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06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345篇
预防医学   122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81篇
  4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目的:了解20-26月龄幼儿睡眠与认知发育状况,探讨幼儿睡眠状况与认知发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从武汉市健康宝贝出生队列中,筛选出1447例20-26月龄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队列自编问卷和简易婴幼儿睡眠问卷收集幼儿的睡眠资料及其父母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对幼儿认知发育进行评估,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睡眠参数对幼儿认知发育的影响。结果:调查对象的平均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分别为(107.00±18.82)、(104.16±18.33)。夜晚睡眠时长12h以上(P<0.001)和夜间睡眠比(P=0.036)是幼儿智力发育的保护因素;入睡潜伏期是幼儿认知发育的危险因素(P<0.01);夜醒时长是幼儿运动发育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幼儿睡眠状况与认知发育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应保证幼儿足够的夜晚睡眠时长,重视入睡和夜醒时间较长的幼儿,以促进其认知发育。  相似文献   
12.
颞颌关节主理张口闭口、咀嚼运动等口腔功能的实现,是人体最复杂关节之一。颞颌关节紊乱是口腔科常见难治性疾病,是指颞颌关节及咀嚼肌群等组织结构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功能及器质性改变,临床多表现为关节运动障碍、疼痛、弹响等症状,对患者进食及语言交流造成障碍。研究表明,针灸在颞颌关节紊乱临床治疗中发挥良好效用。此文介绍了针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的选穴、配穴原则及不同针灸疗法,指出针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新疆鼠尾草中6,7-去氢罗列酮含量测定的一种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波长、λs=330nm,参比波长λR=215nm。结果:6,7-去氢罗列酮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5-4.0μg,平均回收率为102.4%。结论: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方法简单、灵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建档产检时心理筛查异常孕妇产后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建档产检时心理筛查异常孕妇681例.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筛查结果判定产妇是否存在产后抑郁症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后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681例中出现产后抑郁症状105例(占15.4%).个人精神心理疾病史,孕晚期存在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焦虑抑郁症状并存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建档产检时心理筛查异常产妇产后抑郁症状发生率不高,提示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合适的孕期心理筛查时间点和量表.需重视孕晚期心理筛查异常孕妇和有精神心理疾病史孕妇的跟踪随访,同时提高从业者的心理保健能力,保障心理保健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新宇  周慧 《医学文选》2000,19(4):522-522
我们应用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 6例 ,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2 6例中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2 0~ 6 8岁 ,平均 46岁 ,均符合 1980年 WHO糖尿病诊断暂行标准 ,且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出现下肢感觉 ,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蚁走感、麻木、烧灼、刺痛等 ;2检查下肢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电生理学检查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均减慢。全部病例均经 B族维生素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显著。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糖尿病饮食、磺脲类和胰…  相似文献   
16.
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尿管结石是急腹症中的常见疾病之一 ,可引起剧烈的腰腹部绞痛。现将我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经超声诊断为输尿管结石的 10 2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0 2例中男 75例 ,女 2 7例 ,年龄 18~ 72岁。临床表现为急性腰腹疼痛 ,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等症状。本组 10 2例均经手术、X线平片、肾盂造影及体外震波碎石后排石等证实。使用阿洛卡 SSD- 65 0及阿洛卡 SSD- 2 0 0 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 .5 MHz。检查前先做肠道准备 ,饮水 5 0 0m L使膀胱充盈 ,部分患者因腹痛剧烈无法饮水 ,可用利尿剂 (口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pharmacia CAP荧光免疫系统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30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和8例鼻中隔偏曲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中ECP及组织匀浆中ECP、IL—5的检测。结果:鼻息肉组匀浆中IL—5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鼻息肉组血清与匀浆中的EC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鼻息肉组匀浆中IL—5与血清中EC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98,P<0.05);与匀浆中的ECP水平也呈正相关(r=0.451,P<0.05)。结论:ECP是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的标志,也是导致鼻腔炎症发生的重要因子;IL—5在鼻息肉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血清和组织中ECP水平密切相关,共同促进鼻腔炎症过程的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18.
自血光量子回输与高压氧治疗急性CO中毒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对CO中毒患者多采用常规支持疗法加高压氧治疗 ,近年来自血光量子疗法 (简称UBOI)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CO中毒患者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将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加以比较 ,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高压氧组 2 5例 ,中毒后就诊时间 0 4~ 40小时 ,平均 6 5小时 ,UBIO组 2 1例 ,就诊时间 0 5~ 48小时 ,平均 8 2小时。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解痉、脑组织脱水、脑细胞活化剂治疗。高压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舱治疗 ,根据病情隔日 1次或 1日 1次。UBIO组则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用UBIO治疗 ,抽取患者血40 0~ 80 0ml置于光量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72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及硝酸酯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滴注,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球后阻滞麻醉中透明质酸酶对眼内压及间接眶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球后阻滞麻醉中使用透明质酸酶对眼内压及间接眶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40例40只白内障术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添加150U透明质酸酶的麻药作球后阻滞麻醉,另一组则用添加生理盐水的麻药。分别测量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10、15、20和30分钟的眼内压及间接眶压值,做对比分析。结果:球后阻滞麻醉后两组术眼的眼内压及间接眶压均较麻醉前升高,其中透明质酸酶组眼内压及间接眶压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均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在球后阻滞麻醉中使用透明质酸酶可以降低眼内压及间接眶压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