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哺乳期妊娠与终止妊娠2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我院1993年1月至1994年12月收治哺乳期意外妊娠要求终止者252例。哺乳期妊娠对乳母及婴儿均有不良影响,终止妊娠并发症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2.
33.
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创伤性支气管断裂11例,现将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内镜检查(UGE)结果的特点.方法 因上消化道症状在我院行UGE的患者共28 694例,老年组2 974例,中青年组25 720例,对两组UGE內镜表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食管炎、食管裂孔疝、食管静脉曲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十二指肠憩室、胃溃疡及上消化道癌的发生率老年组较中青年组高,分别为6.96%、0.84%、2.82%、1.04%、1.51%、0.37%、0.64%、9.48%、7.06%和3.96%、0.15%、1.21%、0.36%、0.66%、0.10%、0.12%、5.57%、3.05%(P<0.001);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率老年组较中青年组低,分别为33.39%、2.08% 和44.00%、4.01%(P<0.001);慢性糜烂性胃炎、胃体胃底部息肉、十二指肠球部和球后溃疡的发生率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相当分别为37.02%、2.01%、10.32%、0.50% 和35.43%、1.60%、9.30%、0.36%(P>0.05).结论 老年人UGE结果与中青人明显不同,食管病变、胃溃疡及上消化道癌增多.除非有禁忌证,对不明原因上消化道症状的老年人应尽早做UGE.  相似文献   
36.
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哮喘的诱发和加重关系密切,其感染发病率在哮喘患儿呈逐年增加趋势。对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支原体肺炎诱发的支气管哮喘,使用鲁司特钠与丙卡特罗联合治疗的报道尚少[1,2]。本研究旨在观察孟鲁司特  相似文献   
37.
<正>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在最近20余年中有很大进展。消化内镜治疗侵入性小,使消化系统许多疾病的治疗"微创伤"化,故在许多方面对病人的利益超过了传统外科手术。现对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8.
垂体腺瘤是鞍区常见肿瘤,按照肿瘤生物学行为分三类: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治疗相对棘手,肿瘤常常侵犯周围结构如海绵窦、蝶筛窦、上斜坡、鞍底骨质、硬脑膜等,且易发生垂体瘤卒中致病情危急[1];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通常按Hardy-Wilson分级、分期标准,即蝶鞍正常或局限性扩张,肿瘤<10 mm为Ⅰ级;蝶鞍扩大,肿瘤≥10 mm为Ⅱ级;鞍底骨质局限性破坏为Ⅲ级;鞍底骨质弥漫性破坏为Ⅳ级;通过CSF或血-脑屏障播散为Ⅴ级。在治疗上,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全切困难,术后残留率和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影响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因素很多,包括 MicroRNAs ( miRNAs)、肿瘤细胞黏附性相关因子、增殖因子、基因突变、垂体瘤新生血管相关因子等。目前为止,侵袭性垂体瘤的发病机理仍处于研究中,其中侵袭性相关生物学标志物一直备受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前后血浆Lp-PLA2水平变化,并评估Lp-PLA2表达差异程度与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CEA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4例,检测术前1周和术后4周Lp-PLA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2a随访,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脑卒中、血管再狭窄等复发情况。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缺血性脑卒中是否发病为应变量,相关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Lp-PLA2为自变量,得到多元回归方程:缺血性脑卒中=-2.361+0.796吸烟+0.005Lp-PLA2。由此得出,Lp-PLA2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1周和术后4周Lp-PLA2蛋白表达水平显示,其中表达差异大31例,表达差异小13例,并进行2a随访。最终发现,表达差异程度大患者出现脑卒中(P0.05)和再狭窄(P0.05)的几率明显降低。结论 Lp-PLA2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且Lp-PLA2表达水平差异可作为脑卒中患者开展CEA围手术期风险预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使用替米沙坦40~80mg/d,治疗12w后,比较两组血压、空腹(FBG)及餐后血糖(2hBG)、空腹(FINS)及餐后血胰岛素(P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12w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空腹及餐后血胰岛素、HOMA-IR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TG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增强作用,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降低甘油三脂,且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