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对于全髋关节置换后创伤早期的应激阶段,创伤局部和全身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还鲜见报道。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无菌性炎症阶段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全身循环血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例,分别在关闭伤口时、置换后1,4和24 h采集静脉血样本以及创伤局部引流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 结果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循环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在各个时间点上创伤局部引流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循环血(P < 0.05);置换后早期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创伤局部引流血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无明显变化,但仍高于循环血中的水平(P < 0.05);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的水平在置换后无显著改变,且在创伤局部和循环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在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无菌性炎症阶段,循环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不会直接反映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35例给予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 DHS)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术后随访效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2~36个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对于切开复位动力髋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少,且骨折复位良好,优良率达94.7%。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很好的疗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价经伤椎翘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5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成都军区总医院行经伤椎翘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和观察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及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l周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神经功能情况(ASIA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20min,出血量120~280ml,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无硬膜撕裂.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恢复.末次随访X线片及CT示椎体骨折均愈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明显松动迹象.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VAS、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翘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有效地恢复伤椎的高度和减轻椎管内压迫,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脊髓功能的恢复.该方法可以很好地维持伤椎高度,显著降低了远期椎体塌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