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目的 从食管黏膜屏障修复的角度,探讨祛瘀护膜剂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祛瘀护膜剂治疗RE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祛瘀护膜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根据中央卫生部1984年重点科研课题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协作,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的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精神,业务上直接受牵头单位——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的领导,由昆明医学院附一院神经外科、大理州卫生局所属单位在云南白族聚居的大理市喜州区完成此项科研项目。它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首次系统的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一部份。目的是了解神经系统疾病在云南大理白族地区居民中的分布特点,探查可能的有关因素,为病因学研究及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基于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的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只清洁级幼龄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K)与模型组(IBS-D)并建立脾虚型IBS-D小鼠模型,对2组小鼠粪便进行16S rDNA基因测序。结果:与健康小鼠比较,脾虚型IBS-D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与多样性均降低,在门、纲、目、科、属、种6个分类水平上,2组小鼠的菌群构成及构成比皆存在差异,其中在门水平上健康小鼠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共占94.14%,而脾虚型IBS-D小鼠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共占79.63%;与健康小鼠比较,脾虚型IBS-D小鼠拟杆菌门、Saccharibacteria、蓝藻门减少,变形菌门、疣微菌门增多;在属水平上,健康小鼠以拟杆菌属、另枝菌属、乳酸菌属等为优势菌群,而脾虚型IBS-D小鼠以拟杆菌属、阿克曼菌属、Parasutterella等为优势菌群;与健康小鼠比较,脾虚型IBS-D小鼠另枝菌属、乳酸菌属、理研菌属、Candidatus Saccharimonas、分节丝状菌属、瘤胃球菌属、脱硫弧菌属、Gelria减少,拟杆菌属、阿克曼菌属、Parasutterella、Lachnoclostridium、厌氧棍状菌属、Blautia、埃希氏菌属、Erysipelatoclostridium、Parabacteroides、克雷伯氏菌属、厌氧原体属、Flavonifractor、Candidatus Stoquefichus、Anaerostipes、Epulopiscium、沙雷氏菌属增多。结论:2组小鼠的菌群构成及构成比皆存在差异,脾虚型IBS-D小鼠表现为大量有益菌的下降与有害菌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的状况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57例分为症状组42例和无症状组15例。通过TCD观察Willis环及其他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分析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两组间MVMCA下降率有显著差异(P<0.01)。症状组Willis环的代偿程度均低于无症状组,有显著差异(P<0.01)。眼动脉代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组均有新发脑梗死病灶;无症状组新发脑梗死5例。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是否出现脑梗死及脑梗死类型与侧支代偿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其起病急,来势凶,发展快,病情重,病死率较高。如何缩短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其死亡率,一直是医疗界通道孜孜以求之事。笔者观察了本院2009~2012年4年间,95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清胰汤+西医综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确实能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缩短疾病的病程,现将疾病的治疗效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急  相似文献   
16.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改善基层广大群众的就医条件,在全面改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社区护理人员在医疗服务中的责任和作用,特别是在药物治疗中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消化内科患者入院时药物重整情况,为临床药师参与消化内科患者入院时药物管理及用药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某院消化内科新入院患者,纳入入院前存在服用药物的病例,通过药学问诊,记录患者的用药目的、用法用量、慢病是否定期随访或监测指标值、过敏史。结果:共纳入111例病例,其中有慢病史的102例,占比91.89%;平均服用药物数量为4.04种;平均药疗差异问题数为1.81;存在药疗差异的有92例,占比82.88%,其中接受药师建议的有90例,占比97.83%。结论:患者自我药疗偏差较大,部分患者规范就医用药意识薄弱;临床药师可通过入院时的药学问诊以及用药宣教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62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无脑血管病临床事件的其他住院患者160例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其血清UA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斑块积分,分析血清U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清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清UA水平与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斑块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U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且血清UA水平与脑梗死病情轻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ur doppler ultrasound,CDU)、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对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血管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16例PCI患者分为脑梗死组(86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30例),均行颈动脉CDU、TCD及头颈联合CTA检查.比较两组斑块的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结果CTA显示157例(72.7%)298条脑血管异常;后循环血管病变以椎动脉V1段(21.5%)和V4段(17.4%)狭窄最为多见,狭窄程度以重度(47.0%)为主:脑梗死组血管病变发生率为80.2%.高于TIA组的67.7%,脑梗死组血管重度狭窄的比例亦高于TIA组(47.4%vs.25.4%).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2例(61.1%)颈动脉CDU异常;脑梗死组易损斑块的发生率为67.4%.高于TIA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8例(68.5%)TCD检查异常;脑梗死组侧支循环开放率较TIA组明显减少(19.8%vs.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患者的主要血管病变部位在椎动脉V1段和V4段;颈动脉CDU、TCD和CTA联合应用可为PCI的血管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对急性脑梗塞(ACI)患血小板聚集率(PAR)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ACI患随机分为激光组和药物组,每组2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及生理盐水250mL、血塞通4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0d,激光组加用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功率3mW,照射30min,每天1次,共10d,观察两组患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和纤溶功能的变化。结果:激光组和药物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下降(P<0.01);但激光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BG)含量降低(P<0.01),D-二聚体(D-Dimer)含量增高(P<0.05),而药物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治疗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激活纤溶功能的作用,可作为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