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04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21.
颅内低压综合征是指侧卧位腰穿压力在0.59kPa(60mmH_2)以下的一种病征。近来临床上发现并不少见,它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有自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22.
多发性脑膜瘤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乐庆  周晓平 《上海医学》1994,17(8):485-485,491
多发性脑膜瘤3例报告第二军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王乐庆,周晓平多发性脑膜瘤诊断标准意见不一,一般认为在颅内或椎管内不同部位、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发生两个以上的脑膜瘤或脊膜瘤偶而可合并神经纤维瘤或胶质瘤。发病率较低,但易发生误诊,或使手术时发生困惑。我...  相似文献   
523.
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总结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23例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症状和影像检查结果,并就其介入治疗策略作了回顾。结果 临床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椎基底动脉缺血,DSA显示为血管的狭窄和扩张。采取夹层段支架植入加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和夹层动脉GDC栓塞可有效缓解症状,防止再出血。结论 对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24.
颅内肿瘤伴发癫痫的外科治疗刘建民,王文仲,周晓平,许奕我科自1992年3月至1996年4月对52例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颅内肿瘤患者,切除肿瘤的同时,在皮层电极监测下找出并切除或热凝毁损致痫灶。本组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7~61岁,平均29.6岁。...  相似文献   
525.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出血的原因和防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  1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GDC栓塞治疗。 6例GDC栓塞过程中出血 ,立即中和肝素 ,并继续栓塞止血。 1例为术后CT证实的出血。术后对症治疗。结果  7例术中破裂者中 5例致密栓塞 ,<90 %栓塞 2例。 4例恢复好 ,1例轻残 ,2例术后 1周死于颅内高压。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发生术中出血与术中操作、动脉瘤以及患者血管条件有关 ,继续栓塞可以挽救大部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526.
硬脊膜外囊肿很少见。我院曾遇到1例巨大硬脊膜外囊肿,经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 患者 男,20岁。以两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进行性加重1年半而入院。检查:脊髓胸_(10)水平以下感觉明显减退,两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两侧髌阵挛及踝阵挛均能引出,两  相似文献   
527.
目前应用于颅骨缺损的修复材料很多,但修补材料的固定仍采用传统的钢丝固定,较为繁琐,时有并发症发生。为寻找一种简便安全的固定方法,我们设计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颅骨钉,并临床应用1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设计原理:颅骨钉分为体部及前后肢,体部为弧形,半径3~5mm,长10~15mm,两肢长3~6mm,两肢向内弯,与体部成角60~70度,后肢远端有一1mm的弯钩。在0~5℃时,很容易将颅骨钉塑变展开,体部成直线,前后肢与体部呈直角,在头皮温度的作用下,颅骨钉向原定形状回复并同时产  相似文献   
528.
冻干人体硬脑膜移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29.
目的:动态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相反应蛋白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25例重型颅脑患者伤后不同时间检测急性相反应蛋白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结果:伤后C-反应蛋白(CRP),α_1-酸性糖蛋白(AAG)和α_2-巨球蛋白(AMG)均明显升高,转铁蛋白(TF)则明显降低;CD_3、CD_4及NK活性明显降低,而CD_8则明显升高;CD_4与CRP呈明显负相关,而与TF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重型颅脑伤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可能与急性相反应蛋白变化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30.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是一种微侵袭性的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新技术,在治疗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和功能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颇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在临床应用较多的有γ-刀和等中心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