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8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1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有人想控制食物的摄人量,但又禁不住饥饿,就想到了喝粥。殊不知,煮熟、煮烂的食物以及含水多的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血糖升高的速度也快,也就是说喝稀粥后血糖升高的速度远比吃米饭、馒头、窝头、杂粮饼等要快,所以有人说喝稀粥如同喝糖水。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功效的丹蛭降糖胶囊对2 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 受体(sEPCR)的影响及其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作用机制。方法:将60 只SD 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 周后,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2 组:空白组(N 组)12 只,高脂饲料组48 只。4 周后,高脂饲料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出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再根据血糖水平分层随机分为3 组:模型组(M 组)、盐酸吡格列酮组(P 组)、加用丹蛭降糖胶囊组(D 组)。盐酸吡格列酮组和加用丹蛭降糖胶囊组均给予盐酸吡格列酮10 mg·kg-1·d-1 灌胃,加用丹蛭降糖胶囊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0.47 g·kg-1·d-1 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予生理盐水5 mL·kg-1·d-1 灌胃,给药4 周后分别检测各组sTM、sEPCR、PT、APTT、FIB 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和加用丹蛭降糖胶囊sTM、sEPCR、FIB 均明显增高(P<0.05),PT、APTT 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盐酸吡格列酮组相比,加用丹蛭降糖胶囊组大鼠血浆sTM、sEPCR、FIB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APTT 水 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升高PT 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能降低sTM、sEPCR 水平,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其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sTM、sEPCR 含量增强抗凝与纤溶活性,调节凝血功能来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3.
探讨方朝晖教授从脾论治消渴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其认为脾虚是消渴发生、发展的基础,脾虚失运为病机关键。临证时将健脾益气贯穿本病治疗始终,并根据消渴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症状,佐以养阴清热、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养心补肾等法,标本兼顾,临床常获良效。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具有益气活血功效中药复方制剂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脂毒性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T2DM合并肥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均给予降低血糖、调节血脂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中药复方制剂丹蛭降糖胶囊口服,疗程为4 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尿酸(uric acid,UA)等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门诊随访,两组患者FPG、2hPG、HOMA-IR、TG、APO-B、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明显升高(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FPG、HOMA-IR、TG、UA、APO-B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能显著降低T2DM合并肥胖症患者的HOMA-IR、TG、UA水平,有效改善肥胖型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脂毒性状态,从而有力防控糖尿病进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探讨内皮舒张功能与初诊2型糖尿病(DM)之间的相关性及预测动脉粥样硬化(AS)的价值。方法超声测量50例DM患者行肱动脉血压计袖带阻塞前后及舌下含服0.5 mg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将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M组肱动脉EDD、EID内径变化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DM组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糖尿病组TC、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肱动脉EDD、EID,颈动脉IMT联合检查技术,可判断初诊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受损并预测AS进展情况,是敏感、有效、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及对相关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及对相关疾病的影响。方法按照预先设计的体检调查表,记录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同时空腹10 h,均采用酶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肝功能。测量血压、查心电图、胸片,必要时做颅脑CT。根据患病情况将全部的546人分为高尿酸血症组、糖尿病组、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结果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血糖的检测值分别是(455.6±43.1)μmol/L、(8.19±1.4)mmol/L,显著高于照组(P<0.01)。血压、三酰甘油的检测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并发脂肪肝、胆道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41.1%、26.7%,明显高于其他组,冠心病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结论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较高,两病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互为关联,互为因果,可导致多种并发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调查糖尿病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讨糖尿病脑梗死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选取符合糖尿病脑梗死诊断标准的252例患者,设计调查问卷,并组织填写问卷,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糖尿病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得出聚4类最佳,分别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阴虚火旺、脉络瘀阻,痰湿内蕴、脉络瘀阻以及其他证候.以各证型聚类内百分比较高者为代表症状,气阴两虚、脉络瘀阻(52.0%)比例最高,其次为阴虚火旺、脉络瘀阻(23.0%),痰湿内蕴、脉络瘀阻型相对较少(9.6%).结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脑梗死的证候分类主要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阴虚火旺、脉络瘀阻和痰湿内蕴、脉络瘀阻型,其中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为糖尿病脑梗死的代表证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老龄鼠增龄自由基代谢变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通过21个月龄的自然衰老大鼠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第1组)、黄芪组(第2组)、制黄精组(第3组)、丹参组(第4组)、黄芪+制黄精组(第5组)、黄芪+丹参组(第6组)、制黄精+丹参组(第7组);测定各组老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维生素C(Vc)、维生素E(VE)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值。结果:①单味中药按总抗氧化能力而言:第2组>第3组>第4组>第1组,②2组合中药按抗自由基代谢作用:第6组>第7组>第5组>第1组(酶类);第5组>第6组>第7组>第1组(非酶类);总抗氧化能力而言:第5组>第6组>第7组>第1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及其组合对老年鼠增龄自由基代谢均有一定的干预进而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苁归益肾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养阴活血中药复方苁归益肾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进行治疗前后的观察测定,治疗前与连续治疗4周后检查各项指标。结果:苁归益肾胶囊能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P<0.05),改善血小板功能,并且能显著减少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结论:苁归益肾胶囊中药可以通过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等作用,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改善血小板功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例正常人及4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伴有微血管病变的患者较未伴有微血管病变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升高。患者内皮素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和尿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表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引起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并提示血浆内皮素升高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