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3D打印固定式定位导板在腓骨肌皮瓣穿支血管的精准定位方法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由于颌骨缺损需行腓骨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的患者14例。导板组(7例)采用CTA结合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患者双下肢并定位穿支血管位置,数字化设计腓骨肌皮瓣穿支血管定位导板,将导板的两端设计为固定端,上方一端固定于膝关节,下方一端固定于踝关节,3D打印完成导板;对照组(7例)采用常规手持式多普勒进行术前定位。比较两组皮瓣制取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定位穿支血管的差异、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术后供区外形满意度及下肢功能评定量表(lower extremity functional scale,LEFS)。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导板组的制取皮瓣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穿支血管定位及术后供区外形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皮瓣并发症、LEF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  相似文献   
12.
介绍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经验。谢教授认为该病主要是肝郁脾虚兼湿热蕴结所致,在治疗中除运用抗病毒药物外,还参用疏肝健脾法、五脏相生法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创电凝术的疗效并总结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2008年11月-2011年1月我科采用微创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24例(284条患肢),并对其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微创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不易复发且美观等优点。结论:围手术期良好的护理是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关心,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预防作用,对帮助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和各项治疗的实施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以提高床位周转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KTS)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从1998年10月-2010年7月,对26例KTS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切开腘静脉鞘膜解除纤维束带压迫者16例;取健肢大隐静脉重建腘静脉者6例;行股浅静脉狭窄鞘膜切除后,异常交通支结扎者2例;行髂外静脉纤维束带切除后,异常交通支结扎者2例。所有患肢于术后2周二期行血管瘤切除及曲张浅静脉抽剥术或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PCCS),伴有深静脉及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加做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及腔镜筋膜下交通支结扎术(SEPS)。结果:全组病例随访6~35个月,平均12.4个月,疗效满意,临床症状消失。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静脉型KTS的有效方法,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并慎重选择手术方法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多种体外实验手段评价桂皮醛对三种常见口腔链球菌(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和戈登链球菌)形成的多菌种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测生长抑制作用确定桂皮醛对单菌种浮游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桂皮醛处理组设置 MIC、1/2 MIC和1/4 MIC三个质量浓度组;将BHIS液体培养基稀释的细菌培养液和桂皮醛溶液同时加入96孔板孔内,并放入恒温厌氧罐37℃培养24 h后,从每个孔中吸出混合液,并用PBS清洗平板,获得生物膜。通过结晶紫染色、活菌计数评估桂皮醛对单菌种和多菌种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量多菌种生物膜形成相关毒力基因的表达。结果 桂皮醛对三种口腔链球菌的生长、生物膜形成以及多菌种生物膜形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桂皮醛能够抑制多菌种生物膜中gtfB、gtfC和gtfD的表达。桂皮醛还可以降低多菌种生物膜的产酸和耐酸能力。结论 一定浓度的桂皮醛对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和戈登链球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多菌种生物膜形成及其毒力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静生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由张静生教授开具的重症肌无力处方255首,应用SPSS Clementine 12.0和IBM SPSS 26.0对处方中药物频数及其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回顾性地研究.结果:对筛选出的232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中药多入肝脾肾经,以甘温平的补气药,佐收涩、理气、解表、活血化瘀药等,得到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高频药物为山茱萸、枸杞子、陈皮、当归、黄芪等47味药物;同时在支持度≥10%,置信度≥80%,提升度≥1.0条件下挖掘出核心药对为山茱萸-黄芪,山茱萸-枸杞子、菊花-枸杞子、黄芪、防风-升麻、益母草-枳壳、菊花-桑叶、枳壳-桔梗等为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出治疗以处方版黄芪复方为主,佐以保和丸、丹参生脉饮等方剂.结论: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显示与张静生教授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相符,多用补脾益肾,升举阳气之品,针对伴随不同症状而应用不同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870例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患者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各种下肢静脉疾病所占的比例。方法:2003年3月-2010年12月,我科共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870例。结果:单纯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4例(5.06%),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6例(8.74%),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98例(68.74%),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4例(6.21%),混合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例(1.2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4例(6.21%),静脉畸形疾病33例(3.80%)。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最可靠方法,为下肢静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其早期检出率以及相关治疗措施。方法:选自我院2007年~2009年产科收治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共33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产科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的完成了传统开腹手术,并联合化疗与放疗,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气腹的不良反应,其余产妇无并发症出现;1例产妇进行介入治疗。结论:对产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的及时诊断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下呼吸道标本MRSA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标本中MRSA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107株MRSA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中32株MRSA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07株MRSA对14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显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利福平显示较好的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93.5%、70.1%;其次为对氯霉素敏感率54.2%;对四环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显示高度耐药或全耐药。PFGE分析表明32株MRSA分为4个PFGE组(A~D型),25株为A型,A型又包括A1、A2、和A33个亚型,其中以A1亚型为主,共17株,A2亚型1株,A3亚型7株,B型5株,C型1株,D型1株。结论我院在2005年12月到2006年12月ICU、结核5科有MRSA暴发流行,主要流行株为A1、A3亚型;这些MRSA菌株为多重耐药菌,应引起临床医师及感染控制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萘降解菌的耐铅性能及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土壤中萘降解菌对萘和重金属双重污染的耐受性。方法对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高效萘降解菌——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p.)TN的重金属耐受性、铅富集机制及在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Pb~(2+)浓度(100~500 mg/L)对菌悬液吸光度的影响,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培养基中重金属(50 mg/L,Pb~(2+),Zn~(2+),Cu~(2+)和Cd~(3+))在菌体培养液、细胞壁、细胞内富集物中的分布,以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观察100 mg/L Pb~(2+)对菌体形态、元素及官能团分布的影响。结果菌株TN对Pb~(2+)的最高耐受浓度为500 mg/L并可耐受一定浓度的Zn~(2+)、Cu~(2+)和Cd~(3+),TN对Pb~(2+)富集程度最高,细胞壁及胞内富集率达到98.33%;菌体蓄积Pb~(2+)后细胞壁表面有沉淀物附着并有铅元素检出,对Pb~(2+)的蓄积主要依靠细胞壁上的羧基、羟基、酰胺基及磷酸基团;将TN菌株接种到含有2.5 mg/g萘及200 mg/L Pb~(2+)的灭菌土壤中,经过13 d室温培养之后,萘的去除率为94.29%。结论 TN菌株对Pb~(2+)、Zn~(2+)、Cu~(2+)和Cd~(3+)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对Pb~(2+)的富集能力强。该菌株能够依靠细胞壁上的活性基团富集Pb~(2+),适用于萘和Pb~(2+)双重胁迫的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