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观察会阴、阴道侧切伤口全层缝合、全层拆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4例自然分娩产妇按分娩顺序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130例为会阴侧切后采用会阴、阴道全层缝合、全层拆线法;对照组104例采用传统缝合法。产后对伤口疼痛及愈合情况进行随访。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会阴、阴道侧切伤口全层缝合、全层拆线可以明显降低会阴侧切伤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患的临床、电生理特点,评价电生理在诊断SCD的价值。方法:收集33例解放军医院临床确诊的SCD患临床资料。28例测血浆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所有患行肌电图、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查,11例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6例行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采用美国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所有针极肌电图均正常,运动神经传导异常32根,感觉神经传导异常52根,胫神经SEP异常58侧,VEP异常14侧,BAEP异常5侧。血浆维生素B,:低于正常21例,叶酸低于正常7例。经统计学处理病程与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相关系数pearson=0.036,P=0.84,无明显相关。红细胞比容与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相关系数pearson=0.395,P=0.023。结论:临床诊断SCD要综合各项实验室检查,而神经电生理对SCD的病变部位的判断、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均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将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移植到脑梗死大鼠梗死区,观察MSCs对脑缺血损伤的修复作用,探索一种治疗脑梗死的新方法。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将MSCs通过立体定向移植到脑梗死部位,并与假手术移植组、脑梗死对照组比较。结果:移植入脑的MSCs在正常脑组织与梗死区能存活至少4周以上,并发生迁移,至第3周移植治疗组迁移范围为(3.626±1.831)mm2,明显比假手术移植组(1.534±0.475)mm2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5.7863,P<0.05);接受MSCs移植后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NSS)得分低于另两组。结论:MSCs能在脑梗死区存活、迁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脑梗死大鼠缺损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4.
李露 《重庆医学》2012,41(17):1768-1771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心功能代偿到最后阶段的综合表现,其发病率高。据国外统计,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约为1.5%~2.0%,65岁以上可达6%~10%。我国心衰患病率为0.9%[1],有临床症状的患者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蜕皮甾酮(ecdysterone,ED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血管生成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药物干预组.干预组于MCAO术后2 h,应用EDS(20 mg·kg-1·d-1)腹腔直接注射,连续给药7 d.分别于术后7、14、21 d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变化,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 severity scores,NSS)量表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干预组大鼠VEGF蛋白表达在7 d和14 d时均高于缺血对照组,7 d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微血管密度在各观察时相点均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大鼠从第14天开始其NSS评分与缺血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第21天与缺血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 蜕皮甾酮能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VEGF表达增高,促进血管生成,显著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蜕皮甾酮(ED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药物干预组。药物干预组于MCAO术后2h腹腔注射EDS20mg/(kg·d),每24h给药1次,连续给药2d后测定动脉血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取脑组织进行2,3,5-三氯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MCAO术后48h,药物干预组的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增高,梗死体积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减小,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小于0.05或0.01)。结论EDS能拮抗脑缺血引起的SOD活性下降及MDA含量增高,具有抑制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大鼠BMSCs在颅内的分布及向肿瘤的趋化能力.方法 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检测其表面抗原,并构建稳定表达海肾荧光素酶(RL)的BMSCs(BMSCsRL);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在Fischer大鼠脑实质接种PKH26标记的9L胶质瘤细胞:接种胶质瘤细胞后7d应用立体定向仪于胶质瘤对侧脑实质接种BMSCsRL.通过Xenogen活体动物体内成像系统监测BMSCsRL在颅内的分布情况,同时通过Transwell板观察体外BMSCs向肿瘤迁移的情况.结果从大鼠骨髓分离的BMSCs的CD90和CD44阳性率为99%;BMSCs有向肿瘤组织趋化的能力,体外实验发现迁移的细胞数量随9L细胞的增多而增多,在体实验中通过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观察到在接种后0,7,14 d BMSCs向肿瘤组织迁移,且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交界处最为明显.结论 BMSCs对胶质瘤有明显趋化性,能从远处向胶质瘤组织迁移并定位于其中,提示BMSCs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细胞载体用于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48.
目的对莫西沙星的治疗效果进行讨论,以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莫西沙星治疗后,对其临床资料、治疗前后临床检测结果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0%。结论莫西沙星可以有效治疗与控制社区获得性肺炎,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措施而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9.
尽管习惯上一直把心绞痛作为心肌缺血的重要症状,但近10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许多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或称为安静性心肌缺血(SMI)。有人认为,SMI 的病理生理机理可能与疼痛性心肌缺血相同。另有人认为 SMI 发生的主要机理是心肌供血不足,而不是心肌需氧量增加。缺血发生前心率的变化,在疼痛性和无痛性心肌缺血是相似的。在心肌发生缺血的开始,很难判定是疼痛性还是无痛性。SMI 比疼痛性心肌缺血更为常见,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5%~10%。SMI 患者可分为三型:Ⅰ型每次发生心肌缺血时均无症状;  相似文献   
50.
60例复发型多发性硬化住院病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组60例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病人,男21例,女39例,年龄7~58岁。复发年龄21~40岁最多(71.66%),复发时间2月份最多(9例)。复发的诱发因素以感冒发热最多(15例)。复发以视神经(22例)和脊髓(36例)病变多见。做头颅或脊髓CT27例,异常13例(其中脑实质多发低密度灶12例),做头颅或脊髓MRI9例,异常8例(其中脑实质内病灶5例,脊髓内病灶3例),脑干诱发电位39例,异常37例。脑脊液中蛋白增高(0.05~0.96g/L)14例。本组病人本次住院的复发次数平均为2.1±1.3次,与上次发病间隔月数平均为3.45±4.51个月。讨论了临床特点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