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例1 男,7岁。4天前开始阵发性脐周疼痛,伴呕吐,每日十余次,吐出食物残渣及蛔虫。烦温多饮。病后第三天呼吸急促,呻吟不止,精神萎顿,大便一次,见蛔虫数条。无其他不适。无服药史。入院后呕死蛔虫一条,已腐烂。既往体健,常有排蛔虫史。体查:体温37.4℃,脉搏120次,呼吸34次,嗜睡状,恍惚。明显失水征。呼吸深快。心率120次。双肺呼吸音增粗,左前胸可闻少量干罗音。腹软,无胀气。脐周扪及小包块及索状条物,余体查正常。白细胞12.65×10~9/L,中性77%,淋巴  相似文献   
42.
某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与耐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998-2006年该院抗生素使用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法计算各种抗生素的用药频度(DDDs);用ViteK2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2004版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对结果进行判定,用WHONET5.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抗生素使用与细菌耐药之间的天系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喃(IMP)而耐药率在20%左右,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都超过了40%。鲍曼不动杆菌对IMP仍敏感,耐药率不到5%,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都超过了40%。抗生素的总DDDs2003年达到高峰;加酶抑制剂类在2003年后DDDs上升幅度很大。相关性分析,以下关系为正相关关系,并具有统计学意义:铜绿假单胞菌对IMP的耐药率与IMP的DDDs之间,以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SCF)的耐药率与SCF的DDDs之间。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的耐药率与TZP的DDDs、同时与加酶抑制剂类的DDDs之间;对CAZ的耐药率与CAZ的DDDs之间;对头孢吡肟FEP的耐药率与FEP的DDDs之间;以及对SCF的耐药率与加酶抑制剂类的DDDs之间。结论广谱抗生素特别是加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的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水平影响较大,临床上使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内、外科住院患者感染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内、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和药敏试验报告单。送检标本包括尿、血液、病变部位分泌物、痰、粪便、咽拭子、脑脊液等。应用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提供的WHONET 5.5软件及SPSS16.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内、外科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来源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共分离到来源于4092例内、外科住院患者的非重复病原菌4268株,其中内科患者2182例2257株,外科患者1910例2011株。来源于内科患者的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来源于外科患者的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来源于内科患者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高于外科患者的有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及头孢呋辛[62.7%(271/432)比58.0%(202/348),65.5%(283/432)比55.5%(193/348),63.8%(275/431)比53.3%(185/347),41.8%(180/431)比34.4%(120/349),34.0%(146/430)比26.6%(93/349)],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94.4%(151/160)比83.3%(140/168)],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92.2%(190/206)比86.1%(230/267)],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及米诺环素[30.1%(31/103)比19.0%(41/216),29.7(30/101)比17.5%(38/217),19.4%(20/103)比10.8%(23/213),19.2%(19/99)比9.8%(20/204),23.2%(22/95)比11.1%(22/198)],敏感率低于外科患者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及克林霉素[54.8%(40/73)比78.9%(71/90),50.0%(37/74)比71.3%(62/87),28.8%(21/73)比46.6%(41/88)],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77.3%(269/348)比90.5%(239/264)],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81.8%(148/181)比88.7%(235/26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内科与外科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种类不同,来源于内、外科患者的同一种病原菌对同一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临床医生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4.
鲁美菊  张瑞琴 《吉林医学》2013,34(17):3372-3373
目的:观察低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而入院就诊的220例健康妇女为临床试验对象,让其在性交后72 d内服用10 mg米非司酮。结果:在对220例服用10 mg米非司酮的健康妇女进行观察随访后发现,避孕有效率达83%,失败率0.90%,且服用10 mg米非司酮对妇女的月经影响较小。结论:低剂量米非司酮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我院内科系统9年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使用Whonet5.4软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和调查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消耗量,采用SPSS16.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科患者中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5.2%,且呼吸道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与其它部位感染的该菌,在耐药率上有显著差异,p≤0.05。9年间所监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除氨基糖苷类外,均呈上升趋势;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低于30%,可作为我院内科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经验用药。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2005-2006年间使用达高峰,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关性分析发现发现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对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呈现负相关,其余抗菌药物使用对其耐药率的增加均呈正相关。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其的耐药率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定期监测本地区内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对于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乙二醇甲醚(EGME)为易挥发、几乎无气味的溶剂,主要用作树脂、油漆、染料、喷漆等的有机溶剂。本文报告了某镜架厂接触EGME女工血液检查结果。该厂生产赛璐珞眼镜架。首先把需要固定的零部件浸在丙酮(70%)和EGME(30%)混合液中,再经过冷压把溶化的边缘胶合。车间通  相似文献   
47.
为评价发病率和死亡率与职业性接触氯乙烯单体(VCM)之间的关系,法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与有关工厂职业卫生医师合作,对接触VCM工人和年龄相匹配的对照者各1100名进行7年前瞻性研究。接触组由1980年1月前接触VCM工人组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新型大麻制剂O-1602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小鼠肠道免疫及菌群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 成年C57/BL6小鼠21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AP模型组(AP组,n=7)、AP治疗组(AP+O-1602组,n=7)及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7)。AP模型组、AP治疗组以雨蛙肽腹腔注射(50μg/kg)复制AP模型,并分别给以腹腔注射药物溶剂或O-1602溶液(10mg/kg);正常对照组小鼠用相同方式获得等量生理盐水及药物溶剂注射。3组动物均于末次注药3h后麻醉处死,收集其血液、小肠和结肠及肠道Peyer''s结。检测和分析肠道细菌总数和主要类别、Peyer''s结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检测血浆淀粉酶及细胞因子IL-10、MCP-1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P小鼠肠道细菌总数、主要亚群,尤其是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血浆淀粉酶活性、IL-10及MCP-1水平都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新型大麻制剂O-1602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AP时的上述异常变化(P<0.05)。各组肠道Peyer''s结数量无明显差异,但AP小鼠Peyer''s结中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AP组P<0.01,AP+O-1602组P<0.05),CD4+/CD8+较对照组也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1602对雨蛙肽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具有一定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肠道细菌的清除、调节肠道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49.
白剑峰新作《中国式医患关系》出版卫生部部长陈竺作序《中国式医患关系》一书近日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卫生部部长陈竺作序。本书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本刊特邀总策划白剑峰,这是继其《谁在妖魔化医  相似文献   
50.
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医院2009年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特征. 方法 对医院2009年ICU分离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B法和CLSI标准(2007版)判断病原菌耐药性. 结果 分离出的200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3.0%,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24.5%、真菌12.5%;革兰阴性杆菌中非发酵菌占主要地位,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以肠球菌属居多,所分离出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大多数呈现多药耐药趋势,革兰阴性杆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50.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43.3%;鲍氏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耐药率≤25.0%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5.0%. 结论 ICU患者感染病原菌多药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医师应参考ICU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结合患者感染状况正确、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