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37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42篇
  2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1.
22.
随着肥胖在全球儿童中蔓延,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现在较过去30年增加2~3倍,势头已超越儿童1型糖尿病(T1DM),进而儿童T2DM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如何防治儿童T2DM已成为目前重要的医学课题,现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流行现状10年前,青少年T2DM占新发青少年糖尿病总数的3%,目前占到45%[1]。青少年T2DM在所有人种  相似文献   
23.
李茜  高鹏  杜翔 《中国内镜杂志》2018,24(11):73-77
目的评价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Web of Knowledge、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注册库、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的有关内镜下金属钛夹对比药物注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纳入资料的异质性进行分析,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结果按照入选标准,纳入了7项临床试验,共7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率更高(OR=5.74,95%CI:3.28~10.04)、72 h再出血率低(OR=0.24,95%CI:0.14~0.43)、转外科手术率低(OR=0.14,95%CI:0.05~0.37)。结论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药物治疗,且该方法具有止血有效率高、72 h再出血率低和转外科手术率低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李茜  苟康  杜翔 《中国内镜杂志》2018,24(12):77-82
目的评价透明帽辅助内镜下取出食管异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Web of Knowledge、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注册库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的有关透明帽辅助内镜取出食管异物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纳入资料的异质性进行分析,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结果按照入选标准,纳入了9项临床试验,共1 1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透明帽辅助内镜异物取出术成功率更高(OR=8.58,95%CI:4.49~16.38,P 0.05)、视野更清晰(OR=7.35,95%CI:5.20~10.40,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OR=0.34,95%CI:0.25~0.46,P 0.05)、患者耐受性好(OR=2.78,95%CI:2.08~3.72,P 0.05)。结论透明帽辅助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下取异物的方法,其患者耐受性好,可提供更好的内镜下操作视野,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确定1个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亲属外周血DNA,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COL2A1、COL1A1、MATN3、TRAPPC2、FGFR3等189个骨骼相关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测序,对发现的致病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家系其他成员进行该突变的检测。结果在先证者TRAPPC2基因第5外显子上发现了1个移码突变c.271_275del CAAGA半合子缺失,为X-SEDT的致病性突变,同时发现患者母亲为该突变的携带者,而患者父亲和妹妹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用靶向二代测序和Sanger测序结合的方法确定了1个X-SEDT家系的移码突变c.271_275del CAAGA半合子缺失,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采用两种浓度布比卡因对老年患者进行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均为女性,年龄65岁以上,ASA分级Ⅰ级或Ⅱ级,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0.3%盐酸布比卡因3mL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并硬膜外腔置管备用,对照组采用0.5%布比卡因2mL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并硬膜外腔置管备用。结果:两组在麻醉效果、辅助用药以及硬膜外追加麻醉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尿困难需要导尿的患者观察组1例,对照组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尿费力但尚可以自行排出者观察组5例,对照组7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尿顺畅者观察组14例,对照组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较低浓度的布比卡因应用于腰麻可减轻老年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7.
肠道菌群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重视.目前已有一些关于肠道菌群与胰腺炎关系的研究报道,这些报道揭示了肠道菌群在胰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某些重要作用.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具体作用机制,但肠道菌群失调被认为促进胰腺炎症变化的假说已经有了初步的共识.本文概述了肠道菌群与胰腺炎的相关性,旨在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某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2015 — 2019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数据质量。  方法  选取河北、江苏、浙江、湖北和四川5个省10个国家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监测点,抽取2015 — 2019年其辖区内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脑卒中急性事件报告卡”和“急性心肌梗死事件报告卡”(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若干份,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心脑血管事件质量研究信息系统”,由相关人员采集相应的临床资料,复核判定报告卡填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结果  查找并复核急性脑卒中事件报告卡2 184份核心变量报告完整率为100.00%,核心变量报告准确率为79.21%~95.15%,经复核有2 062份是脑卒中急性发作事件,阳性预测值为94.41%(93.07%~96.14%)。 2015 — 2019年脑卒中核心变量报告准确性呈现增高趋势(P<0.001)。 查找并复核急性心肌梗死报告卡699份,核心变量报告完整率为100.00%,核心变量报告准确率为75.10%~95.42%,经复核有668份为急性心肌梗死事件,阳性预测值为95.57%(92.86%~97.45%)。 2015 — 2019年急性心肌梗死报告卡诊断依据完整性和核心变量准确性呈现增长趋势(均P<0.001)。  结论  2015 — 2019年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完整性较高,报告准确性逐渐提升,仍然存在着一定比例的错报,需要进一步加强报告规范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测算分析诱导急诊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各类危险因素,综合归纳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2017年11月—2019年2月,将该院急诊科确诊收治的102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选作研究对象,在为患者实施系统性急诊护理干预基础上,借由针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记录资料展开回顾性梳理分析,对比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指标,并总结测算诱导急诊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各类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护理后,患者的血糖指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诱导急性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含接受降糖类药物治疗、罹患2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肾脏功能不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营养不良以及血红蛋白指标异常。结论在急诊科临床实践工作过程中,诱导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独立危险因素具备多样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肝移植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对输血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肝移植患者,比较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期输血和未输血患者TEG指标,如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时间(K)、角度(α)、最大振幅(MA)和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 在52例患者中,无肝前期输血率为17.3%,无肝期输血率为86.5%,新肝期输血率为75.0%(P<0.05);无肝前期输血患者APTT为(74.4±7.2)s,显著长于未输血患者【(66.9±8.1)s,P<0.05】,新肝期输血患者PT和TT分别为(30.4±5.4)s和(30.2±3.6)s,显著长于未输血患者【分别为(26.1±4.6)s和(27.0±4.2)s,P<0.05】,无肝期输血与未输血患者APTT、PT、TT和Fi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肝前期输血患者K值为(7.6±1.8)min,显著长于未输血者【(6.0±2.0)min,P<0.05】,无肝期输血患者R、K和α分别为(26.4±5.5)min、(15.3±2.8)min和(15.8±4.4)°,未输血者分别为(21.8±4.3)min、(12.0±3.9)min和(19.5±3.9)°,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肝期输血患者α和MA分别为(20.3±4.1)°和(34.4±5.8)mm,未输血者分别为(23.8±3.5)°和(39.0±4.5)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前期20例大量输血患者APTT为(77.3±6.8)s,显著长于32例未大量输血患者的【(70.4±7.9)s,P<0.05】,无肝前期大量输血患者K值为(8.0±1.7)min,显著长于未大量输血患者【(7.1±1.4)min,P<0.05】,无肝期大量输血患者R值为(29.3±5.2)min,显著长于未大量输血患者【(23.6±4.7)min,P<0.05】,无肝期大量输血患者K值为(16.8±3.1)min,显著长于未大量输血患者【(13.7±2.8)min,P<0.05】,无肝期α为(15.2±3.6)°,显著小于未大量输血患者【(18.4±4.4)°,P<0.05】,新肝期大量输血患者TT水平为(31.5±3.0)s,显著长于未大量输血患者【(28.2±3.3)s,P<0.05】,新肝期大量输血患者MA水平为(32.8±5.5)mm,显著短于未大量输血患者【(38.7±4.3)mm,P<0.05】,新肝期大量输血患者α为(19.8±3.7)°,显著小于未大量输血患者【(22.4±3.1)°,P<0.05】。结论 对于肝移植患者及时动态地监测TEG和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判断凝血功能变化,指导合理地输血,各指标的意义还需要认真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