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9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37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08篇
内科学   17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743篇
预防医学   220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15篇
  2篇
中国医学   316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证实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前基因组RNA在458nt~1308nt(nt,核苷酸)之间可发生剪接并产生相应的基因组剪接变异体。方法对1株分离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亚基因组HBVDNA(2366bp)进行测序并以Vector NT16.0软件进行分析。将全基因组HBVDNA(3215bp)理论上可能的剪接供体及受体内的核苷酸进行定点突变并将突变株转染HepG2细胞,以位于HBVDNA458nt及1308nt两侧的特异引物检测转染后的细胞内HBV核心颗粒DNA,并以相同引物检测458nt~1308nt发生缺失的HBV DNA在不同病程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存在情况。结果23661bp HBV DNA在458nt~1308nt之间发生缺失并符合GT-AG剪接模式。3215bp全基因组HBV DNA在459nt及1306nt分别发生G→A及A→C突变后均不能产生458nt~1308nt缺失。458nt~1308nt发生缺失的HBVDNA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的检出率分别为80%、75%及70%,显著高于HBV无症状携带者10%的检出率。结论HBV前基因组RNA在458m~1308nt之间可发生剪接并产生长度为2366bp的基因组剪接变异体。该类型基因组剪接变异体基因结构特点及在HBV相关性肝病中广泛存在提示它与HBV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颈肌退变与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病理改变,影响了周围组织结构(神经、脊髓或血管等),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当前,颈椎病患者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发病的年龄越来越年轻;而对其发生机理的认识,既往大多认为是颈椎间盘退变所致,对颈周围肌肉组织退变的研究较少。为此,作者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3.
我们试用标记分析法,用3种单克隆抗体(黄病毒科特异性、登革病毒属特异性和登革病毒2型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了我国海南省1985~1987年3年内流行的登革2型病毒8个流行株的抗原性变化,并与标准株新几内亚B株进行了比较。发现6株与标准株类似,2株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标记分析法为病毒抗原分析提供了一个简便、快速的方法,可用来监测一个地区病毒株群的变化及新株的传入。  相似文献   
24.
成年哺乳动物脑室下区(SVZ)富有神经干细胞、神经细胞祖细胞和胶质细胞祖细胞,它们能生成新的神经细胞、星状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SVZ中的神经细胞祖细胞能形成切线形式的嘴侧迁移流(RMS)到嗅球,在嗅球分化成成熟的中间神经元。近年来证明成年动物实验性脑损伤和变性疾病都能引起SVZ细胞增生并能向非嗅球区迁移。本研究将成年大鼠一侧大脑皮层血管去除,15d和30d后取前脑作冠状及矢状连续切片,用BrdU和PCNA抗体显示前脑室下区正在分裂的细胞;用Tuj1抗体显示神经元祖细胞;用GFAP和vimentin抗体显示胶质细胞祖细胞。结果证明去除一侧皮层血管引起术侧及其对侧的背外侧脑室下区(dl-SVZ)的上述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并向胼胝体迁移,在胼胝体内形成放射形式迁移路至损伤部位。本研究表明背外侧脑室下区的范围应包括背外侧角、外侧伸展和侧脑室上壁的SVZ,它们是切线形式和放射形式两种不同方向的迁移路祖细胞的共同源地。  相似文献   
25.
目的为了表达森林脑炎病毒prME蛋白,为森林脑炎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经过RTPCR扩增、重组转移载体构建、细菌内转座和昆虫细胞转染,以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了森林脑炎病毒MDJ01株prME蛋白。结果从感染细胞上清中电镜观察到重组蛋白形成的球型颗粒,说明重组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病毒样表达颗粒(viruslikeparticlesVLPs),并且分泌至细胞外。免疫印迹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能够与抗森林脑炎病毒抗体特异结合,具有良好的抗原性。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证实,重组prME蛋白可以作为抗原用于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结论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prME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本研究为森林脑炎快速特异诊断试剂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林建银  张声  李莉  林华 《解剖学报》2002,33(4):384-390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cNOSmRNA表达分布情况 ,探讨其与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运用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 119例原发性胃癌标本中cNOSmRNA的表达 ,并对所获得的 82份病例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胃癌组织中胃腺癌细胞、血管 淋巴管内皮细胞及巨噬细胞中均可见有cNOSmRNA表达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恶性度越高 ,胃腺癌细胞和血管 淋巴管内皮细胞cNOSmRNA阳性表达率就越高 ;胃腺癌细胞和血管 淋巴管内皮细胞cNOSmRNA阳性表达率与胃癌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呈正相关 ;胃癌血管 淋巴管内皮细胞cNOSmRNA阳性表达者术后生存率较低 ;巨噬细胞中cNOSmRNA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患者术后生存期无关。 结论 胃腺癌细胞和血管 淋巴管内皮细胞cNOSmRNA表达情况与肿瘤恶性程度、侵袭和转移潜能有关 ,血管 淋巴管内皮细胞上cNOSmRNA阳性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7.
