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3篇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乳腺局灶异常的平扫锥形束乳腺CT (CBB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建立含纯水、纯脂、肌肉及钙化模块的牛乳腺体外模型,比较其平扫CBBCT、平扫传统螺旋CT及乳腺X线摄影(MG)表现。收集65例乳腺局灶异常患者,观察囊性病灶的囊变区、实性灶、含脂灶及钙化灶平扫CBBCT表现;分析平扫CBBCT的诊断价值。结果 平扫CBBCT示牛乳腺、纯水、纯脂、肌肉及钙化模块的CT值分别为107.1、114.5、-48.8、149.8及459.8 HU;螺旋CT平扫纵隔窗示牛乳腺、纯水、纯脂及肌肉的CT值分别为37.2、9.4、-114.9及46.4 HU,而钙化显示不清;MG示纯水、纯脂、肌肉及钙化相对于周围牛乳腺分别呈等密度、明显低密度、稍高密度及明显高密度。65例患者中,平扫CBBCT示乳腺囊性灶的囊变区均呈等密度,实性灶呈等或稍高密度,含脂灶均呈低密度,钙化灶均呈高密度;乳腺囊性灶的囊变区、实性灶、含脂灶及钙化灶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除囊性灶的囊变区与实性灶外,其余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乳腺含脂灶及钙化灶与周围腺体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局灶异常的平扫CBBCT表现与MG较为接近,而与传统螺旋CT差异较大;平扫CBBCT所示CT值有助于判断其内成分。  相似文献   
22.
"双一流"建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目前我国医学影像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符合"双一流"学科发展与人才储备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高层次、复合型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是医学影像学科在创"双一流"大时代背景下的重中之重。建设高层次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构建完整的"互联网+"教育教学体系、综合培养研究生的临床及科研能力是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更是"双一流"建设对医学影像学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3.
24.
医学影像学是从基础医学转入临床医学过程中的重要"桥梁课"。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部分,均采用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法,即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利用高质量、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将传统课堂翻转,在课前、课后完成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及疑难解答完成知识内化的教学模式。将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入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好的完成知识的内化,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25.
泪囊炎为泪囊与鼻泪管的炎症,较常见,除少数因发育异常见于初生儿外,多见于女性成人及老人。临床上常见的有慢性、急性和先天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为泪囊炎中最常见的,泪溢和分泌物常常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患者感到很痛苦。近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及边缘学科的渗透,使眼科新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特别是激光技术的应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对锥光束乳腺CT(cone-beam breast com p uted tomogra phy,CBBCT)引导定位活检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如何控制图像质量。方法 回顾性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33例行CBBCT引导乳腺病灶定位活检的CBBCT定位活检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5分赋值法评价CBBCT引导活检的图像质量,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两者评估结果 的一致性。结果 医生A、B分别认为有26例(78.79%)28例(84.85%)达到4分以上,定位活检图像质量符合病灶定位需求,两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估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1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BBCT引导定位活检图像质量良好,可准确引导定位,满足医师对乳腺病灶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MRI表现,探讨其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产生机制及诊断价值.方法 本组男37例,女3例;年龄16~49岁,平均33岁.急性期断裂28例,慢性期断裂12例,均经关节镜检查和手术证实.采用1.5 T西门子MRI扫描仪,SE或TSE序列T1、12、质子压脂、medic和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多方位成像.组织3名高年资医师进行回顾分析,对ACL断裂的MRI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CL断裂4|D例中完全性断裂35例,部分断裂5例.急性期断裂的28例直接征象分别为信号中断或不连续24例(86%),信号不均匀18例(64%),韧带肿胀增厚10例(36%);而慢性期断裂的12例分别韧带增厚11例(92%),信号中断或不连续9例(75%),信号不均匀7例(58%),其中韧带增厚征象主要见于慢性期的ACL断裂(P<0.01).完全性断裂的35例中,28例(80%)发生在中段,上端、下端发生率低;5例部分断裂均发生在前内侧束.ACL断裂的间接征象中,后交叉韧带(PCL)"7"字变形34例(85%);半月板外露26例,其中外侧半月板外露16例(62%);骨损伤15例,其中胫骨撕裂骨折8例(53%);关节间隙增宽9例,其中78%属于慢性断裂;胫骨前移23例(57%).本组40例中,术前正确诊断37例,正确率为92%;3例部分断裂术前未能诊断,漏诊率为8%.结论 根据ACL断裂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合外伤史,术前诊断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29.
【摘要】目的:探讨锥光束乳腺CT(CBBCT)扫描技术在肿块型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析行CBB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符合病例纳入标准患者24例(共40个病灶),其中良性组9例(12个病灶),恶性组15例(28个病灶)。统计平扫、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分析比较良、恶性组增强形态学征象及时间-密度曲线特点,统计分析平扫未检出组与检出组病灶最大径、良性组和恶性组增强参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40个病灶平扫检出率和增强检出率分别为23/40、40/40,平扫检出组病灶最大径>未检出组(2.76±1.54cm vs 1.31±0.58c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不同,良性组以缓慢上升和缓慢平台型为主(10/12),恶性组以中等/快速平台型和快速流出型为主(24/28)。恶性组增强第1期CT值和增强1期强化率高于良性组(190.86±59.80Hu vs 120.77±59.78Hu;151.00%±1.17 vs 19.41%±0.15),而增强2期强化率低于良性组(-2.95%±0.13 vs 16.56%±0.2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3个增强参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994、0.217(增强1期强化率诊断效能最高,最佳诊断阈值53.81%)。结论:CBBCT增强检查较平扫能提高病变检出率且增强形态学征象及增强参数有助于提高乳腺癌与良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