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41.
研究线粒体DNA(mtDNA)缺失与心肌病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大片段DNA体外扩增技术,扩增心肌病患者心肌、骨骼肌血液标本的mtDNA,并与冠心病患者、正常人的标本对照。结果在1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中发现mtDNA缺失,缺失片段长度为400个碱基对(400bp),心肌中缺失mtDNA的相对含量超过50%。结论mtDNA缺失可能是心肌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42.
对一个同卵以生leber病家系成员mtDNA突变状况作基因分析,并比较同卵双生子及其同胞间症状差异。发现该家母系成员mtDNA相同皆为突变弛合型,同卵双生子间症状相似,但与他们同胸间差异极大,这种差异是由核DNA不同所致,表明核DNA在该病形成过程中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43.
44.
Leber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mtDNA)突变在心肌病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1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及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活检骨骼肌标本,对PCR产物进行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single 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与冠心病患者尸检心肌及正常人骨骼肌及心肌比较。结果:发现1例DCM患者骨骼肌中存在mtDNA点突变。结论:与心肌病相关的该区域点突变是该心肌病患者的可能病因。  相似文献   
46.
自杀基因治疗肿瘤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基因治疗肿瘤已有肯定疗效 ,本文着重从自杀基因作用体系、旁观者效应、基因特异转录调控序列的添加、肿瘤的基因—放射治疗、双自杀基因几个方面介绍自杀基因治疗肿瘤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7.
血友病甲携带者的实验室检查和基因诊断初步探讨张继斌,陈玉心(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10029)张丽珊,黄鹰,张志平(南京铁道医学院生物教研室)血友病甲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凝血因子Ⅶ基因缺陷而导致血浆中凝血因子Ⅶ活性(ⅦC)的减低...  相似文献   
48.
线粒体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关系。方法应用PCR-BsmAI酶切及PCR产物直接银染测序,对48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散发患者外周血标本的线粒体DNA进行分析。结果发现6例患者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核苷酸第1555位点发生了A→G突变。结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带有1555G的个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耳毒作用有高度易感性。  相似文献   
49.
小建是我“心灵港湾”的听众,第一次写信给我是他升入市重点高中以后的第三个月。信里他说自己很痛苦,看过病,也服过医生给开的药物,可效果并不明显,他想得到“心灵港湾”的帮助。于是我约他面谈。 小建,中等身材,浓眉大眼,一脸正气,对人十分有礼貌,只是情绪低落,有些畏缩。他说自升入高中以后,就被一种莫名的情绪所困扰。 当我向他了解他的一些生活经历时,他紧锁的眉头松开了,侃侃而谈。从小父母十分注重全方面培养,所以自上幼儿园开始,在老师的眼里,他就是典型的优秀学生,小学四年级时他就做了大队长,出头露脸的事做了许多,风光极了,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区重点初中,他驾轻就熟地学习  相似文献   
50.
本文研究了8个独立来源的中国汉族人Leber氏病家系的患者,其中在4个家系的患者中找到了这种突变。这种转换突变使NADH脱氢酶第4个亚单位(ND_4)的第340位编码子的精氨酸转变为组氨酸,并使SfaNI酶的切割位点消失,因此可提供一种简单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