影或电视剧、科普材料、大型公益演出人们最喜欢。结论政府重视,多部门合作,组织机构健全,宣传教育广泛,干预措施到位,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3.
杨淑莲  李醒三 《柳州医学》2006,19(4):207-209
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人们应用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冠心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本文就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4.
MATERIALSANDMETHODSSourceofspecimenAllspecimenscamefromtissueremovedinoperationfrom2000to2002andprovedbypathologicalcheck.Accordingtointernationalpathologicalgrading:highdifferentiationtype,9cases,middledif-ferentiationtype,13cases,lowdifferentiationtype,18cas-es.Accordingtoclinicalstagingofhepaticcellcarcinoma,stageI,6cases,stageII,9cases,stageIII,25cases.Specimensfrom15casesofhepaticcirrhosistissuewereselectedincontrolgroup.Sliceswerefixedwith10%formalin,embeddedwithparaffinroutin…  相似文献   
105.
雒保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2):1492-1493
近年来,医患冲突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困扰和影响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正常工作甚至安全的难题。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我们重新审视医患冲突,一个无形的、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医患间诚信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6.
留着这颗心     
有一个青年,爱上了一位女子,青年不知这女子是魔鬼所变。为讨女子欢心,青年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一日,魔鬼要青年去挖他母亲的心给她吃.青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07.
骶骨肿瘤的分区切除与重建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骶骨肿瘤按其发生部位进行分区切除,选择相应重建方式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88年2月-2005年1月手术治疗43例骶骨肿瘤患者,按肿瘤侵及部位(即上段骶骨、骶髂关节及骶髂关节水平向外的髂骨是否被破坏)对骶骨肿瘤进行分区切除并重建,相应的手术及重建方式包括单纯切除、钢针加塑形骨水泥(CPC)重建骶骨、钢板螺钉固定或骶骨螺钉固定重建骶髂关节、不同长度的Luque棒或髂骨棒加钢丝缠扎或TSRH或Isola或CGWS腰椎骨盆内固定。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3例,切口皮肤边缘坏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随访1-17年,平均75个月,43例患者中39例(90.7%)术后疼痛得到缓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降低到术后3.4分(P〈0.01)。1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11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无改善。20例行自体和或异体植骨的患者术后1年16例获得骨性融合。3例脊索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1年因复发而进行1次或多次手术,其中有5例和1例骨髓瘤、1例转移癌患者于术后17-50个月因肺部和全身转移死亡。发生断棒2例,均再次手术更换断棒。结论:按肿瘤部位进行分区切除,选择相应的重建方式,达到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组织和维持脊柱及骨盆稳定性的目的.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血脂在感染性休克患儿血中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儿32例(其中存活者19例,死亡者13例)作为实验组,检测确定诊断后第2天晨起空腹血的血脂水平,并选择同年龄组健康体检者15例的晨起空腹血脂水平作为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血脂(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性休克组的血脂比对照组低;感染性休克组存活者和死亡者的血胆固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者比存活者血胆固醇要低,而血三酰甘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血脂水平与预后有关,血胆固醇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对截肢患者的护理经验的总结,探讨截肢患者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对86例截肢患者进行心理、术前、术后的康复指导等全面护理干预。结果:功能锻炼及时有效,明显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结论: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亦是消除悲观心态,减少各种并发症,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10.
护患交流是特殊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流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关键在于护理工作者如何为自己和患者确定一个适当的角色,工作中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