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2300例中老年人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回顾总结2005~2007所在医院45岁以上健康体检者中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以期为中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提供依据。1资料和方法1.1体检对象2005~2007青岛市区来笔者所在医院行健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晨尿和随意尿标本蛋白与肌酐比值(Pr/Cr)在显著性蛋白尿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82例,分析其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与24h尿蛋白定量(Pr24h)的相关性,作出晨尿、随意尿、24h尿标本Pr/Cr的误差务形图和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对显著性蛋白尿(Pr24h〉0.3g)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确定诊断界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与Pr24h)高度相关;晨尿、随意尿Pr/Cr与其相应蛋白浓度相比,离散程度明显缩小;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对显著性蛋白尿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0.892,诊断界值分别为:34.3g/mol、34.9g/mol,以此界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864、0.864,0.826、0.783,4.97、3.98,0.165、0.174。结论:晨尿、随意尿标体Pr/Cr是诊断显著性蛋白尿的良好指标,尤其是作为排除非显著性蛋白尿的初筛试验价值更犬。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辅助治疗糖尿病的疗效,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1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左卡尼汀口服溶液10 m L/次,2次/d,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卡尼汀群、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的三酰甘油(TG)、TC、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乙酰卡尼汀(A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左卡尼汀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1h INs/FINS、Hb A1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OMA-B、HOMA-IR、Hb A1c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的FINS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左卡尼汀水平的降低,外源性补充左卡尼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糖尿病患者的能量代谢紊乱,对纠正其胰岛素抵抗也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导致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周转时间(TAT)延长的影响因素及其持续改进方法的效果。方法分析优化前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的TAT,经采取改进标本运送流程等一系列优化措施后再分析优化后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的TAT,包括检验前TAT(PA-TAT)、实验室内TAT(IL-TAT)和TAT合格率。结果优化前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平均PA-TAT和IL-TAT分别是600.3 min和62.5 min,TAT合格率为44.2%;优化后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平均PA-TAT和IL-TAT分别是341.7 min和45.9 min,TAT合格率为65.6%。优化后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TAT降低(P0.05)。结论优化标本采集与运输流程可以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的TAT,提高TAT合格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药物疗效,以便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连续2年来我院体检的4300人为对象,通过每年1次的健康体检和门诊治疗进行观察,并对696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00例体检者中,确定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810例(患病率18.8%),其中696例(治疗率85.9%)患者使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单药治疗318例(45.7%),联合用药治疗378例(54.3%);高血压控制率90.8%(632/696),其中单药控制率86.8%(276/318),两药联用控制率94.70%(230/243),三药联用控制率94.8%(55/58),四药联用或固定复方制剂控制率92.2%(71/77),联合用药组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P〈0.05或〈0.01)。联合治疗中以钙拈抗剂使用率(57.9%)最高,其次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使用率(42.2%)。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以患者新鲜血清标本制备室内控制品,并将其用于室内质控的可能性。方法以胱抑素C(Cys-C)为例,用Olympus AU5400公司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标本第1、3、5、8天Cys-C水平,观察其稳定性;并与Bio-RAD公司质控品同时作为质控品测定3个月,分别计算均值(x)、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观察质控效果。结果自制质控品和Bio-RAD质控品 x、SD和CV%进行比较,质控效果相似,且前者数据一致性更强。结论自制质控品性能符合室内质量控制的要求,可在常规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30例,扩张型心肌病30例。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加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使用方法按说明书:治疗的初始负荷剂量为12μg/kg,注射时间10 min,之后持续输注0.1μg·kg-1·min-1。应用左西孟旦治疗48 h后,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心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和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BNP)较治疗前的改善情况,以综合评价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结果治疗48 h后,LVEF上升均值6.41%,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缺血性心肌病组(8.32%)比扩张型心肌病组(4.5%)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上升均值为13.91 mL,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心肌病组SV上升均值(17.56 mL)比扩张型心肌病组(10.26 mL)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BNP下降均值为4051 pg/mL,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患者呼吸困难和全身临床状况显著改善。结论与常规治疗比较,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左西孟旦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优于扩张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68.
雷霞  崔婷  李继昂  李艳 《中国肿瘤》2022,31(10):809-814
摘 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目前居癌症死亡的第3位,尤其是早发型结直肠癌(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EOCRC)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但这一增长的原因尚不清楚。临床研究通过基因测序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发现EOCRC的患者具有标志性的遗传分子特征。全文从EOCRC的遗传学、分子表型以及基因突变等分子特征的角度出发,对EOCRC遗传分子特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通过评估EOCRC 的遗传和分子差异,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指导,以便为无症状有风险的年轻个体的针对性筛查提供信息,从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9.
【摘要】目的探讨次全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住院期间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初发STEMI患者分为次全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急诊PCI(易化PCI)组36例和直接PCI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门.球时间、PCI手术时间、恶性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患者自发病至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5±1.35)hV8(5.04±1.26)h,P〉0.05];易化PCI治疗组PCI术前IRA开通率、PCI术后IRA开通率和住院期间LVEF明显高于直接PCI组[41.7%VS18.8%,P〈0.05;97.2%v881.3%,P〈0.05;(57.00±6.73)%V8(51.34±5.28)%,P〈0.05];易化PCI组PCI手术时间、恶性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直接PCI治疗组[(1.08±0.25)hVS(1.53±0.38)h,P〈0.05;13.9%VS34.4%,P〈0.05];两组患者MACE、主要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易化PCI组门.球时间高于直接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69±19.02)minVS(78.00±11.18)min,P〈0.05]。结论次全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急诊PCI治疗STEMI能提高PCI术前和术后IRA再通率,改善心室功能,降低恶性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PCI手术时间,且不增加MACE和出血风险,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梅花针扣刺皮肤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梅花针扣刺皮肤。观察两组总有效率、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改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扣刺皮肤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纯常规治疗效果好,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