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61.
一般认为脑瘫患儿的肌力尤其是臀大肌肌力较正常儿童弱。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电刺激能否增强双瘫和偏瘫脑瘫患儿臀大肌肌力、改善步态和运动功能。资料与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盲对照研究。脑瘫患儿2 2例 (男 7例 ,女 15例 )。入选条件为 :年龄 5~ 15岁 ,能步行 ,无髋部手术史、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3D打印踝足矫形器(AFO)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希望能够降低打印成本,促进临床应用。方法:采用Artec三维扫描仪扫描患肢,利用软件Meshlab进行STL文件的表面处理。通过软件Instep将STL文件转换成STP文件。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AFO进行有限元分析。利用软件Evolve对AFO模型结构优化,去除多余的结构。最后通过3D打印机打印制作所需的AFO。结果:详细展示3D打印AFO的具体流程,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AFO后部中间和两侧区域的应力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结构优化后AFO减少了17%的重量,两种材料打印的AFO轻便,打印成本也有降低。结论:本次研究成功地展示了3D打印AFO的临床应用流程,降低打印成本可以促进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3.
脑卒中偏瘫患者骨密度变化及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对其骨密度(BMD)和骨质疏松(OP)患病率的影响。方法:102例广东省佛山地区常住的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男46例,女56例,年龄55—85岁(平均72.8±9.2岁),使用美国 Hologic公司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正位腰椎(L1-L4)、双侧前臂远端和股骨近端进行BMD测定,并与352例本地区健康人(对照组)进行BMD及OP患病率的比较。结果:脑卒中组的偏瘫侧前臂、股骨颈、Ward′s区的BMD值明显低于健侧(0.444±0.11 vs 0.478±0.09,0.716±0.16 vs 0.757±0.16, 0.373±0.15 vs 0.407±0.15, P<0.05),偏瘫侧股骨颈、Ward′s区和腰椎BMD明显低于对照组(0.716±0.16 vs 0.844±0.12, 0.373±0.15 vs 0.495±0.13, 0.768±0.18 vs 0.831±0.13, P<0.05)。病程≥3个月的患者的偏瘫侧前臂、股骨颈和腰椎BMD明显低于病程<3个月的患者(0.415±0.10 vs 0.474±0.11,0.672±0.16 vs 0.751±0.16,0.722±0.14 vs 0.802±0.19,P<0.05),且病程≥3个月的患者的健侧BMD也低于病程<3个月的患者,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女性脑卒中患者各部位的BMD明显低于男性(P<0.05)。脑卒中组偏瘫侧股骨的OP患病率高于健侧(P<0.05),男性腰椎和股骨、女性股骨的OP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前臂、股骨近端和腰椎BMD度低于健康人和健侧;女性患者BMD低于男性患者,病程越长,BMD越低。患侧肢体OP患病率高于健侧,脑卒中患者股骨的OP患病率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64.
目的调查首次发病的脑血管病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脑血管病患者和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男70例,女60例,平均年龄(63.83±14.09)岁。于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抽血,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elicobacterpylori,Hp)。结果脑血管病患者的Hp抗体阳性率为71%,其他疾病患者的阳性率为41%,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χ2=9.482,P=0.002),危险度为3.469。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5.
焦虑-抑郁症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按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将18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9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组除常规方法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外,同时加强心理评价及治疗,治疗时间平均约55±17.6天。结果:两组均在治疗前后经过心理测验HAMA和HAMD调查评价及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价得分结果均有明显变化,而且心理组比对照组变化显著(P<0.01),性格特征及心境情绪状况明显好转,康复疗效显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脑卒中患者必要的心理治疗对顺利开展脑卒中功能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对提高脑中风运动功能康复疗效起到关键作用,使患者真正达到残而不废的康复目标。  相似文献   
66.
