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21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423篇
预防医学   17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71篇
  3篇
中国医学   190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准直器角度对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10名中央型NSCLC患者进行VMAT计划设计。使用Varian Eclipse系统,6 MV FFF X射线,最大剂量率1400 MU/min。机架角度:CCW 179°~181°、CW 181°~179°,双弧准直器角度互组,0°~90°每间隔10°设置准直器角度,即为(0°,0°)、(10°,350°)、(20°,340°)、(30°,330°)、(40°,320°)、(50°,310°)、(60°,300°)、(70°,290°)、(80°,280°)和(90°,270°)制定十个计划。在处方剂量相同并且处方剂量线包绕相同靶区体积的前提下(归一至80%),比较计划靶区参数:D 95%、V 90%、适形度指数(CI)、梯度指数(GI)、D 2 cm以及机器跳数(MU),危及器官参数:双肺(D 1500 cm3、D 1000 cm3)、心脏(D 15 cm3)、脊髓(D 1.2 cm3、D 0.35 cm3)。用SPSS软件对每个分析指标做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基础上,10组计划中,准直器角度为60°时(P<0.05),靶区D 95%剂量最高,准直器角度为50°时(P<0.05),靶区V 90%最高。CI和GI在0°最佳。危及器官双肺(D 1500 cm3、D 1000 cm3)、心脏(D 15 cm3)、脊髓(D 1.2 cm3)受照剂量均在0°最低,脊髓D 0.35 cm3在整个角度范围内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此外,所有计划中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均远远低于计划规定值,其中双肺(D 1500 cm3)在50°的剂量与最低值仅相差4.1%(P<0.05),心脏(D 15 cm3)在60°的剂量与最低值仅相差3.4%(P<0.05)。结论:改变准直器角度对肺癌SBRT-VMAT计划剂量有明显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准直器角度,正常组织受照剂量远远低于计划限量时,靶区体积剂量明显提高,但计划复杂度也略有提升。在临床计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准直器角度的影响,制定更合适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992.
在使用麻醉呼吸机进行抢救、治疗或麻醉手术时,常常因螺纹管没有固定支架而受其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气管导管牵拉而受压迫、扭曲、移位,甚至将气管内导管拖出气管或使螺纹管衔接处脱节,扭折致供氧通气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利舒康胶囊对慢性缺血缺氧症侯群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门诊的200例慢性缺血缺氧症侯群患者(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慢阻肺伴脑梗塞、慢阻肺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利舒康胶囊,2周后借助辅助相关检查进行评分,观察4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9.00%,明显高于对照组24.00%.结论 利舒康胶囊可以明显改善慢性缺血缺氧症侯群.  相似文献   
994.
海扶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扶刀又名JC型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 -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 ,HIFU) ,是利用超声波的生物学效应使被治疗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 ,可达到精确“切除”肿瘤的目的。其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不开刀、不出血、恢复快[1]等优势。通过对 2 0例行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加海扶刀的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 (HCC)的临床护理 ,认为海扶刀作为一种新型肿瘤治疗系统 ,其护理存在独特性。现将海扶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的相关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海扶肿瘤治疗中心于 2 0 0 3年 8月— 10月共收治HCC病例 2 2例 ,男 17…  相似文献   
995.
克拉玛依市结防所在结核杆菌痰涂片检查的基础上,为充分发现传染源。于2001年开展了痰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项目,对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也采用涂阳患者的短程全程督导(DOTS)方式治疗管理,现将179例痰培养阳性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96.
