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0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175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48篇
预防医学   194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57篇
  1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银川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病原学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就诊宁夏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初步诊断腹泻病患儿的新鲜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所得样本采用RT-PCR技术进行轮状病毒(HRV)、诺如病毒(NORV)、扎如病毒(SPAV)、星状病毒(ASTV)及肠道腺病毒(EADV)检测。结果 286份粪便样本共检测出致病菌208例,检出率72.73%。病毒检测172例阳性,阳性率60.14%,其中HRV84例(29.34%)、NORV62例(21.77%),SPAV14例(4.90%)、ASTV27例(9.44%),EADV 21例(7.34%)。细菌培养致病菌36例,检出率为12.58%,以沙门氏菌感染多见。混合感染36例(12.58%)。结论银川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以病毒感染为主,HRV、NORV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42.
日本血吸虫性别与循环抗原检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单性尾蚴感染家兔,追踪观察循环表膜抗原检出情况。结果9只雄性尾蚴感染兔(检虫15—133条,平均53.1条)及9只雌性尾蚴感染兔(检虫1—102条,平均36.1条)用斑点-ELISA法定期检查1年,循环表膜抗原始终为阴性。而7只复性感染兔(检虫4-161条,平均67.1条)于感染后6—10wk先后出现斑点-ELISA阳性反应。单性雌虫在家兔体内发育不良,呈螺旋状,其寿命至少1年。单性雄虫则可发育成熟,虫体肥厚、粗壮。  相似文献   
43.
作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疟疾病人和在流行区居民的抗体。收集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50~100%为滋养体和裂殖体)和游离的原虫,经洗涤、离心超声等处理后,获得抗原。有些试验中用~(35)S-蛋氨酸代谢标记培养中的恶性疟原虫抗原进行试验,另以正常人体红细胞溶血后的细胞膜制备红细胞抗原与疟原虫抗原平行进行试验。抗IgG、抗IgM免疫球蛋白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44.
患者男,52岁,1月余前因左顶叶脑出血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继发性脑积水,外院治疗效果欠佳而转入我院;既往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术后持续服用华法林6个月。查体:浅昏迷状态,留置胃管、尿管,体温37.6℃,脉搏82次/分,呼吸19次/分,四肢肌张力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3.7×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70%。腹部超声:右下腹8.02 cm×6.42 cm×6.03 cm囊性局限性无回声包块,与髂内动脉相连(图1A),瘤颈小,起始部细窄;CDFI及频谱图像均于收缩期见血流信号自髂内动脉射向瘤体,舒张期未见明显彩色血流(图1B);超声提示:右下腹巨大囊性包块,髂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可能。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明确两种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糖链表达的特点。 方法 复苏冻存的大鼠空肠黏膜MVECs;取3日龄SPF仔猪肺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猪肺MVECs;采用凝集素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刀豆凝集素(Con A)、菜豆红细胞凝集素(PHA-E)、蓖麻凝集素Ⅰ(RCA-Ⅰ)、番茄凝集素(LEL)、黑接骨木凝集素(SNA)、荆豆凝集素Ⅰ(UEA-Ⅰ)、麦胚凝集素(WGA)和双花扁豆凝集素(DBA)共8种凝集素在两种MVECs的染色情况。 结果 大鼠空肠黏膜MVECs对Con A、WGA和LEL呈强阳性着色,PHA-E、SNA和RCA-Ⅰ呈中等阳性着色,DBA呈弱阳性着色,UEA-Ⅰ呈阴性着色;猪肺MVECs对Con A和PHA-E呈强阳性着色,RCA-Ⅰ呈中等阳性着色,LEL和SNA呈弱阳性着色,UEA-Ⅰ、WGA和DBA呈阴性着色。 结论 两种MVECs的糖链表达具有显著异质性,大鼠空肠黏膜MVECs和猪肺MVECs均不同水平地表达甘露糖、半乳糖、1, 3-N-乙酰葡糖胺和唾液酸,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半乳糖胺表达于前者不表达于后者,岩藻糖在两者均不表达。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对山西一个汉族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家系的EXT1和EXT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序列进行分析,以寻找致病突变.方法 用PCR扩增先证者EXT1和EXT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将PCR产物送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发现EXT1基因2种同义突变(P477P、E587E)、3种内含子突变(c.1537-48A>G、c.1721 +203 A>G、c.1722-103 C>G).EXT2基因共发现5种内含子突变(c.-29-148 A>T、c.1080-18 T>A、c.1336-93 C>T、c.1526-166 C>T、c.1526-195C>T).其中,EXT1 P477P、EXT1 E587E和EXT2 c.1080-18 T>A为多发性骨软骨瘤突变数据库已收录的多态位点,其余7个位点尚未见报道.结论 对该家系EXT1、EXT2基因全部外显子的测序分析未发现明确的致病突变,该家系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的发生是否由除EXT1、EXT2外的其它EXT相关基因引起尚需进一步的连锁定位分析.  相似文献   
47.
张凤琴  张永红 《安徽医药》2020,41(3):339-342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家庭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庐江县人民医院儿科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育和随访。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出院时及家庭雾化吸入2周后的治疗依从性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憋喘、湿啰音及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和家属满意度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儿治疗2周后依从性好、良、差的比例分别为85.0%、12.5%、2.5%,对照组分别为57.5%、27.5%、12.5%,试验组患儿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在住院时、出院时、家庭雾化治疗2周后的依从性评分出现下降,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在住院时、出院时、家庭雾化治疗2周后依从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憋喘消失时间、湿罗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不仅改善家庭雾化吸入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还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从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常规方法治疗和常规治疗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7%,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行ACEI同步治疗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9.
本文报告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感染兔血清中循环抗原及/或免疫复合物的实验结果.以血吸虫成虫盐水浸液抗原ACSE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脏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抗成虫表膜的单克隆抗体8SE_4。此抗体经DE_(52)柱层析提纯后制成HRP-8SE_4结合物.血清样本与HRP-8SE_4作用后加入PEG(mw·6000)沉淀免疫复合物,然后加入底物OPD显色,于492nm读数,OD值即反映血循环中抗原及/或免疫复合物的量。实验结果表明5只重感染兔(接种尾蚴15O0~2000条)于感染后6wk可见OD值明显升高,达到感染前的1.9~4.5倍。5只轻感染兔接种尾蚴10~500条亦于感染6wk后OD值明显上升,至感染后8wk达高峰,此后至11wk剖杀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5轻感染兔检虫数为4~326条,未见虫荷与检测结果有明显相关。本实验结果提示感染兔血清中有循环表膜抗原及/或其复合物存在。至于检测该抗原能否用于考核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pcDNA3/mIL-18对pcDNA3/VP1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从烫伤小鼠肺部组织细胞中提取总RNA进行RT-PCR扩增;将扩增产物与pGEM-T载体连接,构建mIL-18原核表达质粒pGEM-T/mIL-18,酶切纯化mIL-18片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IL-18,将其作为基因佐剂和pcDNA3/VP1共免疫BALB/c小鼠。结果3次免疫后,共免疫组中和抗体滴度高于pcDNA3/VP1组;而病毒滴度低于pcDNA3/VP1组。用10LD50CVB3攻击后,共免疫组小鼠生存率为35%,高于pcDNA3/VP1组。结论PcDNA3/mIL-18对pcDNA3/VP1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