体外冲击波改善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与关节松动术两种治疗方法对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01/2006-09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组28例和关节松动术组35例。①治疗方法:体外冲击波组采用骨科冲击波机(深圳慧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60次/min、强度6~11W/cm2,时间约25min,2次/周,共6次。关节松动术组选用澳式手法和CPM仪治疗,45min/次,次/周,共治疗18次,治疗部位均为患侧膝关节。②评估指标:同时采用测角器评估患者膝关节主动和被动运动时的6关节活动范围变化,并根据关节活动范围变化评估疗效;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定活动时疼痛强度;并观察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果:57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关节活动范围变化:治疗3周后,体外冲击波组膝关节活动度平均增加73.8°,关节松动术组平均增加为35.6°,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26.645P<0.01)。②疼痛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体外冲击波组疼痛减轻47.96%,关节松动术组疼痛减轻23.73%,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疗效:体外冲击波组总有效率100%,关节松动术组总有效率90%。④副反应:体外冲击波组治疗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关节松动术组治疗时和后膝关节局部有疼痛剧烈,有6例因此脱落。结论:体外冲击波组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关节松动术组,且膝关节功能障碍改善明显、疗效持久,治疗时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康复治疗对大脑皮层功能单位与传导通路损伤的疗效和相关机理。方法 :对13例功能单位损伤和28例内囊、基底节等传导通路损伤的患者 ,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定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功能单位损伤组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好于传导通路组(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康复治疗对功能单位损伤组的疗效要优于传导通路组 ;配带适当的支具有利于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旋律语调(melodicintonationyherapy,MIT)对重度感觉性失语的治疗作用.方法20例重度感觉性失语患者分MIT组和对照组.MIT组接受MIT语言综合训练,对照组仅接受语言训练.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MIT组听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呼名和书写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MIT 对重度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较单纯语言训练方法能显著提高患者听理解、复述、呼名、书写等能力.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膝关节损伤的患者术后早期无痛情况下应用CPM的康复意义。方法:康复组62 例,于手术后12~24 h 在持续硬外麻下使用CPM治疗,2~3 d 后停用硬膜外麻继续治疗3 周。对照组33 例于术后14 d 后使用CPM 持续治疗3 周。结果: 术后12 个月患膝康复评分和关节活动度, 康复组分别为(90.31±9.01) 分和138.00°±23.19°, 对照组为(68.71±15.10) 分和88.00°±24.09°, 两组显著差异(P< 0.01)。结论:膝关节损伤后早期无痛性持续被动活动对膝关节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低频电刺激配合导尿管球囊扩张技术治疗放射性脑神经损伤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择18例鼻咽癌后放射性脑神经损伤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其中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49.5岁;放射治疗结束到出现严重吞咽困难需鼻饲的时间为4.5年;留置胃管13例,胃造瘘5例.应用低频电刺激吞咽肌,刺激肌肉包括下颌舌骨肌、二腹肌、甲状舌骨肌、舌骨舌肌、腭垂肌、上下舌纵肌、舌横肌、颊肌等;采用波宽1~100 ms,频率30~50 Hz,刺激5 s,休息5~10 s,每次治疗15~30 min,每天1次,共20次.同时应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技术,采用14号乳胶导尿管,插入食道后注水6~10 ml,缓慢拉出扩张食道上段,每天1次,共lO~20次.采用X线荧光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VFSS吞咽时相比较:治疗前患者的碘水、碘糊吞咽时相通过时间明显异常,喉部上抬和前移幅度小;治疗后,通过时间缩短,喉部上抬和前移幅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吞咽碘水和碘糊过程中,会厌谷或梨状隐窝碘剂残留发生率均为100%,误吸率100%;治疗后,会厌谷和梨状窝的残留率分别为38.9%和44.4%,误吸率为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VFSS疗效评价示:总有效率88.9%,其中治愈7例(38.9%),有效9例(50.0%),无效2例(11.1%).15例拔除了鼻饲管或胃造瘘管.结论 导尿管球囊扩张技术配合电刺激治疗具有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放射性脑神经损伤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ow frequency electric stimulation and urethral catheter balloon dilatation therapy on dysphagia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patients after radiation therapy. Methods Eighteen dysphagic NPC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radiation therapy were studied.They included 15 males and 3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49.5 years.Thirteen were being fed with a nasogastric tube and 5 with a gastmstomy tube.Low frequency electric stimulation was applied to the swallowing muscles and urethral catheter balloon dilatation therapy was used for the crieopharygeus muscle.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effects were evaluated with a videofluoroscopic study of swallowing.Results Most swallowing function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After treatment the pharyngeal transit time of paste iodine and fluid iodine(diatriazoate)through the mouth and hypopharynx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Displacement of the hyoid bon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after treatment.Before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pyriform sinus stasis and aspiration were 100%:after treatment these were 44.4%and 16.6% respectively.Videofluoroscopy showed that 7 cases had been cured(38.9%),9 cases had improved(50.0%)and 2 cases showed no effect(11.1%).In 15 cases the nasogastric or gastrostomy tube could be removed. Conclusion Low frequency electric stimulation and urethral catheter balloon dilatation can improve swallowing in NPC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radiation therapy.This treatment was easy to administer,safe and reli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