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79篇
  免费   1719篇
  国内免费   1171篇
耳鼻咽喉   190篇
儿科学   362篇
妇产科学   259篇
基础医学   1561篇
口腔科学   330篇
临床医学   4486篇
内科学   2845篇
皮肤病学   297篇
神经病学   778篇
特种医学   9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3106篇
综合类   9315篇
预防医学   3656篇
眼科学   375篇
药学   3474篇
  52篇
中国医学   3706篇
肿瘤学   801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702篇
  2022年   575篇
  2021年   574篇
  2020年   726篇
  2019年   742篇
  2018年   833篇
  2017年   485篇
  2016年   572篇
  2015年   639篇
  2014年   1503篇
  2013年   1386篇
  2012年   1734篇
  2011年   1816篇
  2010年   1758篇
  2009年   1660篇
  2008年   1714篇
  2007年   1775篇
  2006年   1695篇
  2005年   1682篇
  2004年   1502篇
  2003年   1382篇
  2002年   1133篇
  2001年   1192篇
  2000年   1024篇
  1999年   867篇
  1998年   675篇
  1997年   650篇
  1996年   588篇
  1995年   587篇
  1994年   527篇
  1993年   451篇
  1992年   363篇
  1991年   372篇
  1990年   304篇
  1989年   286篇
  1988年   260篇
  1987年   240篇
  1986年   224篇
  1985年   198篇
  1984年   155篇
  1983年   154篇
  1982年   148篇
  1981年   120篇
  1980年   108篇
  1979年   55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26篇
  1965年   22篇
  195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C反应蛋白检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国利 《江西医学检验》2006,24(5):445-446,428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于1930年由Tillett和Frsncis首先发现,他们观察到一些病人的血清能和肺炎链球菌荚膜C-多糖物质c—polysaccharide substrate,CPS),在钙离子存在下形成复合物,产生沉淀反应并将其命名为C-反应素。1941年经Avery测定后确认在血清中形成沉淀反应抟是一种蛋白质.即将其定名为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精输管注药治疗慢性细菌学前列腺炎可行性。方法37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病人,平均年龄33岁,采用经皮穿刺输精管置管注入敏感抗生素治疗的方法,治疗时间是5~7天。结果37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后细菌培养全部转阴,转阴率83.8%;好转6例,有效率为100%;37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后细菌培养全部转阴,转阴率100%。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输精管给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操作熟练几乎没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患子宫肌瘤的年轻妇女采取手术治疗或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设计:在大学附属医院三级护理中心进行一项前瞻性研究。63例患子宫壁内肌瘤(>4cm),且欲保留生育能力的妇女,随机分为子宫动脉栓塞组或肌瘤切除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共完成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精子冷冻环无保护剂玻璃化冷冻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正常精液标本上游处理后,进行常规冷冻和冷冻环无保护剂的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分别从活力参数及电镜下超微结构等指标比较两种冷冻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种方法冷冻后精子存活率、活动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48%∶48%;44.5%∶43.5%,P>0.05),但均较未冷冻的89%和88.5%明显下降(P<0.001)。超微结构亦较未冷冻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核结构基本保持完整。结论精子冷冻环无保护剂的玻璃化冷冻是一种简单、方便而行之有效的冷冻方法。  相似文献   
35.
经皮椎间盘摘出联合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摘除术(PLD)联合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临床与影像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25例,先行PLD,后行椎间盘内及椎旁注射臭氧。结果25例病人治疗后经一年随访,治愈21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无一例并发症。结论PLD联合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可改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报道将机械吻合法用于腹腔镜辅助经阴道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以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方法:初步研究评估了8例采用手术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所有患者均使用线性及环状吻合器,进行了腹腔镜辅助经阴道直肠乙状结肠分段切除术。结果:手术平均操作时间为177.5m in,平均住院时间为4.13d。所有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出现,且吻合连续完整。术后12个月,1例患者症状部分缓解,其余7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结论:腹腔镜辅助经阴道直肠乙状结肠分段切除术,是一种用于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行的外科治疗方法。技…  相似文献   
37.
急性肺栓塞时心肌血流灌注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APE)后冠状动脉血流量及心脏肌钙蛋白T(cTnT)与肌红蛋白(Mb)含量变化,探讨心肌血流灌注在急性肺栓塞继发心肌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介入方法经导管注入自体血栓选择性栓塞肺动脉,建立不同栓塞面积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监测栓前、栓后5、30min,1、2h冠状动脉血流量变化及栓后4h血清cTnT与Mb含量。结果急性肺栓塞后血清cTnT与Mb含量升高。急性肺栓塞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显著下降,肺血管栓塞后15~30min降至最低值,30min后趋于平稳。右冠血流量下降程度与肺栓塞面积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及血清心肌结构蛋白含量升高为急性肺栓塞继发心肌缺血改变提供了直接证据。急性心肌缺血严重影响急性肺栓塞的预后。  相似文献   
38.
脑膜癌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及脑脊液(CSF)细胞学资料和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临床特点:头痛123例(86.62%),头晕19例(13.38%),发热26例(18.31%),视物模糊10例(7.04%)。CSF检查及免疫标记:全部患者CSF中均发现癌细胞;癌细胞上皮膜抗原(EMA)( ),细胞角蛋白(CK)( ),CD14(-),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其中99例(69.72%)CK低分子( )、高分子(-),诊断为转移性腺癌;33例(23.24%)CK高分子( )、CK低分子(-),诊断为转移性鳞癌;10例(7.04%)CK高分子( )、CK低分子( ),考虑为腺鳞癌。105例找到原发灶,其中67例(47.18%)确诊为肺癌;23例(16.20%)在消化道内找到原发灶;9例(6.34%)为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肝癌各1例。另有37例(26.06%)未找到原发灶。诊断明确的患者中,15例失访,另90例中有82例(91.11%)于确诊后3~14个月死亡。未找到原发灶的患者中,有6例失访,另31例中有28例(90.32%)在确诊后2~13个月内死亡。结论脑膜癌病患者以头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伴有发热及视物模糊。CSF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的主要依据,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可以确定转移癌细胞。脑膜癌病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9.
大面积烧伤治愈后期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35岁。不慎被火焰烧伤全身,伤后5 h收入笔者单位。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输液3 000 ml,其中低分子右旋糖酐1 000 ml。查体:体温36.5℃,脉搏9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意识清楚、鼻毛烧焦、四肢冰冷。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头颈部、躯干及四肢烧伤,总面积85%TBSA,四肢、前躯创面苍白,面积45%TBSA。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及血生化检查结果:白细胞10.38×109/L、中性粒细胞0.92、红细胞3.39×1012/L、血红蛋白96 s/L。尿常规结果:红细胞(+++)、白细胞(++)、蛋白(++)。丙氨酸转氨酶33 m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37 mmol/L、总蛋白47.9g/L、白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明确集中的电话干预能否降低慢性心衰门诊患者死亡或因心衰加重而住院的发生率。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地点:阿根廷的51个中心(包括公立、私立的医院及流动设施)。参与者:1518例患有稳定的慢性心衰且已接受最佳药物治疗方案治疗的门诊患者,由心脏科主治医师分层后随机分为电话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干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一个中心通过护士频繁的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教育、辅导和监督。主要观察指标:全因死亡或由于心衰加重而住院。结果:99.5%的患者完成了全部随访。常规治疗组758例患者中由于心衰加重而住院或死亡的比例(2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