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71.
为了解和评价消毒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各类消毒剂在各级医疗机构中使用现状。我们对普宁市102间医疗机构进行消毒剂使用效果监测,现分析如下:1内容与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市直属医院(4间)、乡镇卫生院(20间)、个体开业诊所(78间),其使用中的皮肤...  相似文献   
72.
我科自1993年10月至1998年4月行消化道手术350例,切口数415个,术后因伤口感染、积液,  相似文献   
73.
目的:总结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3~2001年病理证实的4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观察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手术切除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腹痛和腹块是主要症状和体征,B超、CT及MRI的诊断率分别为52.6%、80%和100%。第一次肿瘤切除率59%,其中良性肿瘤为65.2%,恶性肿瘤为34.8%。第二次手术7例,5例完全切除肿瘤。结论:B超、CT及MRI对本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但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手术全切除及整块切除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复发肿瘤亦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 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方法 分析宁德市医院神经外科2005-2009年度500例行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 结果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减少了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已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结论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和分析普宁市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评价多年来的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和对3~7岁儿童进行肛拭法检查蛲虫卵,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蛔虫、钩虫、鞭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为2.28%、3.58%、4.30%、21.84%,与1988年调查结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市寄生虫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出现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77.
我院自开展导向治疗以来,对中晚期直肠癌进行动脉插管注入化疗药物20例均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0例中男性13例,女性7例,汉族16例,维族2例,回族2例,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20岁,平均年龄44.5岁。病变距肛门的距离6厘米4例、5厘米5例,4厘  相似文献   
78.
对护肝片中五味子的薄层鉴别方法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便,灵敏,重视性及专属性均好。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外周血 CD64指数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病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2014年 1月至 2018年 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怀疑存在左心房血栓的 NVAF病人 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食管心脏超声( TEE)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 53例)和非血栓组( 227例)。记录两组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分析 NVAF病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分析外周血 CD64指数对 NVAF病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组病人外周血 CD64指数显著高于非血栓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病程、卒中风险评分( CHADS2评分、 CHA2DS2?VASc评分)及 CD64指数是病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栓组病人 CD64指数水平与 CHADS2评分、 CHA2DS2?VASc评分呈正相关(CHADS2评分: r=0.930,P<0.0001;CHA2DS2?VASc评分: r=0.920,P<0.0001)。 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 CD64指数曲线下面积为 0.852(95%CI:0.736~0.932)其最佳工作点为 6.3,此时预测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4.8%和 85.3%。结论外周血 CD64指数在 NVAF并发,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病人中明显升高,其可作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评估 NVAF并发左心房血栓形成,具有的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