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杰  宁养红  王玉  计根林  熊利泽  郑恒兴 《医学争鸣》2002,23(15):1381-1381
0 引言 羊水栓塞是产科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死亡率高达70 %~ 80 % [1 ] ,占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 ,且因发病急、重 ,抢救成活率较低 .我们近期成功抢救 1例羊水栓塞患者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2 9岁 ,孕 39wk/ 2 / 0 L OA待产入院 .既往无特殊病史 .查体 :T37.0℃ ,HR85次·min- 1 ,BP13.0 /6 .6 k Pa.血、尿常规正常 ,心肺功能正常 .入手术室后监测 ,HR95次· m in- 1 ,BP14 .6 / 7.9k Pa,Sp O2 99% .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平衡盐液输入 .麻醉用 B· D公司产硬膜外 -腰麻联合包行单次腰麻 ,药物用 7.5 m L· L- 1 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2.
年龄对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对0.375%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外科手术患者67例,ASA Ⅰ~Ⅱ级,根据年龄随机分成青年组(18~35岁)和老年组(65~76岁).定时记录感觉、运动神经完全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结果 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老年组较青年组显著缩短(P<0.05).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老年组较青年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年龄的递增可加强0.375%盐酸罗哌卡囚臂丛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老年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ASAⅡ-Ⅲ级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组(PR组)15例和眯达唑仑复合芬太尼静脉注射组(MF组)15例,择期在有监测的麻醉处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下行肝癌射频消融术.观察治疗中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治疗中Ramsay镇静评分、患者合作评分、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中Ramsay镇静评分、患者合作评分、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PR组均优于MF组(P<0.05).MF组MAP、心率最高值[(108.7±8.6)mm Hg、(83.8±7.1)次/min]较基础值[(99.3±8.5)mm Hg、(76.3±7.1)次/min]明显增加,增加幅度显著高于PR组(P<0.05);PR组MAP、心率最低值[(84.5±6.5)mm Hg、(66.6±6.6)次/min]显著低于基础值[(97.7±6.5)mm Hg、(75.4±7.3)次/min],降低幅度高于MF组(P<0.05).两组均出现SpO2明显降低(最低值PR组95.1±2.0,MF组95.5±2.2),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法更适用于老年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它能保证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但术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例80例,随机分为重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A组,40例)和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B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消退时间,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与A组(重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相比,B组(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显著增加(P〈0.05),两组在感觉阻滞最高平面、Browage分级、血流动力学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相比,等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在临床上应用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均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膝胸卧位改善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后腹痛腹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后腹痛腹胀评分≥4分的受检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试验组采用膝胸卧位排气,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肛管排气。比较2组受检者首次排气时长、症状缓解时长、采取措施前后腹痛腹胀评分变化,干预后腹痛腹胀减轻的效果及受检者的满意情况。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接受内镜检查的操作时长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长和症状缓解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措施前后腹痛腹胀评分的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腹痛腹胀改善有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胸卧位能显著改善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后患者的腹痛腹胀症状,效果优于肛管排气,且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