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3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总结了6年来13例巨舌症(伴有明显的舌、颌、牙畸形)的治疗体会及追踪随访。巨大型巨舌症多由淋巴管瘤引起,病程长,除舌体表现巨大外,面下1/3变长,前后牙多呈明显牙结石及牙周炎,下颌体前段及中段向下弯曲,下颌角变钝,升支拉长,双侧髁状尖前移,面部畸形明显,影响美观,同时影响进食、发音和患者身心健康。治疗仍应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牙颌畴形的治疗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y,ACM)的组织学和亚细胞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38例因ACM行心脏移植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心脏大体及组织学表现,并对其中7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寻找组织学表型、超微结构与临床心电表现间的关系.结果:本组ACM病例中右室型(57.9%)最常见,其次为双室型(31.6%),再次为左室型(10.5%).右室型组织学改变以脂肪型为主,左室型组织学改变以纤维脂肪型为主(P<0.05).透射电镜显示本组病例均存在收缩不良、过度收缩、收缩不同步现象,85.7%(6/7)存在闰盘异常,71.4%(5/7)观察到幼稚的心肌细胞或幼稚的细胞器.单纯右室型者发病年龄较左室受累型者年轻(P=0.02);心律失常类型与解剖定位分型相关(P=0.0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双室型者(88.9%)>右室型(42.3%)>左室型(0%).左室组织学改变与心脏重量增加相关(P<0.01).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与解剖学定位分型及组织学分型均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CM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检查有助于本病的病因学诊断,亦为深入进行基因遗传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ig黑顺片(附子炮制品)醇提物后大鼠血浆指纹图谱与药效指标(血压、心率)间的谱效关系,以阐明附子抗心衰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利用UPLC-QTOF/MS建立大鼠ig黑顺片醇提物的血浆指纹图谱,并连续监测心衰大鼠的血压和心率,再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对黑顺片入血成分指纹峰与药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黑顺片血浆指纹图谱中筛选出13个入血成分,通过PLSR分析发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3,13-脱氧苯甲酰乌头原碱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与心率或血压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性,且VIP值大于1。结论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3,13-脱氧苯甲酰乌头原碱为黑顺片抗心衰作用的潜在药效物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长期砷暴露对家兔肝脏蛋白巯基水平及与巯基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家兔以自由饮水方式慢性暴露于无机3价砷(iAs^Ⅲ)及5价砷(iAs^Ⅴ),18周后,测定肝脏组织中蛋白巯基、非蛋白巯基、硫氧还蛋白(TRX)水平,以及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同时检测血、尿及毛发中无机砷及其代谢产物甲基砷(MMAs)和二甲基砷(DMAs)。结果 经过18周的砷暴露,两个染毒组血和尿中iAs、MMAs、DMAs以及毛发中iAs、DMA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As^Ⅴ组血中iAs、MMAs及尿中MMAs水平显著低于iAs^Ⅲ组,而尿及毛发中iAs水平显著高于iAs^Ⅲ组。iAs^Ⅴ组总巯基及蛋白巯基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As^Ⅵ组TRX水平、TR及GR活力以及iAs^Ⅲ组TR活力与对照组相比亦显著下降。结论 家兔长期砷暴露导致肝脏中蛋白巯基水平及与巯基代谢密切相关的TR、GR活力显著下降,提示慢性无机砷暴露会引起肝脏内氧化及抗氧化失衡从而引发组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5.
EHEC O157:H7基因缺失突变株口服免疫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基因缺失突变疫苗候选株EHEC86-24(△stx/ler)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为进一步的临床实验提供依据。方法 对出生7d昆明鼠经口服途径进行免疫,分别在一次免疫和加强免疫14d后以O157:H7强毒株EDL933(Nal^R)攻毒。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疫苗候选株的保护率及攻毒后的带菌消长情况。同时又作了被动免疫实验,成年母鼠间隔14d口服免疫两次,所生乳鼠7d攻毒。结果 疫苗株以10倍于强毒株最小致死剂量口服接种无致病作用。疫苗株一次免疫保护率可达60%。因小鼠的易感性随日龄和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加强免疫后,对照组未能全部致死(死亡40%),而免疫组全部存活;攻毒后免疫组比对照组排菌时间显著缩短(24h/216h)。两次口服免疫后血清IgG抗体效价达1:1600。被动免疫保护率100%。结论 该突变株通过口服接种能够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有无诱因性骨梗死的X线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MRI随访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骨梗死患者的临床X线和MRI资料,分析其表现.所有患者均同期行X线片和MRI检查,二者检查间隔时间<7 d.结果 6例骨梗死累及24个骨骼,包括肱骨2个、股骨14个和胫骨8个.临床上有大量激素应用史9例25灶,在MRI上T1WI和T2WI均表现为环状低信号带围绕的不同信号坏死区,相应X线片上19灶表现正常,6灶表现为地图状或环状骨质硬化.无明显诱因性骨梗死7例7灶,在MRI上T1WI呈不均匀低或等信号,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周围绕环状低信号带,相应X线片上表现为局限性环状或地图状骨质硬化区.结论 有无诱因性骨梗死患者就诊时因所处的骨坏死时期不同,相应X线片和MRI表现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总结纤维骨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纤维骨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平片检查5例,CT检查4例,MRI检查2例,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5例纤维骨性假瘤均发生于掌指骨旁软组织,其中3例发生于拇指,术前临床x线平片检查均误诊,男1例,女4例,年龄15~36岁。3例X线平片和/或CT表现为指骨旁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骨性肿块,边缘清楚,邻近骨膜新生骨形成,其中1例MRI示骨性肿块信号类似与肌肉信号;1例X线平片和CT表现为骨皮质侵蚀破坏、骨膜新生骨和软组织肿胀,未见肿块;1例X线平片和CT表现为骨膜新生骨和软组织肿胀,无骨质破坏,MRI示类似于肌肉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纤维骨性假瘤好发于掌指骨旁软组织,常表现为骨旁边界清楚的骨性肿块,伴有邻近骨膜新生骨,骨质破坏少见,应注意避免误诊为骨旁骨肉瘤、骨软骨瘤或骨髓炎。  相似文献   
28.
物理致伤因子导致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称为开放性损伤。是急诊外科的常见病。开放性伤口临床上分为污染伤口及感染伤口。本文就总结本科2007年6月以来门诊对开放性伤口2255例的清创急诊处理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甲状腺手术颈丛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S1,S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颈丛麻醉后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结果S1,S2组Ramsay评分、VAS评分、患者合作分数、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甲状腺手术颈丛麻醉中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