丹参提取物对氧自由基引起的化学发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经调理的酵母多糖(OZ)、N-formylmethionyl-Leucyl-phenylalanine(fMLP)Calcium inophore(A23187),等几种白细胞激动剂引起的大鼠腹腔中性粒细胞(PMNs)的化学发光和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HO-XO)产生的化学发光。观察到了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单体764-3对PMN吞噬OZ引起的化学发光及HO-XO系统产生的化学发光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炎性脱髓鞘疾病(IDD)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及临床预后。 方法选择2014年6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确诊的7例MOG抗体相关ID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儿为2例,男性为5例;平均年龄为8.3岁。回顾性分析该7例MOG抗体相关IDD患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临床预后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初诊时,这7例患儿分别被误诊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 (2例)、视神经炎(ON)(2例)、多发性硬化症(MS)(1例)、脑膜炎(1例)及自身免疫性脑炎(AE) (1例)。其中年龄较小患儿临床表现为ON症状,而年龄较大者为ADEM症状。②7例患儿中,2例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WBC)增高、蛋白水平增高;而脑脊液MOG抗体呈阳性为6例,外周血抗CASPR-2抗体呈阳性为1例;6例患儿颅内压>200 mmH2O(1 mmH2O=0.098 1 kPa)。③7例患儿中,外周血WBC增高为2例,C反应蛋白(CRP)呈阳性为1例、红细胞沉降率(ESR)增高为1例。所有患儿外周血MOG抗体检测结果均呈阳性,而外周血抗CASPR-2抗体呈阳性为1例。④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累及侧脑室周围为5例、基底节为3例,丘脑、脊髓和视神经各为2例,脑干和延髓各为1例,伴脑膜强化为1例;而且这7例患儿的病灶直径均>2 cm;年龄>5岁的3例患儿的病灶边界光滑、清晰。⑤治疗方案:1例患儿于急性期静脉输注甲泼尼龙10~30 mg/(kg·d)(每3天剂量递减1/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2 g/(kg·d)×1 d,6例静脉输注地塞米松[起始剂量为0.5 mg/(kg·d),序贯减量至泼尼松1 mg/(kg·d)口服维持治疗]+IVIG 0.4 g/(kg·d)× 5 d。治疗维持期内,对这7例患儿均进行泼尼松口服治疗,其中5例每个月静脉输注1剂IVIG,剂量为2 g/kg。对2例MOG抗体相关IDD复发患儿,均再次进行静脉输注甲泼尼龙+IVIG治疗,其中1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方案为375 mg/(m2·次)×1次/周×4周。治疗后,5例患儿获得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平均年复发率(ARR)为0.40次/年。 结论MOG抗体相关IDD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易被临床误诊。MOG抗体可与AE相关抗体同时存在,影像学诊断可见多灶性病变。MOG抗体相关IDD虽为MOG抗体所介导,但是MOG抗原的免疫致病性,则与T、B淋巴细胞息息相关。MOG抗体对激素治疗敏感,即使在该病患儿多次复发的情况下,预后亦良好。  相似文献   
29.
患者 女性 ,48岁。因反复抽搐 2 ±小时以“癫痫大发作 ?”收入神经内科 ,给“安定”治疗无效 ,后心内科诊断“阿—斯综合征”。查体 :P 90次 分 ,R 2 2次 分 ,BP 14 8Kpa,发作间隙神智清楚 ,双肺、心脏、腹部无异常 ,四肢肌张力无异常、肌力V级 ,病理征阴性 ,无脑膜刺激征。发作前心电图 :窦性心律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V1 - 3ST不抬高 ,QT =0 .4S ,V6 有小u波。发作时Ⅱ导联记录 :窦性心律 ,频发室性早搏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联律间期极短 0 32S且恒定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QT =0 .4S ,给维拉帕米、硫酸镁、利多…  相似文献   
30.
氧化应激在反流物所致食管粘膜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反流物所致食管粘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行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制备胃十二指肠混合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4周取食管,按炎症轻重将模型组分为A(1级)、B(2级)、C(3级)、D(4级)4组。测定不同等级食管炎组织中MDA含量及SOD、GSH-PX的活力。结果:组织中MDA的含量,对照组与模型各组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模型各组之间两两比较,除A、B两组外,其余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组织中SOD活力,对照组与模型B、C、D各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模型各组比较,除B、C两组外,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组织中GSH-PX的活力与SOD结果相似。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MDA进入回归方程,P<0.01。结论:氧化应激在反流物所致食管粘膜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