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沈巍  孙曌  庄礼兴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228-2230
目的:探讨靳三针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痉挛瘫患者偏瘫肢体肌力、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77例分为康复组33例,靳三针加康复组34例,在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康复治疗、靳三针针刺加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力、肌张力,以及用Fugl-Meyer评分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较前均有明显改善,靳三针加康复组对上肢肌力的改善优于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张力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Fugl-Meyer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靳三针加康复组及康复组均能改善痉挛瘫患者肌力﹑肢体肌张力和运动功能评分,靳三针能提高康复对上肢肌力﹑肢体肌张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靳三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5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靳三针"加康复组各45例,在基础药物治疗上,分别应用"靳三针"针刺治疗、康复治疗、"靳三针"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治疗后28天用Fugl-Meyer法及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3组患者治疗14天、28天后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后28天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14天提高(P0.05)。治疗后28天"靳三针"组及"靳三针"加康复组Fugl-Meyer值分别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天"靳三针"加康复组Barthel指数积分与康复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靳三针"针刺疗法能促进中风后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及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60例病人随机分为埋线加电针组(治疗组)、单纯电针组(对照组)两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有改善肥胖患者体形的作用;治疗组患者BMI指数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俞募配穴埋线结合电针是比较理想的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方法,有待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学是针灸专业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课,是理论和临床的衔接课程,笔者提出将授课模式有机的结合为“特色思维指导-CAI临床情景模拟-临床”“三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放血疗法治疗血瘀体质人群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接受针刺结合放血疗法,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1星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83.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PSQ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PSQ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放血疗法治疗血瘀体质人群失眠症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针刺后镇痛效应的脑功能连接改变。方法:1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手法捻针针刺治疗,比较颈疼患者与正常人对照者及针刺前后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特点。观察针刺后效应对疼痛相关矩阵中前扣带回(ACC)的功能连接的调节作用。结果:对比颈疼患者与正常人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的功能连接改变发现l-ACC功能连接增高的区域有背外侧前额叶、脑岛和丘脑,功能连接下降的区域有颞中回;与r-ACC功能连接升高的区域有PAG、颞中回。双侧ACC种子点均无显著脑功能连接下降的区域。颈痛患者疼痛的程度与l_ACC-dlpfc脑功能连接改变相关(r=0.508,P0.001)。针刺后,患者l_ACC功能连接升高的区域有左侧腹侧前额叶、右侧颞中回,功能连接降低的区域有左侧丘脑;与r_ACC功能连接升高的区域有左侧颞中回、右侧枕下回,降低的脑区有右侧丘脑。治疗前后疼痛的降低程度与l_ACC-vmpfc脑功能连接相关(r=0.619,P0.001)。结论:颈疼患者的功能连接疼痛上行传导通路中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丘脑、脑岛、背外侧前额叶与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活动增强,背外侧前额叶与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反映了疼痛的严重程度。而针刺不仅有即时效果还有后效应,后效应能维持降低丘脑到前扣带回信号输入,并且增强腹内侧前额叶和扣带回的功能连接产生镇痛作用。负责疼痛信号编码ACC是针刺干预的重要节点,针刺镇痛的主要机制可能为通过腹内侧前额叶下行抑制疼痛的传导,从ACC下调其与丘脑疼痛信号的兴奋性传递。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调周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肾虚血瘀型DO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人工周期法治疗,从月经第5天起首先给予服用戊酸雌二醇片1 mg,每天1次,连续服用21 d,在服用戊酸雌二醇片的第11天给予加服黄体酮胶囊0.2 g,每天2次,连续服用10 d,连服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采用针灸调周法治疗,取穴:百会、关元、归来、中极、子宫穴、血海、三阴交、太溪、膈俞、肾俞、次髎,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1个月经周期治疗12次,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基础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FSH/LH、雌二醇(E2)、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及窦卵泡数(AFC)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56/60),对照组为78.33%(47/6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主教学模式"的多元整合教学法在中西结合妇产科学中的应用教学效果。方法将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2015级本科班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16级本科班设为研究组,采用"双主教学模式"的多元整合教学法,最终通过期末成绩、综合成绩和学生满意度调查进行教学评价。结果研究组的期末成绩和综合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该教学法的满意度较高,研究组在提高课程学习效果、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分析归纳与总结问题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中西医妇产科知识的结合能力7个方面的调查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主教学模式"的多元整合教学法通过多种教学法之间整合优劣、互相渗透和叠加优势,显著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灸法量学要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阚丽娜  孙曌 《光明中医》2009,24(8):1504-1506
国家级规范教材<针灸学>在刺灸法总论提出灸法的量学要素,笔者认为其阐述内容尚不能充分的反映目前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故根据笔者对其认识,进一步阐述了其包含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补充,并且提出灸法的量学要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