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康芳 《药物与人》2014,(5):170-170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上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80例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人性化护理。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对护理人员指标评价情况。结果:在护理人员按时就诊、健康教育、病房巡视以及响铃应答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前者治疗有效率为97.5%,后者为77.5%,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甲状腺手术患者人性化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病例模拟系统联合PBL教学方法在麻醉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对某校麻醉学专业本科2011级学生进入麻醉科实习过程中施行不同教学方法.60名学生随机分为PBL组(P组)和PLB联合病例模拟系统组(C组),每组30人,对P组学生施行PBL教学方法,C组学生施行模拟系统联合PBL教学方法;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操作能力考核、病例分析考核,对教学效果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包括教学方法对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的影响.结果:C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高于P组(P<0.05),病例分析成绩高于P组(P<0.05),学习兴趣更高,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及沟通能力更强(P<0.05).结论:病例模拟系统联合PBL教学法可促进麻醉实习学生更好掌握麻醉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Ⅰ-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60例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Ⅰ组)和气管导管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T组).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的MAP、HR;记录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记录两组肺萎陷评分,记录两组单肺通气前、中及后的气道峰压(P1、P2和P3);记录术后肺不张以及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组比较,T2、T4时Ⅰ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Ⅰ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肺萎陷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无肺不张;与T组比较,Ⅰ组P1、P2和P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Ⅰ-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单肺通气时,气道密封性可靠,通气效果好.  相似文献   
24.
马骏  方才  王瑞明  康芳  王瑞婷 《山东医药》2009,49(13):91-93
目的研究七氟醚对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手术中分别对心瓣膜病变患者分别吸入七氟醚1%、2%、3%(S1、S2、S3组)及不用麻醉药(C组)。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停机(T2)、停机后1(T3)、4(T4)、12(T5)、24h(T6)测量患者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潮气量、气道压数值,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和静态顺应性,观察肺氧合与肺顺应性变化;并在T0、T2、T4、R四个时间点采取动脉血测量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仅(TNF-仪)和金属蛋白酶9(MMP-9),观察全身炎症反应;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及住院时间。结果与术前比较,四组在停机后肺氧合功能及顺应性下降,血清炎性因子浓度均升高。与C组比较,S1组在L3-4时肺氧合功能好转,在T4时MMP-9水平下降(P〈0.05);S2组在L2-4时肺氧合功能好转,在T3时肺顺应性升高,在T2、T4、T6时IL-6浓度、在T2、T4时TNF-α、MMP-9浓度下降(P〈0.05);S3组在T2-7时肺氧合功能好转、在T3-4时肺顺应性升高(P〈0.05),在T2、T4、T6时TNF-α、IL-5浓度、在L、L时MMP-9水平降低。S2与S3组缩短了拔管时间、呼吸支持时间、住院时间(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改善肺换气功能,提高肺顺应性,减轻体外循环导致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的术中知晓发生率,对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接受全身麻醉的择期或急症外科手术患者1335例,以准确回述、记忆确定术中知晓。术后第1天及第3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共15例(1.12%)患者存在术中知晓,术中做梦者37例(2.77%)。术中知晓组和可能知晓组女性患者及ASA III-IV级人数的比例(60%、68%)明显高于无知晓组(47%),P0.05。结论女性、ASAIII级、颅脑手术、腹腔镜手术、心脏手术、创伤患者及全凭静脉麻醉易发生术中知晓,患者的年龄和体质量与术中知晓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6.
终末期肾衰患者常需在麻醉条件下接受手术治疗,而此类患者因肾功能完全或几乎完全丧失所导致的复杂临床表现及重要脏器病理生理变化,使麻醉手术风险增加。合理选择麻醉方法及药物对提高围麻醉期安全,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死亡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 (CEB +GA)临床应用的技术特点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研究我院 2492例行CEB +GA的病人 ,其中男 15 2 0例 ,女 972例。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阻滞后行全麻诱导插管 ,术中镇痛和肌松以硬膜外阻滞麻醉为主。结果 与单纯全麻 (GA)相比 ,CEB +GA麻醉用药量少 ,苏醒快 ,拔管时间提前且插管过程中应激反应明显减轻。结论 CEB +GA麻醉方法应用于上腹部、胸部、老年人、小儿等手术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8.
小剂量氯胺酮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急性疼痛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康芳  王瑞婷  方才  杨佳 《安徽医学》2008,29(6):700-702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急性疼痛的预防作用。方法60例在瑞芬太尼复合静脉全麻下行择期腹部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于切皮前,B组于术毕前20min,静注氯胺酮0.5mg/kg(5ml),C组(对照组)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苏醒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三组拔管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B组镇静评分较高,术后仅拔管后15min和1h疼痛评分B组高于另两组,余时间点无差异,术后要求镇痛人数及曲马多的总需要量各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不能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29.
王松  李娟  张华明  翟明玉  康芳  韩明明 《安徽医药》2018,22(10):1975-1978
目的 评价监测麻醉下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椎间孔镜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D组)和对照组(A组),每组25例。D组于俯卧后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6 μg·kg-1·(15 min)-1,随后以0.2 μg·kg-1·h-1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A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前10 min单次静脉给予地佐辛0.1 mg·kg-1,手术开始前由术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记录俯卧位(T1)、右美托咪啶给药或生理盐水后15 min(T2)、切皮(T3)、椎间孔成形期(T4)、纤维环操作期(T5)、术毕(T6)等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 、警觉/镇静评分(OA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术中躁动、呼吸抑制及心动过缓的例数,手术结束时统计局麻药用量,分别评定患者和术者对麻醉满意度。 结果 与A组比较,D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T3:(75.4±9.1)mmHg比(99.3±9.8)mmHg、T4:(80.6±7.8)mmHg比(95.3±8.7)mmHg、T5:(78.2±7.4)mmHg比(94.2±8.2)mmHg,P<0.05],OAA/S评分高[T2:(3.58±0.67)比(1.00±0.00)、T3:(3.32±0.79)比(1.45±0.30)、T4:(3.45±0.60)比(1.25±0.35) T5:(3.05±0.71)比(1.11±0.41)、T6:(3.12±0.61)比(1.20±0.52),P<0.05],同时在T3[(1.51±0.60)比(3.60±1.10),P<0.05]、T4[(1.60±0.72)比(3.17±1.20),P<0.05]点VAS评分明显较低,术中局麻药用量也明显减少[(7.8±1.9)比(11.2±1.3) mL,P<0.05],而两组在配合度上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麻醉并发症。 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用于监测麻醉下PELD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镇静及镇痛效果,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0.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阿片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但瑞芬太尼停止输注后,会出现剧烈的疼痛甚至痛觉过敏,导致术后镇痛药需求增加,对患者的术后安全和恢复不利。氟比洛芬脂为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效果良好,本研究拟观察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急性疼痛的防治作用。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35~70岁,体重45~70kg,术前3个月内未使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无该类药物过敏史,排除术前有药物成瘾、精神疾病、长期酗酒史及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病者,所有患者均未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