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04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多靶点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初步经验,探讨帕金森病的多靶点毁损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4例临床表现为混合型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多靶点毁损手术治疗,单纯双侧PVP13例,单纯一侧PVP另一侧Vim7例,一侧PVP另一侧同期PVP加Vim4例.术毕、术后1周进行临床疗效观察,UPDRS综合评分对比.结果术毕所有患者的肢体活动灵活性立即得到改善,肢体震颤基本消失.3例术前药物所致“异动症”术后立即消除.术前和术后1周UPDRS评分开状态为61.56±19.65和27.03±10.42,下降56.09%;关状态为89.54±70.45和35.56±10.21,下降60.29%,差异显著.结论微电极导向技术的应用在多靶点毁损治疗中,对准确定位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24例患者毁损术中,通过微电极记录均记录到清晰的苍白球腹后部和丘脑Vim核的放电波形以及出边界时波形消失的改变,保障了靶点定位准确.在PVP手术中,出苍白球腹后部边界后,均明确发现光线照射双眼后所诱发的视束反应电位,对避免视束损伤起重要的指导作用.术后没有发现视野改变.微电极导向多靶点手术治疗帕金森病能够较好控制帕金森病的双侧症状,并且并发症轻微,长期疗效有待于病例数的积累和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52.
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方法 :X刀治疗脑转移瘤 5 8例 ,共 78个病灶 ,肿瘤周边剂量平均为 19 73Gy ,一般以 70 %~ 10 0 %等剂量线覆盖肿瘤周边 ,2 8例患者配合全脑放疗。结果 :随访 3~ 2 6个月 ,CT和MRI随访 47例 ,证实肿瘤治疗后完全消失 (CR) 2 0例( 42 6% ) ,大部分消失 (PR) 8例 ( 17 0 % ) ,部分消失 (MR) 8例 ( 17 0 % ) ,无变化 (NC) 6例 ( 12 8% ) ,增大 (PG) 5例 ( 10 6% ) ;脑水肿反应严重 3例。临床随访 5 0例 ,死亡 36例 ,平均存活期 12 0个月 ;生存 14例 ,已平均存活 9 5个月。X刀术后颅外病变稳定者生存期比颅外病变活跃者长。对部分患者应配合全脑放疗。结论 :该技术治疗脑转移瘤近期效果较为满意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3.
腰池引流,注药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志明  周晓平 《人民军医》2000,43(7):383-383
1997~1999年,我们采用腰池持续引流、注药治疗颅脑术后感染16例,明显缩短了住院无数。豆!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8~56岁,平均27.4岁。术后感染≤3d1例,4~7d10例,8~12d3例,>13d2例。脑肿瘤和脑幕上出血6例,其中高血压病脑出血术后置管用尿激酶溶血治疗2例,蝶骨峙巨大脑膜瘤1例,额叶复发性胶质瘤术后1例,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1例,嗅为脑膜瘤1例。幕下肿瘤4例中,脑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1例,听神经瘤1例,小脑蚓部室管膜瘤1例,髓母细胞瘤1例。GCS昏迷记分7~12分,颅脑损伤6例中,开放颅脑损伤4例,…  相似文献   
554.
上消化道出血是颅脑手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5%~75%〔1〕,最常见的原因是粘膜糜烂及应激性溃疡。泰胃美已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但泰胃美防治应激性溃疡动态监测胃内pH值变化,国内未有报道。我们用动态胃内pH监测仪连续监测20例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555.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程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2月用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病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61例PD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脑深部刺激(DBS)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调节参数,丘脑底核(STN)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靶点。  相似文献   
556.
周晓平 《光明中医》2010,25(11):2106-210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位主要在滑膜、软骨、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内在病因为肝肾禀赋异常,素体肝热者,风湿热邪易入侵,表现为风湿热型痹阻证;素体肾寒者,风寒湿邪易入侵,表现为风寒湿型痹阻证,素体肝热肾寒者,表现为寒热错杂证。  相似文献   
557.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临床特征、乳腺X线摄影(MG)及MRI表现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乳腺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90例非肿块样强化(NME)乳腺癌或乳腺炎患者为开发组, 另前瞻 性招募同一医院159例乳 腺NME病变患者为验证组。对开发组临床、MG及MRI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乳腺炎的独立相关因素并建立临床-MG、临床-MRI-及临床-MG-MRI-模型,于验证组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以SHAP分析评估临床-MG-MRI模型中各参数的贡献价值。结果 共纳入549例549处NME病变,含408处乳腺癌及141处乳腺炎病灶,开发组含305处乳腺癌及85处乳腺炎,验证组含103处乳腺癌及56处乳腺炎。年龄、绝经状态,MG所示可疑钙化,MRI所示病变大小、分布、脂肪抑制T2WI信号强度、内部强化特征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均为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乳腺炎的独立相关因素(P均<0.05)。临床-MG-MRI模型在开发组的曲线下面积(AUC)(0.91)高于临床-MG(0.79)及临床-MRI模型(0.87)(Z=2.341、5.067,P均<0.05),在验证组的AUC为0.90。临床-MG-MRI模型中,年龄、病变大小、可疑钙化和病变内部强化特征对于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乳腺炎的贡献较大。结论 联合应用临床特征、MG及MRI表现能有效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乳腺炎。  相似文献   
558.
高渗盐溶液对脑外伤及合并休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脑外伤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有一半以上的创伤性死亡与颅脑外伤有关。休克和颅内高压可加剧继发性脑损伤,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不同浓度的高渗盐溶液可以有效地复苏失血性休克,并能显著降低颅内压,对合并或不合并休克的颅脑外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59.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病理及MRI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残余小病灶病理完全缓解(pCR)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接受NAT并手术的首诊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就诊的患者为建模组,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为外部验证组。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及NAT前、后MRI影像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残余小病灶pCR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图评估列线图的诊断效能。结果:HER2阳性,Ki-67高表达和较低的早期信号强化率是乳腺癌NAT后残余小病灶pCR的独立预后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在验证组中表现出较高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0.95,95%CI 0.85~0.99)和校准能力(C指数=0.93,95%CI 0.88~0.98)。结论:基于临床、病理及MRI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乳腺癌NAT后残余小病灶pCR上显示出较好的预测能力,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60.
目的 观察乳腺X线摄影(MG)、MRI及病理联合诊断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价值。方法 收集600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包括Luminal A型147例,Luminal B型277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65例及三阴型111例;比较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MG、MRI及病理特征,行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不同分子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病理模型(模型1)、MG+病理模型(模型2)、MRI+病理模型(模型3)及MG+MRI+病理模型(模型4),评估其诊断价值,并以SHAP分析评估最佳诊断模型中各参数的贡献价值。结果 组织学低分级浸润性导管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MG假阴性、无恶性钙化及“流入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为Luminal A型乳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腋窝淋巴结转移、恶性钙化及毛刺征为Luminal B型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组织学高分级浸润性导管癌、恶性钙化、毛刺征、非肿块样强化(NME)及较高表观弥散系数为HER-2过表达型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组织学高分级浸润性导管癌、无恶性钙化及无毛刺征为三阴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