不论从结核病控制,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还是从临床诊疗角度看,分枝杆菌的分离培养都是结核病和病原学的“金标准”,同时,分枝杆菌的分离培养也为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提供实验菌株。因此为提高培养阳性检出率,除在进行分枝杆菌培养时,标本接种前的去污染处理、接种检测和报告结果,严格按操作规格进行外,痰标本的质量是提高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的关键,我们现将402例痰标本质量于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收集克拉玛依市结核门诊2005年间就诊结核可疑者的痰标本402例,其中黏液性痰222例,脓性痰140例,其他40例。1.2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介绍跟骨结节切除带线铆钉止点重建术治疗跟腱断裂合并跟腱末端病变的手术技术。[方法]7例跟腱断裂合并跟腱末端病变患者采用跟骨结节及变性跟腱切除、带线铆钉止点重建术。术中切除足够大的跟骨骨块,切除变性坏死跟腱,对于缺损较小者(2 cm)直接行带线铆钉缝合固定于跟骨,缺损较大者(2 cm)采取腓肠肌腱V-Y延长技术及自体肌腱移植来恢复跟腱长度和维持后期踝关节功能。延长跟腱,带线铆钉跟腱止点重建,术后石膏固定4周。[结果]术后1例切口出现红肿,经伤口换药、升级抗生素后愈合。7例获6个月~2年随访,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6足,良1足。所有患者踝关节背伸跖屈功能正常。[结论]跟骨结节及变性跟腱切除、带线铆钉止点重建术治疗跟腱断裂合并跟腱末端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中细致操作、足够大的骨块切除、变性坏死跟腱的切除、带线铆钉止点重建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运动纤维传导速度分布的正常值。方法:选择2004—05/2005—03知情同意的健康志愿者29人进行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检测,测定了正中、尺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分布正常值范围,并对最慢纤维传导速度(慢纤维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观察了2名健康人不同肢体皮温(变化范围2~4℃)的传导速度分布结果和10名健康人的不同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刺激强度(最大、最大&;#177;15%~50%)传导速度分布的变化。对5名健康人的相同神经采用相同的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参数和方法分别进行3次重复检测,观察其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结果:①室温20~22℃,肢体皮温(31.9&;#177;0.89)℃情况下,测得传导速度分布正常值,正中神经最慢速度(慢纤维速度CV10%)(47.31&;#177;4.58)m/s、中等速度(中速纤维速度CV50%)(52.17&;#177;3.78)m/s、最快速度(快纤维速度CV90%)(56.14&;#177;5.13)m/s;尺神经慢纤维速度(48.46&;#177;6.0)m/s、中速纤维速度(53.11&;#177;5.16)m/s、快纤维速度(57.33&;#177;5.04)m/s;腓总神经慢纤维速度(35.58&;#177;5.98)m/s、中速纤维速度(41.61&;#177;4.76)m/s、快纤维速度(46.04&;#177;3.50)m/s。②回归分析显示:身高、皮温和年龄与慢纤维速度呈负相关,身高是慢纤维速度最显著的影响因素(P=0.013)。③肢体皮温下降2℃时的传导速度分布结果与标准皮温比较无明显变化,下降4℃的传导速度分布数值明显降低,快纤维速度降低7~10m/s,慢纤维速度降低3~9m/s。④最大刺激强度和超强刺激(最大刺激量&;#177;15%~50%)的传导速度分布结果比较显示〈50m/s的纤维分布明显减少,而快纤维速度无明显差别;超强刺激强度变化对传导速度分布结果无明显影响(P=0.999)。⑤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重复实验传导速度分布结果显示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正中=0.649,P腓总=0.984)。结论: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对研究不同传导速度的运动神经纤维具有重复性好、无创和敏感性高的特点,能更全面评价运动神经传导特性。因此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可能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发现亚临床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在动脉硬化严重、插管困难的支气管动脉破裂咯血患者中,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的技术应用和治疗价值。方法:18例动脉硬化严重的患者中:肺癌11例,肺癌并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2例,支气管扩张咯血5例;采用Seldingcr经皮穿刺技术,首先送入5F或6F型号的Cobra导管做支气管动脉造影,继选择微导管(SP导管、Magic导管)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病变分支造影,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超液化碘油和/或PVA颗粒栓塞剂栓塞。结果:18例患者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均成功,术后咯血停止。对4例动脉硬化严重插管不能进入到支气管口部者,采取探出插管法获得成功。对1例78岁动脉硬化严重、病变血管不能超选插入者,尝试血管内膜损伤法、继发血栓形成栓塞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1~11年随访观察术前咯血者无再咯血发生,肿瘤患者得到较满意控制。结论:应用微导管技术,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采用明胶海绵+超液化碘油和/或PVA的介入方法,特殊情况下用导丝或微导管探出插管法、栓塞用血管内膜损伤法栓塞,对治疗动脉硬化严重支气管动脉破裂咯血和肺癌的患者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00.
安徽严氏于1986年报道采用胃大部切除,胃空肠“9”型吻哈(环式手术)治疗溃疡病20例,收到满意效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将其术式改良后治疗溃疡病15例,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手术方法 原术式是在行胃大部切除后,十二指肠残端不缝闭。在距屈氏韧带10cm处切断空肠,将空肠远端从结肠前拉上与十二指肠断端行端端吻合,距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口10~15cm处,远端空肠与胃行胃空肠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