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在血液科临床带教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在血液科实习的本科生按照来科实习顺序非随机分组,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临床路径作为教学工具,对照组以内科学第七版本科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每组学生实习2周后出科时进行口头考试,并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本研究中接受ITP临床路径培训的实验组共纳入32名实习医生,以内科学第七版教材为基础的对照组共纳入38名实习医生.2组间实习同学对ITP“病史询问要点、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的把握、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得分优于对照组;2组间关于“首选治疗方案问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首选激素治疗2周内血小板计数仍低于20×109/L的患者下一步治疗”方面,对照组得分优于实验组(P=0.0003).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临床路径组实习学生对于ITP临床教学方法的接纳程度为93.8%,开放式问题调查显示临床路径教学更为直观简洁,有利于实现标准化教学.结论将临床路径作为血液科实习医生的教学工具之一有利于学生更为清楚地理解该病种的诊治,具有可操作性,但需要结合教材进行深入讲解.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黏蛋白1两串联重复区(MUC1-2VNTR)基因疫苗诱导BALB/c小鼠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将含MUC12VNTR的重组质粒peDNA3.1-2VNTR/myc-hisB免疫小鼠,免疫后采用ELISA动态检测血清中抗VNTR特异性抗体的水平,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CTL)反应活性,MTS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重组质粒免疫组小鼠血清中检出了MUC1-2VNTR抗原特异性抗体。用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后,在效靶比为80:1时可显著地诱导特异性CTL应答。在MUC1-2VNTR抗原肽的刺激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得到增殖;与空质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UC1-2VNTR基因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疫苗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香港血红蛋白病的类型分布,介绍筛选病例的经验以及用统计学方法找出一些在筛选及鉴别血红蛋白病方面有用的方法。结果显示,香港以HbE为最多(69%),其中杂和性HbE占大多数。RBC在筛选血红蛋白病方面意义不大,而RDW和MCV在筛选血红蛋白病方面较MCH和Hb更为重要。另外,相关分析显示,RDW与MCV,Hb,MCH和RBC呈负相关,这在鉴别某些红细胞疾病方面可能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旨在构建多发性骨髓瘤黏蛋白1(两串联)基因(rnuc1-2vntr)的真核表达载体及该重组体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研制多发性骨髓瘤基因疫苗奠定基础。以MUC1—2VNTR蛋白的编码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在其前端加上KOZAK序列后,两端分别加上HindⅢ和XbaⅠ酶的酶切位点,将人工合成的全基因定向插入pcDNA3.1/myc—his B载体中,转化E-coli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菌株,经酶切及测序鉴定为pcDNA3.1-2vntr/myc—hisB重组质粒后,采用Lipofectimine脂质体介导法转染COS-7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对荧光表达进行观察,然后用Western blot检测重纽体在细胞内外的表达。结果表明:合成的MUC1-2VNTR基因全长约140bp,所构建的pcDNA3.1-2vntr/myc—hisB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并含有完整的阅读框架和目的基因。将其转入COS-7细胞后48小时,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检测均可证实黏蛋白1表达。结论:成功的构建了多发性骨髓瘤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2vntr/myc—hisB,并在COS-7细胞中成功地表达黏蛋白1,这为黏蛋白1的功能研究和多发性骨髓瘤基因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小鼠模型,从mRNA水平研究促血管生成素(ANGPT )1、ANGPT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关系。方法 NOD/SCID小鼠腹腔接种HL‐60细胞,建立AML小鼠模型,称模型组,未经处理的NOD/SCID小鼠作对照组。用病理组织学及流式细胞学方法鉴定小鼠模型是否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 (RQ‐PCR)技术检测ANGPT2、ANGPT1及VEGF mRNA在AML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ANGPT2 mRNA表达水平与小鼠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 AML 小鼠模型。RQ‐PCR结果显示模型组肿瘤组织的ANGPT2、VEGF 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ANGPT1 mRNA的表达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PT2 mRNA表达水平与AML小鼠生存期呈负相关。结论 ANGPT2 mRNA在AML小鼠中高表达且与AML小鼠生存期呈负相关,ANGPT2表达与AML病情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应用SCID和NOD/SCID小鼠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成瘤率的不同。方法:分别给SCID和NOD/SCID小鼠腹腔注射HL-60细胞,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CD33阳性率,病理学检查鉴定动物模型。结果:应用SCID小鼠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成瘤率为30%,而应用NOD/SCID小鼠构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模型成瘤率为100%。结论:接种HL-60的NOD/SCID小鼠相对于SCID小鼠成瘤率高,小鼠发病率稳定,更适宜应用于白血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47.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herapy-related leukemia,TRL)是肿瘤或一些良性疾病经放、化疗后所致,其临床过程进展快,对许多白血病的化疗方案耐药,预后差。我们尝试应用地西他滨治疗2例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TRL治疗方法的认识。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55岁,因"乳腺癌术后2年余,乏力、四肢酸痛,发热20d左右"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2年,有风湿病30余年,未治疗。该患者在2008年9月因左乳腺包块就诊,经相关检查确诊为乳腺癌Ⅱ期,行手术切除,给多西紫杉醇  相似文献   
48.
近来有学者报告,慢性缺血性。肾病可能是中老年人(尤其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多年来已引起社会广泛重视;但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肾病,其发病的普遍性和病情的严重性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我们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时给予。肾动脉造影,以探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肾动脉狭窄(RAS)的情况,并评价临床因素对RAS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