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1.
背景:对于全髋关节置换后创伤早期的应激阶段,创伤局部和全身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还鲜见报道。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无菌性炎症阶段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全身循环血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例,分别在关闭伤口时、置换后1,4和24h采集静脉血样本以及创伤局部引流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结果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循环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在各个时间点上创伤局部引流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循环血(P〈0.05);置换后早期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创伤局部引流血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无明显变化,但仍高于循环血中的水平(P〈0.05);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的水平在置换后无显著改变,且在创伤局部和循环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在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无菌性炎症阶段,循环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不会直接反映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采用Acutrak空心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早期疗效。方法 7例Hoffa骨折按Letenneur分型,行切开复位Acutrak空心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复查随访。结果平均随访16.5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采用Letenneur术后功能恢复评估标准:优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 Acu-trak空心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疗效确切,能实现骨折复位和稳固固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miR-145对间充质来源软骨细胞肥大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肥大化完全诱导培养基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软骨细胞肥大化诱导,检测肥大化相关基因表达,确定间充质来源软骨细胞肥大化诱导成功.实验分为转染antagomiR-145(miRNA拮抗剂)组和对照组,应用qRT-PCR检测miR-145对软骨细胞肥大化标志基因X型胶原(Col X)、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 转染antagomiR-145可以延缓间充质来源软骨细胞肥大化进程.转染antagomiR-145后肥大化软骨细胞的标志物Col X、FGFR-1、MMP-13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ColⅡ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多(P<0.05).结论 抑制miR-145的表达能有效地延缓间充质干细胞向肥大化软骨细胞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证实miRNA-144靶向调节钙粘蛋白11(Cad-11)表达,抑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的成骨分化.方法 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Cad-11与miRNA-144的靶基因关系进行鉴定;将pre-miR-144及anti-miR-144分别转染MSCs,成骨诱导7、14 d后,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细胞中Cad-11及成骨标志物Runx2、ALP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MSCs成骨分化的变化关系.黏附实验检测miRNA-144对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黏附的影响.结果 Cad-11是miRNA-144的靶基因;miRNA-144在成骨诱导第7、14天可明显抑制Cad-11、Runx2和ALP的表达(P<0.05),同时降低MSCs的黏附性.结论 miRNA-144通过抑制Cad-11的表达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起负向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重度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不同剂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分析螺钉稳定性与PMMA剂量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48块重度骨质疏松模块随机分为A~F 6个实验组(n=8),A组不注射PMMA,B~F组分别向钉道内注入1.0、2.0、3.0、4.0、5.0 m L PMMA后,各组拧入椎弓根螺钉,记录最大拧入力矩(T_(max))。待骨水泥硬化后进行X线检查,观察螺钉周围骨水泥的分布情况;随后进行力学实验,测量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并观察模块的破坏情况。结果 B~F组螺钉被PMMA严密包绕,B~F组螺钉周围PMMA的范围逐渐增加。与A组相比,B~F组的T_(max)均有显著提高。B组和C组、C组与E组之间T_(max)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任何2组的T_(max)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F组的Fmax均有显著提高。B组和C组、C组和D组、E组和F组的Fmax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任何2组的T_(max)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max)、Fmax、PMMA剂量三者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螺钉拔出后,A~F组模块的破坏程度逐渐增加。结论 PMMA可以显著提高重度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螺钉的稳定性与PMMA剂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中注射4 m L PMMA可以作为重度骨质疏松条件下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背景:钢丝捆绑固定大小转子间骨折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被广泛采用,但对于严重粉碎的骨质疏松骨折可能会加重骨折或无法固定所有骨折块。目的:对比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中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34例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中,采用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骨折块19例,采用爱惜邦聚丁酯带针缝线固定大转子骨折块15例。结果与结论:所有大转子骨折均愈合,无骨折移位、关节脱位、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i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爱惜帮捆绑固定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钢丝捆绑组少(P〈0.01)。表明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伴大转子粉碎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过程中,采用爱惜帮缝合线固定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不同剂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分析螺钉稳定性与骨水泥剂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初步探索注射PMMA的合适剂量。方法:18个新鲜腰椎标本来自4具新鲜尸体(男性1名和女性3名,平均年龄65±9岁),测量各椎体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后将18个腰椎标本的36侧椎弓根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A~F组)。相同方法制备钉道后,从A组到F组中,依次向钉道内注入0ml、1.0ml、1.5ml、2.0ml、2.5ml、3.0ml PMMA后拧入普通椎弓根螺钉。待骨水泥硬化后进行X线检查观察螺钉周围骨水泥的分布情况,随后进行轴向拔出实验并测量最大轴向拔出力(the maximum axial pullout strength,Fmax)。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比较各组中的BMD和Fmax的差异。Fmax和PMMA剂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腰椎的BMD均小于0.6g/cm2,T值均小于-3.5,根据WHO的标准均诊断为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各组中BM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9)。A组中,螺钉周围未见任何PMMA;B~F组中,PMMA相对均匀地分布于螺钉周围的骨质中。所有腰椎中螺钉位置良好,均未见明显PMMA渗漏。A~F组的Fmax分别为358.50±86.00N、442.67±96.02N、532.00±103.18N、740.67±120.90N、841.50±133.42N和1111.50±158.57N。与A组相比,B~F组的Fmax的提高程度分别为23.48%、48.40%、106.60%、134.73%和210.04%。A组和B组之间,B组和C组之间,E组和F组之间Fmax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30,P=0.203,P=0.152),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x与PMMA剂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r=0.877,P0.05)。结论 :PMMA可以提高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螺钉稳定性与PMMA剂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注射PMMA和增加PMMA的剂量并不能显著增加螺钉的稳定性。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提高螺钉稳定性时注射PMMA的合适剂量是3ml。  相似文献   
19.
地震闭合性软组织挤压伤伤情特点及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震闭合性软组织挤压伤的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 分析5·12汶川大地震126例闭合性软组织挤压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挤压时间<2小时的66例中轻度伤46例(69.7%),中度伤17例(25.8%),重度伤3剑(4.5%);挤压时间3~8小时的31例中轻度伤8例(25.8%),中度伤14例(45.2%),重度伤9例(26.0%);挤压时间>24小时的29例中轻度伤3例(10.3%),中度伤7例(24.1%),重度伤19例(65.5%).挤压时间越短,伤情越轻;受挤压时间越长,伤情越重.结论 地震闭合性软组织挤压伤伤情程度与打压重量和挤压缺血时间有关;肌肉坏死特点是表面皮肤正常深层肌肉坏死,肌肉坏死范围广泛而界限不清,同一块肌肉的坏死肌肉束与正常肌肉束交织在一起,坏死面积浅层小深层大,坏死程度浅层重深层轻.  相似文献   
20.
背景:钢丝捆绑固定大小转子间骨折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被广泛采用,但对于严重粉碎的骨质疏松骨折可能会加重骨折或无法固定所有骨折块。 目的:对比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中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 方法: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34例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中,采用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骨折块19例,采用爱惜邦聚丁酯带针缝线固定大转子骨折块15例。 结果与结论:所有大转子骨折均愈合,无骨折移位、关节脱位、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i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1)。爱惜帮捆绑固定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钢丝捆绑组少(P < 0.01)。表明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伴大转子粉碎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过程中,采用爱惜帮缝合线固定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