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41.
背景:为减少有限元分析的运算量,使之更具有临床实用性,前期试验对赋予材料属性进行了探讨,论证了赋予骨骼10种材料属性可以达到有限元分析的要求,同时发现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式,可以实现骨密度值的求解。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及有限元分析测量骨密度的方法,对骨骼有限元分析的一般过程进行一定规范。 方法:选用11侧股骨上段标本,对照组直接测量标本的质量;试验组将11侧标本进行高速CT薄层扫描,在Mimics 10.0中进行三维重建,在Ansys中进行体网格划分,在Mimics中赋予10,100,400种材料属性,输出至Ansys计算骨骼中每一种材料属性的体单元体积,根据CT扫描灰度值与骨密度的经验公式,计算标本质量及密度,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结论:骨密度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赋予10,100,400种材料属性各试验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 0.28),试验组各组别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 > 0.8)。结果提示,该试验方法可定量测量骨骼质量、密度及骨密质和骨松质的比例,赋予骨骼10种材料属性即可达到测量要求,试验结果可为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与有限元分析的统一作初步准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揭示发育基因Lhx3和Lhx4参与成年动物中枢神经损伤修复的过程。方法 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阻断成年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2h后再灌注,分别于损伤再灌注后3d、7d、14d和2ld取左右侧大脑皮层组织,采用RT-PcR结合HPLC测定方法,相对定量分析上述不同损伤时相同源盒基因Lhx3和Lhx4在损伤侧与对照侧皮层运动神经元mRNA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正常成年大鼠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中,从Lhx3和Lhx4基因均维持一定的表达水平,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3d、7d、14d后,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损伤侧的从Lhx3和Lhx4基因表达均有明显改变,但变化规律不同。其中Lhx3在损伤后mRNA表达量较自身对照侧明显降低,而Lhx4的mRNA表达量较自身对照侧明显升高,该结果与成年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脊髓中Lhx3和Lhx4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 LIM同源盒基因家族中的Lhx3和Lhx4基因不仅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而且可能参与成年动物中枢神经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43.
当归对大鼠局灶性缺血脑组织细胞凋亡和MAP-2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实验动物模型 ,观察当归对于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线栓法制作单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缺血 2h ,再灌 4 8h。当归治疗组缺血再灌后静脉滴注 5 0 %当归注射液 3 5~ 4ml。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 ,免疫组化观察微管相关蛋白 (MAP 2 )的表达。结果显示 ,当归治疗组较缺血再灌组脑缺血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减少 ,凋亡率下降 ,当归治疗组MAP 2的表达明显恢复 ,接近对照组。结论 ,当归能减少脑缺血损伤后缺血区细胞凋亡的发生 ,促进微管相关蛋白 (MAP 2 )表达 ,这是当归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4.
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其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与负担[1],其中重症脑血管疾病因病变面积较大,涉及多脑叶或重要区域,常伴有呼吸困难、吞咽障碍、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而早期气管切开是重要的生命支持措施之一[2],但由于气管切开后气道阻力下降,吞咽时无法形成声门下气压,部分患者合并吞咽障碍并带有鼻饲管,常常难以拔管甚至需终身带管生活[3]。  相似文献   
45.
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损伤级联反应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损伤级联反应是近年卒中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新理论,主要包括兴奋性毒性、梗死周围去极化、炎症和程序性细胞死亡4种具体机制。卒中的治疗应根据级联反应的原理有选择地进行。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iPSCI)患者大脑静息态功能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及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方法 招募iPSCI患者21例,设为iPSCI组,另招募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1例,设为对照(HC)组。采集2组受试者的3D-T1结构数据和静息态脑功能数据,利用图论法分析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对2组受试者各脑区的度中心性(DC)、中介中心性(BC)和全局拓扑属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并对发生显著变化的拓扑属性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 iPSCI组的DC较HC组显著增高的脑区有右侧眶部额中回、右侧海马、右侧丘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HC组显著降低的脑区有左侧中央沟盖、左侧中央后回、左侧缘上回、左侧角回、左侧尾状核、右侧尾状核、左侧豆状壳核、左侧颞横回、左侧颞上回和左侧颞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SCI组的BC较HC组显著增高的脑区有左侧眶部额中回、左侧楔叶和右侧楔前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HC组显著降低的脑区有左侧尾状核、左侧颞极:颞上回、左侧颞下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组比较,iPSCI组的最短路径长度(Lp)和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λ)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增加,标准化聚类系数(γ)和小世界指数(σ)的AUC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中央沟盖、左侧中央后回、左侧尾状核、左侧颞横回、左侧颞上回、左侧颞极的DC与MoCA评分和MMSE评分呈中等正相关(r>0.4,P<0.05);左侧尾状核和左侧颞极的BC与MoCA评分和MMSE评分呈中等正相关(r>0.4,P<0.05)。 结论 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与语言相关的脑区和尾状核节点属性的下降密切相关。额叶、海马、丘脑、纹状体和默认网络拓扑属性的重构可能是iPSCI后自我修复机制引起的。虽然iPSCI患者的脑功能网络仍具有小世界属性,但尚处于低效能、高成本的状态。  相似文献   
47.
帕金森病在临床较常见,患者多伴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的许多运功症状具有一定疗效,但相关参数过多,局限于单个因素的研究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因此综合多个参数制订理想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不同部位的高低频rTMS对帕金森病的冻结步态、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强直等运动症状的临床作用,旨在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损伤级联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损伤级联反应是近年卒中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新理论,主要包括兴奋性毒性、梗死周围去极化、炎症和程序性细胞死亡4种具体机制。卒中的治疗应根据级联反应的原理有选择地进行  相似文献   
49.
实验中风研究的若干进展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廖维靖,杨万同,郭雅萍实验中风研究对研究人的中风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为临床研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鉴于此,本文拟将若干进展作一介绍。1缺血与再灌损伤研究1.1损伤机理1.1.1脑血...  相似文献   
50.
纤维肌痛综合征研究概况(Ⅱ)——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有关疼痛的ACR标准、疼痛压痛点及其他体征和疼痛的起源学说,对疼痛患者的睡眠、EMG、内分泌、代谢情况及由疼痛导致的残疾和生活质量也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